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脆肥濃,腐腸之藥”,口臭的原因找到了 !
不僅僅是過年的時候,一般人家平常也會做上一桌子好吃的。這些食物在舌頭和牙齒的攪拌下,混上唾液,搬運到胃裡去,再混入胃酸,經過簡單的研磨,形成“食糜”。 大約再過一個多小時,這些食糜就會再轉移到小腸中,稱“胃的排空”。
這是正常的過程。但是一個小時後還不到小腸中,這些食物混和物就會在胃裡開始發酵,也相當於“腐敗”、“腐爛”的過程。這本來是在腸子裡完成的工作,現在卻在胃裡面繼續,於是口臭就發生了。
可以想象一下,這時把胃裡的這些“食糜”吐出來,就不想多看一眼,會讓人產生極不舒服的體驗。正常情況下,這些噁心的物質應該待在腸子裡,如果是在胃裡,就會產生“胃火”,發出難聞的異味,而口腔粘膜就是散胃火的“火山口”,所以,一般剛吃完飯還不會有口臭,一個小時後,就開始有了。這種人一般舌苔厚膩,舌尖發紅,溼氣很重,反覆刷牙也沒有用。
下圖就是胃裡存留“食糜”的狀態,越稀,越不容易排空,因為不容易擠下去。這和我們平時想象的不一樣。
下圖是一位23歲的女性,當時來看病的時候,快下班了,做了一個CT,顯示時間是16:53分,午飯後快五個小時了,CT顯示胃裡還有好多食物,不僅口中異味大,還因為前胸後背疼痛,失眠而到處看病。
我記得很清楚,這位女孩由好幾個大人陪著來的,一家人神情緊張,愁眉苦臉的,因為女孩的婚期臨近,卻每天胸痛,失眠,煩燥腹脹,這可把家長急壞了,到處看病,做了好多檢查也找不出原因。聽到我講是因為吃多了導致的,他們都恍然大悟,如釋重負地走了。此前他們都認為有病就應該多吃飯才行。後來的事情就不知道了,我估計大機率會好的。如果她看到這篇公眾號,希望能反饋一下。
這些人都屬於胃動力不足的情況。如果是素食主義者還好些,如果吃的是大魚大肉,這些“臭魚爛蝦”在胃裡待的時間太久,不僅會破壞胃腸粘膜,還會產生極大的異味,透過口腔散出來,同時會導致前胸後背放射性疼痛,夜間尤其加重,常會伴隨失眠,這就是“胃不和,臥不安”的原因。所以古人講“甘脆肥濃,腐腸之藥”,意思是,所謂好吃的食物,都是腐蝕腸道的毒藥。即“好吃的不養生,養生的不好吃”。
既然口臭是因為胃的排空變慢的結果,那麼胃排空變慢的原因是什麼呢?
1 胃的蠕動能力下降。
以前這種情況只見於老年人,但是現在中青年人也時常見到,甚至小孩子也會出現。
老年人是因為內臟肌肉萎縮導致的,這很好理解,中年人則是因為經常飽食無度,胃經常處於脹滿的狀態,久而久之,就沒有彈性了。這就相當於氣球,充滿氣放一個月,即使把氣放掉,氣球也縮不回去了。並且,年輕人缺少鍛鍊也是一個原因,工地上的民工一般不會出現口臭,因為外面的肌肉結實,內部的臟器也結實有力,吃什麼都能很快消化掉。
小孩子則是在長輩們的親切關懷下,吃多吃少自己根本就沒有做主的權利,早早地就把胃撐得沒有彈性了。
看下面這位14歲的孩子,平時吃飯快,頓頓吃得很撐,CT顯示胃壁非常薄。由於胃的收縮無力,自然吃下去的食物半天到不了小腸中去。
2 吃飯習慣
有人吃飯特殊快,根本不咀嚼,本來牙齒是幫助胃幹活的,這些成塊的食物到了胃裡,也缺少唾液澱粉酶的幫助,這可就把胃愁壞了。老年人一旦牙齒不好了,身體狀況會急驟下降,就是這個原因。
老話講“牙好胃口就好”,在當下卻不靈了。好多年輕人,憑著好好的牙不用,就喜歡喝稀的,吃軟的,邊吃邊喝水,真是太懶了!這和牙口不好的老太太有什麼區別!
來看下面這位,CT顯示胃裡的麵條還根根可見。這哪是吃麵條?直接端起碗來倒進了胃裡。這種情況自然就會排空變慢。
這位應該是過年吃的水餃,水餃皮都還能看得很清楚。這如同豬八戒吃人參果,沒嚐到味道就吃下去了,枉費了廚師的一片心意。
中醫常說的“脾胃不和”,許多人都聽膩了,但確實許多病都是因胃脾的原因所導致。胃負責裝食物,脾負責運走。吃得多,及時運走,就是“脾胃和”,吃得多,運不走,就是“脾胃不和”,上下游沒有協調好關係,好多中醫觀點沒有那麼複雜。
這是我以前畫的一個圖,曾多次引用過,好多人就如同紅線所示的,胃裡一直有食物,幾乎是用晚上吃的飯,再把中午的飯頂下去。這些酸腐的食物在腸子裡就是正常的,而在胃裡待著就會導致一系列症狀,包括口臭。
3、別喝稀飯了
稀的食物並不容易排空,一般人認為稀的軟的飯容易消化,事實卻恰恰相反。胃排空的時候,需要幽門部的肌肉裹住食物向下輸送,如果太稀的食物,就難以夾緊,從而產生上下的湍流(turbulence),排空延遲。
不光是稀飯、麵條,諸如混沌,各種粥、麥片,甚至地瓜、土豆、棕子、年糕和各種甜食也是需要注意的,尤其是牛奶或豆漿,更不好消化,以及不要吃湯泡飯,或者飯後喝好多水,這和喝稀飯是一樣的道理。不僅排空變慢,還很容易把胃容積撐大,導致 胃壁變薄,收縮乏力。
我建議儘量吃饅頭,燒餅,包子,麵包一類的,烤了吃更好消化。飯前可以多喝些水,空腹時幾分鐘就下去了,不再佔空間。吃飯時和飯後就不要喝水,喝湯了,想方設法別把胃撐大了。所以古語云,“飯前先喝湯,不用開藥方”。飯前吸收水,飯後吸收飯,別混到一起,就不會把胃撐大了。類似的道理在我以前的公眾號中多次講過,實在不想再贅述了。
治療
先把上面提到的幾個原因,儘量避免。另外,有沒有藥物呢?當然有了。
《傷寒論》中提到,“陽明之謂病,胃家實是也”,(有人也認為是“胃中寒”),說的就是胃腸排空變慢導致的症狀。治療的原則也是針對“厚腸胃,降逆止吐”的,也就是增加胃的厚度,使之變得有力;刺激胃腸的蠕動,促進排空。如,大、小承氣湯、半夏厚朴湯、藿香正氣水等,我在門診上,經常推薦他們到網上買“三子養親湯”,飯前泡水喝,也不錯。
其實節制飲食,不把胃撐大,就是“厚腸胃”的做法了。但老百姓都知道胃病要靠“養”,單純“治”是治不好的。要做到“心平氣和、細嚼慢嚥”,“避免流質飲食”,“別吃飽了”是關鍵。
總結:
世上沒有新鮮事。其實古人早就替我總結好了:
“出輿入輦,命曰蹷痿之機。
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
皓齒娥眉,命曰伐性之斧。
甘脆肥濃,命曰腐腸之藥”
(漢. 枚乘《七發》)
意思是:
出入都坐著車子,這叫做癱瘓的前兆;
住著幽深的房屋,清涼的宮殿,這叫做寒熱病的媒介;
迷戀美女,這叫做傷害人性命的利斧;
貪食各種美味,這叫做腐爛腸子的毒藥。
故:好吃的不養生,養生的不好吃。少吃“肥濃”的好東西,細嚼慢嚥,別吃飽了,讓胃早些排空,是治療口臭的根本。
延伸閱讀:
上面這些道理,以前多次講過,實在沒有新意,只是變著花樣勸大家少吃點飯。我當然會以身作則,平時一天一頓或兩頓而已,我的同事們有的也關注我的公眾號,可以做證。我一直認為,當前社會,人們把飯量減一半,醫院的病人就會少一半。“病從口入”,並不是指吃進去了細菌,而是吃多了就會生病。
如果你覺得我說得還在理,而且還有精力,在看短影片之餘,可以找找以前這些內容:
1 《現代版的“病從口入”》
2 《正確認識“飯前先喝湯,不用開藥方”》
3 《稀飯真的養胃嗎?》
4 《吃飯有講究:別太快》
5 《吃飯有講究:要專注》
6 《吃飯有講究:別太飽》
7 《減肥二:一日三餐,有必要嗎?》
8 《食物,藥物和毒物》。
《道理經》有言:“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說的話很好理解,也很容易做到。但就是沒有人理解,沒有人去做。
“知我者希,則我者貴”。理解我的人太少了,照我說的做的人更稀罕了。
時值春節,恭祝大家:
龍年吉祥,
腸胃安康!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
王光強 2024.2.14(正月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