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小夥突發心臟驟停,清遠人醫多科室搶救轉危為安
3月14日,筆者從清遠市人民醫院獲悉,該院急診科於近日成功搶救了一名30歲心臟驟停的患者,因搶救及時,該名患者成功脫離生命危險,並且在重症醫學科(ICU)後期高階生命支援和復甦後的治療下,取得了良好的恢復效果,現已康復出院。
突發心臟驟停病情危急
大約兩週前的一個凌晨,清遠市人民醫院的搶救室仍燈火通明,突然一個電話響起,接電話的護士隨即轉達:“外院預警,馬上轉送一名心肺驟停的年輕患者過來,情況不明。”
得知該情況後,搶救室全體醫護人員馬上緊張起來,主班的護士兵分兩路,呼吸組護士馬上把需要用的呼吸機接好管道,連線電源,放在搶救位隨時準備啟用,同時準備好呼吸球囊、氣管插管用物;迴圈組護士把搶救車推到床尾,準備好搶救藥物,同時準備好三腔中心靜脈穿刺包,為接著可能的搶救做好準備,同時把心肺復甦儀準備好備用。
醫護們動作迅速,在急救車到達前已做好準備。雖然大家準備充足,但看到急速推進車床上的病人時,還是忍不住一驚,看起來是非常危重的患者。
“患者0時37分突發心肺驟停。”外院醫生保持著持續徒手心臟按壓的狀態。快速交接後,急診科醫護們瞭解到患者大約心臟驟停已有30分鐘,好在病發時有工友幫助進行心臟按壓。
“室顫!準備電除顫!”入院不久後,患者發生室顫。醫護人員立即展開搶救,電除顫後,繼續心臟按壓、注射腎上腺素、氣管插管後連線呼吸機輔助呼吸、建立深靜脈通道等搶救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該院急診科主治醫師譚子爵解釋,室顫是一種致命性心律失常,相當於心臟在顫抖,但無任何射血,如果不救治,3~5分鐘可致命。
譚子爵再次判斷患者的狀況:頸動脈仍沒有搏動,雙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
“這些都是不好的徵兆,患者已無自主心跳,很可能腦缺血時間已經很長,預後不好。”譚子爵說,但又看到患者喉結還在移動,有吞嚥活動,說明腦細胞還有機會挽救。
ECMO支援下搶救成功
急診科緊急聯絡該院ICU一區的ECMO團隊表示需要支援,同時呼叫床邊心臟彩超協助搶救。就這樣在高效心臟按壓、藥物搶救、呼吸機支援的同時,ICU一區副主任醫師劉建凌帶領ECMO團隊迅速趕往急診科。
劉建凌介紹,ECMO可以替代人體心臟和肺的功能,讓患者的心臟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復,全身器官也能得到有效血供。
搶救的同時,進行快速血氣檢查,發現患者已經嚴重代謝性酸中毒,意味著搶救回來的難度又加大了。譚子爵解釋,在嚴重酸中毒的狀態下,患者血管會出現麻痺收縮的狀態,靜脈通道無論外周或中心靜脈血管建立都很有難度。所幸搶救團隊的發揮還是一如既往地穩定,中心靜脈導管順利置入。
此時,終於有好的跡象發生,“患者的瞳孔回縮”。同時,ECMO團隊趕到,輕車熟路地進行著管路的連線,在急診團隊和ECMO團隊的配合下成功置管、開機。
隨著最後一次除顫,患者心電監護上終於出現了規律的心律波形,患者的心臟在機器支援下開始跳動,搶救可以暫告一段落。
但患者心臟驟停原因不明,下一步就要儘量明確病因。於是啟用綠色通道,完善肺動脈CTA,但未見明顯肺栓塞;之後又完善急診冠脈造影,也並未發現有冠脈梗塞。
“後來,在ICU團隊的精心治療下,患者逐漸清醒,詢問病史得知他在1周前有過感冒,懷疑是感冒後引發的暴發性心肌炎。”譚子爵說道。
回顧此次搶救,譚子爵提到,患者病發後,工友及時進行心臟按壓也是搶救成功的重要一環。他表示,心肺驟停的患者預後在於其搶救的及時性,只有持續保持心臟按壓,保證迴圈不中斷的前提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從死亡線上拯救患者。
院外發生心臟驟停的急救處理:
譚子爵介紹,首先立即撥打急救電話120尋求專業的幫助,之後判斷意識和呼吸,切忌盲目進行心肺復甦。意識判斷可以透過呼叫姓名以及頸動脈評估進行。
頸動脈評估步驟:使用2或3根手指查詢氣管;把手指滑到氣管和頸部一側肌肉之間的溝內,觸控頸動脈搏動;觸控脈搏至少5秒,但不要超過10秒。如果沒有明確地摸到患者脈搏,請從胸外按壓開始進行心肺復甦。
心肺復甦的主要步驟是,先將患者下頜抬起,頭部後仰,開通氣道。跪在患者一側,雙手重疊,手掌根部正中置於胸部雙乳頭連線的中點,身體前傾。按壓的同時,看向患者的臉色有無變化,連續用力快速垂直按壓。頻率在每分鐘100—120次,按壓幅度5—6釐米。
【撰文】陳之瑜 劉秋宜 通訊員 彭可明
點選圖片,一鍵報料↓↓↓
【作者】 陳之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