37天全力救治,曾呼吸衰竭的劉阿姨出院回家了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25日訊(記者王愷凝 通訊員田娟)64歲的劉阿姨因嚴重肺感染引發呼吸衰竭,在當地醫院進行機械通氣後轉到武漢醫院繼續治療,病情雖然穩定卻無法離線。劉阿姨的獨子魯先生不願放棄,將媽媽轉至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室,在張蕙蘭教授團隊37天的努力救治下,1月23日,劉阿姨康復回家。
“一定要找到脫不了機的原因,不然所有對症治療都是假的”
劉阿姨家住黃岡,2023年10月4日,她因突發腦出血被送到當地醫院緊急救治,腦出血控制了,命暫時保住了。不料卻因肺部感染引發呼吸衰竭、血氧下降,只能切開氣道進行機械通氣來保證氧合,病情也越來越重。
當地醫院束手無策,魯先生將媽媽轉至武漢一家大醫院繼續治療。經過該院40多天的機械通氣及對症治療,劉阿姨的病情慢慢趨於穩定。醫院嘗試為劉阿姨拿掉呼吸機,但一拿掉呼吸機她就呼吸窘迫,有瀕死感。
“患者出現常見也是最危險的‘呼吸機依賴’。”該家醫院告訴魯先生,想要保住命就得讓劉阿姨帶著戴著呼吸機。
“我媽還年輕,戴著呼吸機回家,就等於放棄了。”魯先生不甘心,12月18日,他將劉阿姨轉到同濟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重症監護室(RICU)繼續治療。
據該科教授張蕙蘭介紹,臨床上一般把帶上呼吸機21天還撤不掉的稱為困難離線,也就是是呼吸機依賴。劉女士已氣管切開40多天,反覆嘗試離線失敗,精神壓力很大,對治療產生抗拒心理。一旦無法自主呼吸,極易再發生感染、營養不良的情況,生存質量堪憂。
“患者能否成功離線,與重症感染、神經傳導、心血管、呼吸肌無力等都有關係。必須找到無法離線的原因,不然所有對症治療都是假的!”張蕙蘭教授告訴魯先生,“給我10天,我一定給你一個肯定的答覆。”
張惠蘭立即組織神經內科、心內科、康復醫學科、護理部等多學科會診。在排除腦部疾病損傷呼吸中樞、感染加重等原因後,張蕙蘭教授用一週時間明確了病因:長期臥床導致右側呼吸肌痙攣無力。隨後張蕙蘭教授團隊迅速調整治療方向。
醫患共同努力,歷時37天成功離線
“第7天,我接到醫生電話。”魯先生說,張惠蘭詳細地給他講解了媽媽的病情,給出針對性治療方案及康復計劃,讓本來六神無主的他吃了一顆定心丸。
張蕙蘭教授的態度讓魯先生感受到希望。“張教授很肯定地告訴我,只要我、媽媽還有醫護人員一起努力,就有希望離線!”
第9天,劉阿姨的肺部感染很快得到有效控制。由於劉阿姨長時間臥床及呼吸機依賴,胸廓肌肉僵硬,就如同腳抽筋一下,需要對抗肌肉痙攣才會慢慢恢復。於是張惠蘭又請來呼吸康復師透過針灸及手法康復,幫助呼吸肌鬆解改善胸廓活動度,同時膈肌電刺激促進自主呼吸。
膈肌電刺激治療很痛,劉阿姨好不容易燃起的信心又要放棄,怎麼辦?醫生就拿著她孫子的影片語音反覆播放:“奶奶,我在學校摔了額頭,結痂了。你快回來看看我。”看著乖巧的孫子,劉阿姨又重燃信心。
37天裡,在同濟醫院醫護精心救治和親人的鼓勵下,劉女士的潮氣量從不到100mL,慢慢增加到200mL,直到現在400mL,接近正常值。
“潮氣量是人一次能吸入或撥出的氣體體積,這也是評估是否能夠離線的重要指標。”張蕙蘭教授解釋道。一切準備就緒後,張惠蘭教授團隊開始讓劉女士嘗試離線10分鐘、20分鐘、1小時……1月21日,劉阿姨終於完全脫離呼吸機開始自主呼吸,所有指標正常。
醫護合影。
“感謝張蕙蘭教授團隊,幫我‘守’住了母親!讓我們今年可以過一個團圓的春節!”1月23日,魯先生接母親出院。他帶著4封感謝信和1副“生命的奇蹟”特大號牌匾送到同濟醫院:“親身經歷才知道,‘生命的奇蹟’來之不易。我太幸運了,在絕望的時候看到光,張惠蘭教授就是那道光!”
【編輯:餘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