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政協委員:重視此病!100個男童中至少有一個,最佳手術時機在1歲半以內
“100個男童裡,至少有一個‘隱睪’患者,最佳手術時機在1歲半以內,但實際上,四川省的患兒平均手術年齡在4歲以上。”四川省政協委員、四川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唐耘熳歷時三年,從全省2020年至2022年12歲以下兒童隱睪住院資料中綜合分析得出,四川省兒童隱睪住院治療平均年齡過高,達到4歲以上(2020年4.3歲,2021年4.1歲,2022年4.9歲),成都市接近3歲(2020年2.8歲,2021年2.8歲,2022年3.0歲),遠超指南推薦的1.5歲以內。錯過最佳治療時機,無疑會影響未來生育力,延誤治療更導致癌變風險大大增加。
1月21日,政協四川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開幕。作為政協委員,唐耘熳提交了《關於提高我省男童隱睪症診治水平的建議》。
省政協委員、四川省人民醫院小兒外科主任唐耘熳
“兒童健康,關係到未來的高質量勞動力水平,關係著國家未來發展,也關係著家庭幸福。”唐耘熳解釋說,隱睪是常見的男童先天性泌尿生殖畸形之一,是導致男童生育潛能下降的最主要疾病之一。
“在足月男嬰1歲時發生率約1%到4.6%,在早產兒中發生率更是顯著增高。”唐耘熳表示,這意味著,每100個男嬰中,就有1到5個是隱睪患兒。
但是,在診療中,隱睪又容易被漏診,錯過最佳手術時機。“《臨床診治指南(小兒外科學分冊)》(人民衛生出版社2021年)對6月齡以上的隱睪男童建議手術治療,手術年齡不要超過1.5歲。”唐耘熳說,但是,在實際中,這一典型小兒外科疾病,目前仍大量由普外科、泌尿外科等成人外科醫生診治,非小兒外科專科的成人外科醫生診斷專業性往往不夠。
從新生兒出生到成長髮育,需要定期接受兒童保健檢查,隱睪檢出的第一道關口應該是各級兒童保健機構。“2015年《0-6歲兒童健康管理技術規範》釋出,規定了在嬰幼兒健康管理8月齡隨訪時若存在隱睪,建議轉診。”唐耘熳表示,但是,兒童保健醫生普遍對於隱睪手術時機的新指南並不瞭解,常推薦家長找外科醫生診治,或對家長沒有進一步建議,或錯誤指導等到大齡後才診治,延誤了手術時機。
唐耘熳表示,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全省的小兒外科專科發展也存在不均衡的現狀。
因此,她提出建議,一是從政府層面,頒佈推動全省統一的兒童保健規範,建議在兒童健康管理實施中推進要求:在出生6-8個月隨訪中若存在隱睪,建議轉診小兒外科或具有相應資質的外科(具有嬰幼兒麻醉手術條件),告知家長確定的隱睪需要在1歲半以內治療。
二是從專業學科方面,建議“打破壁壘”,組織涉及隱睪診治的主要專業,例如兒科、小兒外科、泌尿外科、普外科等,聯合推進、重點統一全省範圍內隱睪的確診標準和手術治療年齡。
三是醫院層面。發揮省醫院、華西醫院群、省婦幼及各市州三甲醫院、兒童專科醫院的領航作用,將其隱睪診療技術下沉到二三級醫院,帶動提高兒童醫療服務水平。
四是社會層面,透過製作推廣相關高質量科普作品、加大宣傳力度,讓普通群眾也能獲取準確規範的專業知識,能夠有意識主動就醫。真真切切地把隱睪患兒接受治療的年齡降下去,讓兒童切實得到高質量的、精準的、全生命週期的醫療服務。
紅星新聞記者 於遵素 攝影報道
編輯 於曼歌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