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搭橋後,“躺”得越久身體越差!醫生都救不了你

心臟搭橋後,“躺”得越久身體越差!醫生都救不了你

在心臟搭橋手術這一重大醫療程序之後,患者及其家庭常常將這一切視作重獲新生的起點。手術成功,似乎預示著最艱難的時刻已經過去。然而,手術後的恢復階段,卻是一條少為人知、充滿挑戰的道路。這段路程上,存在一個鮮為人知的真相:過度的安靜休息,遠非康復的良方。

常規的觀念傾向於認為,長時間的靜臥休息是恢復健康的必要條件。這種看法在心臟搭橋術後的恢復中尤其盛行。然而,現代康復醫學的研究發現,適度且有目的的活動,才是真正促進心臟及全身健康恢復的關鍵。過度的休息反而可能導致肌肉萎縮、血液迴圈減緩,甚至影響心臟功能的再次康復。

一、心臟搭橋手術後的生理改變

在心臟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常稱為心臟搭橋手術)後,患者的身體將經歷一系列複雜的生理變化。手術旨在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但術後初期,全身的血液迴圈模式也會相應調整,以適應新的血流動態。心臟的泵血效率可能暫時受到影響,尤其是在手術剛完成的幾周內。


此外,長時間臥床休息會導致多種負面生理反應,包括但不限於肌肉質量減少、關節活動範圍限制、血液迴圈效率下降及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肌肉的萎縮不僅限於肢體,心臟本身作為一種特殊的肌肉,在缺乏適當活動的情況下,其功能恢復也會受到阻礙。

針對這些變化,術後早期引入適度的物理活動對於促進血液迴圈、防止肌肉萎縮、提高心臟泵血能力至關重要。適當的活動可以幫助患者逐步恢復到手術前的活動水平,同時減少術後併發症的風險。

二、康復鍛鍊的重要性

術後康復鍛鍊對於心臟搭橋手術的患者來說,是恢復過程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適當的康復鍛鍊不僅可以加速心臟功能的恢復,還可以提高整體的生活質量。透過專門設計的鍛鍊計劃,可以幫助患者改善心臟的血液供應,增強心臟肌肉,同時促進全身血液迴圈,降低未來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康復鍛鍊計劃通常包括有氧運動、力量訓練以及柔韌性練習。有氧運動如步行、騎腳踏車或游泳,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心臟的泵血效率。力量訓練則旨在增加肌肉力量,減少術後肌肉萎縮的影響。柔韌性練習如拉伸,有助於提高關節的活動範圍,減少術後疼痛和僵硬。

開始康復鍛鍊計劃前,患者應與醫療團隊討論,確保選擇的活動既安全又有效。隨著時間的推移,鍛鍊的頻率、強度和持續時間都可以根據個人的恢復進度逐步增加。

三、實操指南:如何開始和維持康復鍛鍊

心臟搭橋手術後的康復鍛鍊應該從低強度開始,逐漸增加強度和持續時間。初始階段,目標是恢復日常活動的能力,避免長時間臥床帶來的負面影響。開始時,每天進行短時間的步行,如5至10分鐘,可以分成幾個短時段進行,避免過度疲勞。

隨著恢復進展,可以逐步增加活動的時間和強度,引入更多種類的鍛鍊,如漸進性力量訓練和有氧運動。重要的是要監聽身體的訊號,任何時候出現不適或疼痛,都應立即停止活動,並與醫療團隊聯絡。

除了身體活動外,康復計劃還應包括飲食調整和心理支援。均衡的飲食可以幫助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援身體恢復,而心理支援則有助於應對術後可能出現的情緒波動。

四、心理恢復與社會支援的作用

心理狀態對於心臟搭橋手術後的恢復同樣重要。積極的心態有助於加速身體的恢復程序,而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則可能阻礙恢復。因此,心理恢復應被視為康復計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家庭和社會的支援在恢復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家人的理解和鼓勵可以極大提高患者的心理福祉,而參與支援團體或與經歷相似的人交流,可以提供額外的安慰和動力。心臟搭橋手術後的恢復是一個全面的過程,涉及到身體、心理以及社會多個層面。透過實施綜合的康復計劃,包括適當的體力活動、心理支援和社會參與,患者可以更快地恢復到手術前的健康狀態,重新獲得生活的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