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學園 | 淺談肺生血及肺血虛證

甘草學園 | 淺談肺生血及肺血虛證

更多優質文章、名老中醫免費直播、中醫臨床驗案、書方藥學習庫,盡在“甘草學園”——純粹、專業、平等、開放的中醫學習交流社群,與中醫同道共成長。

文章來源:甘草學園

原文連結:


https://www.igancao.com/aq

作者:邸若虹,晏飛


在現行的《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對於“肺生血”的論述甚少。但在典籍中有關肺參與生血是論述並不罕見。“肺生血”不僅有生理學基礎,其病理學意義也可為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肺生血”的生理學基礎


提到血的生成,《中醫基礎理論》教材中強調脾胃的運化功能,以及營氣、津液化生血的過程,卻忽視了肺臟在生血中所起到的作用

我們認為,肺在血的生成中同脾胃一樣起著重要的作用。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其一,肺協同脾胃等臟腑,直接參與生血過程;其二,肺與營氣、津液的生成密切相關,而後者又可變化為血,即肺間接生血。

早在《內經》中,就有對“肺生血”的認識。如《靈樞·營衛生會篇》中曰:“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之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為血。”人受氣於谷,谷入於胃,以傳於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其清者為營,濁者為衛。“

從這兩段原文中可以看出,水谷經脾胃的運化分為精微與糟粕兩大部分,在脾升清的作用下,水谷精微被上輸於肺,在肺中與吸入的清氣相合,最終完成血以及營氣等的化生過程。

在中對這一過程有更為詳細的描述:“水谷入胃,脾氣消磨,渣滓下傳,精微上奉,化為霧氣,歸之於肺,肺司氣而主皮毛,將此霧氣由藏而經,由經而絡,由絡而播宜皮腠,燻蒸充身澤毛,是謂六經之氣。霧氣降灑,化而為水,津液、精血於是生焉。”


肺是它們賴以生成的一個重要的共同環節。肺好比是一個“來料加工廠”,將中焦脾胃傳輸的水谷精微物質進一步“深加工”,形成血、營氣、津液等。

此外,肺的肅降作用在生血中也有一定作用。“肺陰下降入心而生血,血脈潤則陽中之陰先降”(《本草述鉤元·山果部》。“蓋肺陰下降入心胃,即氣之所以化血者”(《本草述鉤元·山草部》。

津液變化為血也有賴於肺氣的推動。“肺中之清氣,因脾胃谷氣所注,還下其濁於胃,以致津液變化為血,營衛通而糟粕以次傳下者,此天氣下為雨也。”

在清代醫書中,已經有了類似現代解剖學中肺迴圈的一些認識,更進一步闡明瞭肺參與生血的具體過程。如在《醫經精義·上卷》中載有:“心為君主,肺在心外,以輔助之。…究其跡象,則因心血回入於肺,得肺氣吹出血中濁氣,則復變紅而返入心。”

總之,肺直接和間接地參與血的生成,其作用與脾胃、心同樣重要。《本草述鉤元·芳草部》中將肺、心、脾三者化生血的過程精闢地概括為:“肺合於心而氣化,為血脈之所由始;肺合於脾而血化,為經脈之所由通。”


“肺生血”的病理學意義


臨床中,對血虛證的治療多從補心養血、益脾生血、滋肝養血、填補腎精著手。然肺臟發生病變也可影響血的生成,造成血虛證。如肺氣不足,則無力輸布水谷精微化生血;肺津虧耗則不能生血,故認為補肺也能生血,血虛應不忘治肺。

由於陰津匱乏而引發的血虛證可採用滋補肺陰的治法。正如《理虛元鑑》中所言:“陰虛為本者,其治之有統,統於肺也。”血既屬陰,肺亦可生血,血虛治肺則治病求本矣。清代醫家唐容川在治療血虛證時首推滋補肺陰,方用《十藥神書》中的辛字潤肺膏(羊肺、杏仁、柿霜、真酥、真粉、白)以潤肺補陰、調生血之源。


唐容川認為該方“取肺與肺氣同,而用者藥以滋補之,義最淺而易見,然方極有力可用。”(《血證論·卷七》還提出“平時代茶用生脈散,黃芪糯米湯加阿膠麥冬尤能補肺臟。凡此皆滋補肺陰,為失血必有之證治也。”(《血證論·吐血》)

若因肺陽氣不足、推動無力而引發的血虛證可用陳修園的溫補肺陽法,方用保元湯(黃芪、人參、炙甘草、肉桂等),以布護肺陽。陽氣旺盛,則血虛之證自愈。有醫家自擬補肺生血湯(人參、黃芪、麥冬、阿膠、黃精、天冬、五味子、白芍、花粉),從養肺入手,治療全身性的血虛證。

方中人參入肺、脾、腎經,大補肺氣,生津益血。黃芪入肺、脾經,補金益土,助肺生血。麥冬入肺、胃、心經,養陰潤肺,益肺生津。阿膠入肺、肝、腎經,“大要只是補血與液,故能清肺益陰而治諸證。”

“安肺潤肺,其性和平,為肺經要藥。”(《本草綱目》五味子入肺、腎經;“在上入肺,在下入腎,入肺有生津濟源之益,入腎有固精養髓之功。”(《本草彙編》)諸藥合用,使肺津充足,肺氣旺盛,共奏補肺生血之功。

肺臟病變可影響血的化生造成全身性的血虛證,那麼肺臟自身有無血虛證呢?“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肺,脈氣歸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府,府精神明,留於四髒,氣歸於權衡。”

《素問·經脈別論》中指出肺是全身血液迴圈中的一個重要器官,說明肺臟多血。那麼,當機體由於各種原因出現血虛證時,勢必會影響肺臟的功能。血虛一證,我們常對心血虛證論述較多。對於肺臟病變臨床往往更加重視肺氣虛證與肺陰虛證,而忽略了肺血虛證。其中可能有表述習慣的原因,也可能由於肺血虛證自身的一些特徵所造成的。


根據肺臟生理特性,對肺血虛證的病機特點可初步歸納為以下兩點

(1)肺虛常伴有肺的陰津虧耗:

血本屬,血虛多與陰津虧乏並見。肺為嬌髒,喜潤惡燥,肺血與肺陰津常相互影響,相兼發病。肺血虛往往導致肺中陰津虧乏,不能潤下,於是諸症叢生。正如《血證論》中所言:“失血家,十有九咳。所以然者,肺為華蓋,肺中常有津液,則肺葉腴潤,復垂向下,將氣斂抑,使其氣下行。

氣下則津液隨之而降,是以水液四布,水道通調,腎氣不浮,自無咳嗽之病矣。血者火化之陰汁,津者氣化之水液,二者本相濟相養。水不濟火則血傷,血不養氣則水竭。水竭則津不潤,肺血傷則火來克金。金被火克,不能行其制節,於是在下之氣始得逆上。”

唐容川不僅認為肺中陰津是維持肺臟生理功能的重要物質,而且指出了血與津之間相互依存的關係,進而提出肺血虛證的病機特點之一,即多伴有肺之陰津虧耗

(2)肺血虛易引發肺氣不降:

血為陰,氣為陽,血能載氣,陰能斂陽。肺血虧虛可直接影響到肺氣。如《太平聖惠方》曰:“夫產後虛喘者,由臟腑不和氣血虛傷,……血衝於肺,氣與血並故令虛喘也。”《證治準繩》亦云:“因產所下過多,榮血暴竭,衛氣無主,獨聚肺中,故令喘也。”說明前賢早就認識到肺血虧虛,氣無所主,獨聚肺中,升降不利而發咳喘這一病理過程。

由此可見,肺血虛證多以陰津虧耗、肺氣不降為具體病理表現,使我們往往忽略了隱藏其中的真正病機,導致對肺血虛證認識上的欠缺。


肺血虛證大體可分為一下兩個分型

(1)肺血虛咳嗽證:

症見乾咳少痰,午後咳重,口咽乾燥,面白無華或萎黃,毛髮憔悴,皮膚乾枯粗糙,頭暈眼花,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等。舌淡苔少,脈細無力。治以養血潤肺止咳。方如四物湯加味。

另外,《症因脈治·咳嗽》曰:“血虛咳嗽之治,血虛補血,海藏四物湯、歸芍地黃湯、天地煎。”如潮熱盜汗,五心煩熱,可加沙參麥冬湯。痰中帶血者可加茅根、茜草等涼血止血。

(2)肺血虛喘證:

咳喘日久,咳血、失血病後,症見呼吸急促,氣不得續,汗出肢冷,口咽乾燥,面色無華,皮膚乾燥,毛髮色憔,頭暈眼花,舌淡苔白,脈細濡等。

治以養血潤肺,益氣平喘。方如四物湯加沙參、黃精、五味子、蘇子等。《太平聖惠方》指出:“治產後血氣上攻於肺,虛喘,桂心散。”《證治準繩》雲:“喘咳,若出血多,....急用二味參蘇飲。”


另外,全身性的血虛可引發肺血虛證,使其治節功能失調,出現咳嗽等症狀。值得注意的是,在肺血虛證的病變中,肺血虛往往導致陰津虧乏,不能潤下,於是諸證從生。血本屬陰,血虛多與陰虛兼見。肺為嬌髒,喜潤惡燥,肺血一虛常繼發肺陰虛與肺津虧。

正是由於肺血虛證的這個特點,臨床中往往將其視為肺陰虛證的一種過渡證型,或陰虛證中的一部分。由於血虛可以造成血載氣不足,而兼見氣虛,故肺血虛證有時也與肺氣虛證並存。

由此可見,臨床中單純的肺血虛證並不多見,其臨床表現可見面白無華或萎黃,唇色爪甲淡白,頭暈眼花、咳嗽,或見咳血、氣喘或胸痛,婦女月經量少色淡,甚至閉經,舌淡,脈細無力等。

論及肺血虛證和肺病繼發血虛證的目的在於強調肺與血的關係,以補充現行教材中有關內容。提示在臨證時應不忘肺病可導致血虛,而血虛亦可引發肺臟病變。治療時補肺可生血,補血亦可潤肺。

I 原創宣告

本文為甘草學園論壇醫生原創,未經作者授權,嚴禁轉載;

授權後轉載請註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文中方藥僅供參考,請在專業中醫師指導下辨證用藥,切勿擅自試藥!


I 甘草醫生宣告

本文僅供學習用,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隨時與我們聯絡。

我們尊重原創,若您轉載本文,請註明:來源甘草學園公眾號、作者姓名。

若因版權糾紛、擅自試藥等引發問題,後果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