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協和發現:過午不食可改善血糖,血糖高的人可以不吃晚飯嗎?

北京協和發現:過午不食可改善血糖,血糖高的人可以不吃晚飯嗎?

吳先生,65歲,是一位退休老幹部,吳先生確診糖尿病已經有5年之久,一直以來,吳先生都是規律服用控糖藥。自從吳先生患上了糖尿病,他對糖尿病的關注便一直持續,因此,吳先生加了許多糖尿病友群還有很多公眾號。

一次,吳先生在病友群裡看到一個糖尿病友分享的一篇文章,說的是不吃晚飯也可以降血糖。看了文章之後吳先生想到自己每天要吃那麼多次藥,還要按時準點,而且是藥三分毒,就這樣吳先生想嘗試的心蠢蠢欲動。

想著先嚐試幾天試一試,這期間把藥和糖帶在身上應該沒什麼大問題,況且自己一直以來血糖都控制得挺好的。就這樣,吳先生大膽地停掉了血糖藥和晚飯。

之後,吳先生漸漸發現自己出現頭昏眼花的症狀,但並不是特別嚴重,吳先生想著還能再堅持堅持。

幾天後的一個傍晚,吳先生準備出門溜達溜達,沒曾想暈倒在自家樓下,被路過的鄰居大爺發現。慌忙通知了家人,這才及時將吳先生送到醫院。到醫院後醫生迅速地為吳先生測量了血糖,很快判斷吳先生是出現了低血糖狀況,趕緊為吳先生補充了糖分。

在醫生的治療之下,吳先生很快便恢復了意識。經過醫生的詳細瞭解後,才得知吳先生是跟著網上的文章亂學,才導致如此後果。醫生告訴吳先生,盲目地學習網上的知識簡直就是拿自己的健康開玩笑,一定要就自己的情況而論還要辨識真偽,尤其是在用藥這些方面,切勿私自做主,要諮詢專業醫生、這樣的做法不可取。

吳先生告訴醫生,這是因為這篇文章說協和醫院研究發現的,於是便認為應該是比較權威的,便大膽進行了嘗試。那當初吳先生看到的那篇文章究竟是怎麼回事呢?為什麼會出現如此狀況呢?

一、不吃晚飯真的能改善血糖嗎?

吳先生看的文章確實是具有來源和依據的,但由於吳先生只注意到了不吃晚飯能改善血糖,而完全忽略了該資訊來源的詳細內容以及重要前提。研究中提到的控制飲食的方式並非完全不吃晚飯,而是將進餐時間控制在一天中的6:00am-15:00pm,也就是晚飯早吃,還要早睡。

早在22年,北京協和就已將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頂刊Nature子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該研究由毛一雷、楊華瑜團隊主導。他們比較了正常的進餐和兩種限時進餐方式對於健康成人的影響。限時進餐分別是晨間進食和午間進食[1]。

研究團隊篩選了90位健康、自願參與研究的志願者,並將志願者平均分配至三個組中,最後完成實驗的有82人。結果表明“晨間進食”在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控制血糖方面更加有效。該研究證實了晨間進食和午間進食更具有代謝益處。

研究結束後並無不良事件發生。最後得出研究結果,三組人員中晨間進食組對胰島素抵抗和相關代謝引數益處大於另外兩組。而將進食的時間控制在一天的早些時間,也就是“不吃晚餐”,更有利於代謝健康。

然而,像吳先生這樣的醫療外行人群在看相關文章時他們並沒有深入探究這項研究的前提條件是招募的健康人士,而且是控制進食時間,並非平時理解的“不吃晚飯”。他們只注意到了不吃完成有利於身體代謝健康,降低血糖水平。而該研究中提到的時間限制性飲食是有前提基礎的。

對於這種進食情況,適用於肌肉較壯、身體超重、腰圍過大、血脂升高、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等人群,很多像吳先生這樣的外行人總是誤以為胰島素敏感性下降是糖尿病的另一種說法,其實並不是。然而,研究者也強調了對於那些身體過度消瘦、營養不良的人,患有心腦血管、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的人,不能貿然嘗試。

在我們生活中,像吳先生這樣病急亂投醫的人並不少見。但是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任何東西,都要進行深入的瞭解並諮詢專業人員後才能做嘗試。對於不適用的人群而言,長期不吃晚飯會有什麼後果呢?

二、長期不吃晚飯會有什麼後果?

吳先生因為連續不吃晚飯導致低血糖,得虧及時發現處理。由此可見盲目的不吃晚飯只會給我們的身體帶來很多危害,常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1)營養不均衡

長期不吃晚飯可能導致身體出現營養不均衡。晚餐通常是一天中營養攝入較多的一餐,包括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營養素,因此,長期不進食晚餐會導致這些重要營養素的攝入不足,可能影響身體正常的代謝和功能。

另外,不吃晚飯會導致血糖不穩定,可能會引起疲勞、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與此同時,長期不吃晚飯可能會使胰島素分泌異常,增加患糖尿病和肥胖症的風險。因此,長期不吃晚飯會引起全身營養不均衡和多種健康問題。

2)胃腸疾病

長期不進食晚餐會使胃長時間處於空腹狀態,刺激胃黏膜分泌過多胃酸,可能導致胃酸過多,進而引發胃灼熱、胃潰瘍等胃部問題。

其次,晚飯後胃腸開始蠕動,有助於消化和排出食物殘渣,而長期不吃晚飯可能會導致胃腸蠕動減弱,使胃腸功能出現問題,如便秘、消化不良等。

晚餐攝入可以促進益生菌的生長,有助於維持腸道菌群平衡,而長期不吃晚飯會導致腸道菌群失調,不僅如此,還會加重胃部的炎症,導致胃炎和胃潰瘍等胃腸疾病的發生。由此可見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包括攝入均衡的晚餐,能有效維持胃腸道健康。

3)肌肉流失

長期不吃晚飯可能會導致肌肉流失的問題。晚餐作為一天中攝取蛋白質的重要時段之一,長期不攝入晚餐會導致整體蛋白質攝入不足,影響肌肉修復和生長。

晚餐還是攝取維生素、礦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的主要餐,長期不吃晚飯會導致多種營養素的缺失,從而影響身體肌肉的維持和健康。

除此之外,長期不吃晚飯會導致身體代謝出現問題,可能使身體開始動用肌肉蛋白質作為能量來源,導致肌肉流失。因此,保持合理的飲食習慣,確保每天三餐均衡攝取營養,特別是足夠的蛋白質攝入,對於維持肌肉健康至關重要。

不吃晚飯會帶來的危害不僅僅只是以上幾種,還會影響睡眠,加重病情進展等一系列不良症狀。但是晚飯也不能盲目地進食,特殊人群在諮詢醫生的情況下要進行嚴格的把控。那麼對於平時來說,晚飯要怎樣吃才好呢?

三 晚飯要如何吃才好呢?

平時大家總是認為晚飯必須要吃飽,要不然晚上會餓,有很多人甚至還會經常吃夜宵。在很多農村地區,因為要出門幹活,因此飯點總是很晚,其實這些吃晚飯的習慣都是錯誤的。

①.晚飯要吃早

晚飯時間的早晚對健康有著一定的影響。由於晚上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相比於白天的要差,因此早吃晚飯有利於減少晚飯後躺著或睡覺時造成胃酸迴流的可能。晚餐後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過晚吃晚飯會影響胃部仍在工作而導致入睡困難,因此,早吃晚飯還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2]。

更重要的是,晚上攝入的熱量較容易轉化為脂肪,早吃晚飯可以給身體足夠的時間進行消耗,避免過多熱量轉化為脂肪。早吃晚飯還能降低胃腸道問題的風險。

晚餐後消化系統需要休息,過晚進食會增加胃腸負擔,增加胃潰瘍和胃食管反流的風險。因此,雖然最佳的晚飯時間因人而異,但整體來說,早吃晚飯對於身體健康和營養吸收都有益處。

②.食量要控制

俗話說:早餐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控制晚飯食量對於維護身體健康至關重要。就像上述的一樣,食量的控制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還有助於緩解胃部脹氣等情況。

晚飯過量進食會對胃部產生負擔,影響睡眠質量,從而導致消化不良和不適感。晚飯進食過多還會增加胃腸道問題的風險,影響食物的消化吸收。更值得注意的是,過量進食容易引起血糖飆升,挑戰胰島素的調節能力,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因此,透過合理控制晚飯食量,可以有效維護良好的身體狀況和健康的代謝平衡,有效預防多種健康問題的發生[2]。

③.合理搭配食物

合理搭配晚飯食物對於身體健康和營養均衡至關重要。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確保各種營養素的全面攝入,比如搭配主食、蛋類或肉類、蔬菜和水果等,可以避免營養的單一不足,保持身體健康所需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均衡攝入。合理搭配食物有助於不僅有助於控制消化吸收,還可控制體重[3]。

合理的食物搭配也有助於降低慢性疾病的發病風險,如搭配富含抗氧化物質的水果和蔬菜,有助於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透過合理搭配晚飯食物,可以更好地滿足身體對各種營養素的需求,維持健康的身體狀態,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等好處。

吳先生因為自己的無知導致低血糖入院,得虧發現得及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我們一定要引以為戒,面對任何自己不確定的健康問題時,切勿大膽地進行嘗試,一定要諮詢醫生及相關營養師。不然釀成嚴重的後果也只能自己承擔。在身體面前,一定要謹慎,為我們的身體健康負責。

參考文獻

[1] Zhibo Xie,Yuning Sun,Yuqian Ye, et al.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for time-restricted eating in healthy volunteers without obes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2;13 (1):0-0. doi:10.1038/s41467-022-28662-5

[2] 甘雨. 夏季晚餐宜三吃[J]. 綠化與生活, 2016(07): 43.

[3] 熊榮園, 王黎明, 尚英, 等. 南充地方飲食對大學生健康的影響研究[J]. 輕工科技, 2020,36(09): 40-41.



#精品長文創作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