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率百萬分之一,女子五臟六腑“反著長”!醫生這樣操作取結石
64歲女子欲接受膽總管結石手術,卻發現自己是一名罕見的“鏡面人”——所有內臟器官的位置都與正常人相反。
近日,湖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接診了64歲的顏女士。經過檢查,醫生髮現顏女士不僅是“鏡面人”,還因之前因病接受過外科手術,膽道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膽管反折,呈現“反Z字型”,給取石手術帶來雙重困難。
2024年元旦,顏女士因持續腹痛,眼黃、尿黃到湖南省人民醫院就診,CT顯示為膽總管結石,需手術治療。但接診的醫生髮現,顏女士五臟六腑“反著長”——肝、脾、膽等臟器的位置及血管走向與正常人完全相反,與正常人呈“鏡面像”,是發生率為百萬分之一的 “鏡面人”。
△顏女士腹部CT(下)顯示,內臟器官位置與正常人完全相反
全內臟反位患者本身就極為罕見,而同時合併膽道疾病就更是少見。同時,顏女士曾因膽管癌、膽管結石及膽囊結石手術切除了部分左肝、膽管和膽囊,膽道的解剖學結構發生了很大改變,胃腔走形反位,左肝膽管走形、彎曲、變異,膽道呈“反Z字型”,這讓顏女士的取石手術難上加難。
經過多次討論,消化內科主任劉鵬,副主任醫師謝雪飛、張渝團隊為顏女士實施了經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鏡面人”不單純是簡單的器官轉位,經常合併血管的畸形和變異,術中操作絕不僅是“換一個方向做”那麼簡單,要求術者在沒有任何解剖情況參考的情況下,在“逆向思維”的引導下,分毫不差地完成手術。
劉鵬手術團隊認真辨別顏女士的解剖結構,確認解剖關係,觀察顏女士膽管走形的特點,將十二指腸鏡透過口腔進入胃、十二指腸後,反覆調整內鏡視角和插管位置,插至十二指腸降部,在內鏡下將結石取出,順利完成手術。
△劉鵬主任團隊為顏女士完成內鏡逆行性胰膽管造影術(ERCP),微創取石
術後顏女士在“快速康復理念”下,經早期下床活動及飲食營養管理等一系列方案治療後,恢復良好,於1月15日康復出院。1月23日,顏女士來院複查,顯示恢復良好。
劉鵬介紹,膽總管結石是由於膽囊內的小結石在膽囊收縮後掉入膽總管形成,由於易堵住膽汁流入腸道的必經之路,很容易堵住膽總管而引起膽管炎、胰腺炎,膽管炎和胰腺炎都是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如果處理不及時甚至危及生命。
“‘鏡面人’”平時不會影響人的健康和生活,但會給患者的手術治療帶來巨大障礙,這類人群和醫生們平時學習認知到的解剖和是完全相反的,就像看著鏡子在打毛衣,手術得‘反著來’,這極大地考驗著醫生的經驗和水平,手術難度翻了幾番。”劉鵬說。湖南省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為湖南省重點專科,從1980年開展ERCP術以來,每年開展這類手術一千餘臺,多例90多歲患者、困難取石患者成功取石,為更多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瀟湘晨報記者任彎灣 通訊員李進 李豔青
爆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影片”客戶端,搜尋“幫忙”一鍵直達“晨意幫忙”平臺;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政企內容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