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例!川大華西醫院成功手術→

中國首例!川大華西醫院成功手術→

37歲女患者腹部發現如椰子大小的腫瘤,右腎幾乎被完全包裹,輾轉多家醫院被告知無法手術……近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肝移植中心吳泓教授團隊、楊家印教授團隊聯合泌尿外科林濤教授、宋塗潤副教授團隊為這名患者進行了“腹膜後腫瘤切除+右側腎自體腎移植+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術。院方介紹,這是我國成功開展的首例腹膜後腫瘤切除聯合異位自體腎移植聯合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

醫生正在進行手術

手術難度大

不排除危及生命可能

患者小白(化名)為37歲青年女性,半年前感覺肚子越來越脹,偶有腹痛症狀,先後在成都市內多家醫院就診,腹部發現14cm*12cm*10cm、如椰子般大的腫瘤,腫瘤完全包繞右腎且侵犯腹部大血管,均被告知手術風險大、難度大,建議保守治療。四處求醫無果後,小白於2023年12月26日來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吳泓教授門診尋求幫助。

吳泓教授仔細瞭解小白的情況,認為腫瘤巨大,且與周圍臟器分界不清,再等下去不排除腫瘤自發破裂、隨時危及生命的可能。於是將小白收入院進行全面檢查以準備手術治療。經過全身詳細檢查,腹部彩超顯示腫瘤已經侵入下腔靜脈,靜脈內已有瘤體形成的栓子;因腫瘤壓迫,右腎功能存在部分受損。

考慮患者病情複雜,2024年1月15日,吳泓教授、楊家印教授邀請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結直腸腫瘤中心、麻醉科等科室專家進行多科會診、討論手術方案。專家會診後認為手術的主要難度在於:腫瘤完全包繞右腎動靜脈以及輸尿管,如果完整切除腫瘤,右腎動靜脈及輸尿管大部分需要一併切除,右腎原位保留可能性較小,若要保留右腎只能進行異位自體腎移植,即將腫瘤合併右腎一同完整取出,在體外將右腎與腫瘤分離,捨棄被腫瘤完全包繞的動靜脈及輸尿管。完全分離右腎後,將右腎置於右側髂窩,將剩餘的輸尿管與膀胱連線重建,右腎動靜脈與右側髂動靜脈重建管道。如果右腎重建血管失敗意味著患者失去一側腎臟,可能導致患者後續腎功能衰竭,需要終生透析。

此外,腫瘤侵犯下腔靜脈,腔內併發實性佔位,切除被腫瘤侵犯的血管是必要的,但術中更換血管需要阻斷下腔靜脈。這會導致迴心血流減少,患者術中併發症及術後腎功能衰竭的風險明顯增加,以及腫瘤位於腹膜後,與腹腔多個臟器粘連緊密,分離瘤體時可能出現大量滲血。

醫生正在進行手術

歷經8小時,手術成功

患者複查:完全沒有腹脹的感覺了

經會診專家小組詳細討論後,吳泓教授、楊家印教授決定給患者實施腹膜後腫瘤切除聯合自體腎臟移植+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

經過周密的術前討論、術式規劃、應急預案和醫患溝通後,2024年1月16日,肝移植中心吳泓教授、楊家印教授團隊聯合泌尿外科林濤教授、宋塗潤副教授團隊為患者進行了“腹膜後腫瘤切除+右側腎自體腎移植+下腔靜脈人工血管置換”。手術歷時8小時,完整切除腹膜後巨大腫物及右腎,置換部分下腔靜脈,同時將右側腎臟移植於右側髂窩。

術後,在重症醫學科及肝移植中心醫護團隊的精心照料下,患者腎臟功能恢復良好,術後第8天順利出院。腫瘤病理活檢提示:平滑肌肉瘤。患者後續需進行相關輔助性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及放射治療等。2月27日,到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複查的小白告訴紅星新聞記者,她現在已完全沒有腹脹的感覺了。

患者到醫院複查

據介紹,腹膜後腫瘤是指原發於腹膜後潛在腔隙的原發性腫瘤,並不包括起源於胰、腎、腎上腺、血管等腹膜後器官組織的腫瘤。該病發病率較低,僅佔全身腫瘤發病率的0.1-0.2%,但約60%-85%腹膜後腫瘤為惡性。其組織型別繁多,且目前放化療對許多腹膜後腫瘤都不敏感。腹膜後腫瘤中惡性腫瘤佔80%,其中最常見的為間葉組織來源的肉瘤,佔42%。腹膜後平滑肌肉瘤多見於女性,常因腫瘤較大,切除困難或腫瘤不能完全切除,易區域性復發和轉移。

外科手術切除仍是治療腹膜後腫瘤最有效的方法。由於腹膜後腫瘤位置深、發病隱匿、症狀表現不典型,難以早期診斷,常常發現時已經侵犯重要臟器和大血管,且範圍巨大,手術難度較大,圍手術期死亡率及併發症發生率較高。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

編輯 李鈺儀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