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驟降,心梗腦梗等疾病高發,專家呼籲要重視血脂管理

氣溫驟降,心梗腦梗等疾病高發,專家呼籲要重視血脂管理

近期,多地迎來“斷崖式”降溫,冬季是心梗、腦梗等心腦血管疾病高發的季節,加上春節假期來臨,大魚大肉的飲食等都易導致血壓、血脂出現異常。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荊志成教授表示,血脂異常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我國成年高血脂患病人數推算高達4億,然而大家對血脂異常的知曉率、治療率和控制率均處於較低的水平,應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視。

預防心血管疾病突發,冬季要打好十二分精神

為何冬季會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季?荊志成表示,冬季氣溫寒冷,溫差變化容易導致血管收縮或舒張變化,引發血壓升高;此外,低溫還會使血管驟然收縮。由於血管壁較厚,管壁狹窄,加之有大量脂質沉積在血管內壁形成粥樣硬化斑塊,血管的劇烈收縮易使血管壁上附著的斑塊脫落,斑塊隨血液流到狹窄的地方就容易形成血栓,從而增加心梗、腦梗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生機率。

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冬季天氣寒冷,為了抵禦寒冷,人們往往會進食更多肥甘厚味的食物,並減少戶外運動,這就會使得血糖、血脂、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水平升高。“凌晨兩三點鐘被救護車送來的老年人,發生心肌梗死或者腦卒中的老年患者一般有一個共同的規律,就是前一天晚上因為聚會一高興吃多了,胃腸道負擔很重,就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

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荊志成教授 接受採訪

據介紹,心血管疾病是全球死亡的主要原因,而高血壓、不健康飲食、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水平高是前三大危險因素。“我建議大家要關注自己的血壓,一旦確診是高血壓應該每天,尤其在餐後檢測自己的血壓,此外還要特別關注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是否超標,這是大家常常忽略掉的重點。”據荊志成介紹,這個被稱為“壞膽固醇”的水平與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發病風險呈顯著正相關,LDL-C水平越高,未來20年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風險越高。

體檢發現血脂異常要積極就診

其實說起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大家並不陌生。因為每年的體檢單基本都有這個專案,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利於健康,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LDL-C水平升高的危害在哪裡。“美國科學家曾經對福明翰鎮上的居民從出生到變老的過程進行了全程監測,研究結果表明總膽固醇和LDL-C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與心肌梗死和腦卒中的發生線性相關。” 荊志成教授進一步說明,越來越多的人群研究都已證實總膽固醇升高,特別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升高,跟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發生發展,還有心血管疾病的結局事件,比如說心源性猝死、心肌梗死、腦卒中的發生有直接關係。

資料顯示,我國每2-3人中就有一個患有血脂異常,然而公眾乃至患者普遍對其重視程度不高,近70%的患者並不知道自己的LDL-C需要控制在什麼水平;另一方面血脂管理仍存在短板。“近年來,高LDL-C血癥患病率持續上升,在已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人群中,LDL-C達標率僅為6.8%” 荊志成強調,一旦發現自己的血脂異常應該到心內科及時就診,諮詢專家意見,以便對血脂進行長期管理。

廣東省醫學科學院副院長、廣東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荊志成教授 接受採訪

體檢單中壞膽固醇沒有箭頭升高也未必達標

既然“壞膽固醇”(LDL-C)是控制血脂的關鍵,有人會問,體檢報告單上對於“壞膽固醇”的標準是3.4mmol/L,是否沒有超過這個標準或者只是超過一點點就不用理它?對此,荊志成教授明確回答,LDL-C需要分層管理,因為體檢單的參考值是針對完全健康的人群,LDL-C指標因人而異,數值控制在3.4mmol/L以內並不意味著血脂正常。據介紹,《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將血脂異常患者分為了低危、中危、高危、極高危和超高危人群。不同血脂異常患者對應不同的ASCVD 危險分層,LDL-C的達標值也因此有所不同。因此血脂是否正常需要前往醫院心內科進行風險評估。對於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合併肥胖、抽菸等人群,建議LDL-C控制在2.6mmol/L以內,如果既往已經有冠心病、腦血管疾病、外周血管性疾病等極高危或超高危人群,需要將LDL-C水平控制在1.8mmol/L以下且較基線降低50%或1.4mmol/L以下且較基線降低50%。

圖片源自網路

“大家應關注自己的血脂水平。否則就積少成多,千里之堤毀於蟻穴。”對於體檢LDL-C異常的人群,荊志成建議控制血脂要堅持以下三點:首先,需要控制飲食的熱量攝入,儘量吃清淡食物。第二,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體育鍛煉。第三,堅持定期檢測。《中國血脂管理指南(2023)》中提到,對於18歲—40歲的健康成年人,最好每2-5年檢測一次血脂;40歲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一次血脂。而ASCVD 高危人群,比如有明確的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或血管有斑塊,有冠心病、腦卒中病史,可以根據不同的情況縮短間隔,每三個月或者半年複查一次。

創新治療方案助力血脂長期達標

血脂異常沒有明顯症狀, 但體檢報告中血脂不達標該怎麼辦?荊志成表示,如果之前沒有頸動脈斑塊以及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這類屬於低、中危的人群可以先透過控制飲食和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預來調節血脂,實在不達標則要考慮藥物干預。而“壞膽固醇”水平較高的高危人群,則應儘早使用藥物進行降脂治療。45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後的女性也是心血管疾病的高發人群,也要特別關注自己血脂是否異常。

據介紹,一直以來,他汀類藥物都是臨床最常用的調脂藥。但是大部分國人只能接受中等劑量的他汀治療,單一用藥有其侷限性。在臨床上,也有部分患者因為依從性較差或對藥物不耐受,導致LDL-C不達標,進一步增加了ASCVD的發生。而小干擾RNA降膽固醇藥物英克司蘭鈉注射液為代表的創新方案,為科學治療和血脂管理開創了一種更友好、便捷、可依從的全新模式,患者在首針後三個月注射加強針,此後每年僅需注射兩次即可有效降低LDL-C水平,研究顯示其總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荊志成教授介紹,自2023年10月英克司蘭在醫院落地後,患者諮詢率和使用率普遍較高。一位患有頸動脈斑塊的50歲女性患者,在一年內注射兩針英克司蘭後,LDL-C從原來的3.3mmol/L降到1.6mmol/L,其間並沒有使用他汀類藥物。既然英克司蘭降脂這麼有效而便捷,是否用一個療程達到降脂目標就可以不用了?對此荊志成認為,如果你能嚴格管理自己的飲食和生活習慣,那麼一年打兩針之後,醫生會評估你是否需要繼續,定期評估對於調整治療方案很重要。

對於藥物治療的思路,荊志成教授表示,如果控制飲食、鍛鍊等生活方式改變之後血脂沒有達標,可以口服他汀類藥物;如果使用他汀類藥物到標準劑量仍然沒有達標,可以考慮進一步使用PCSK9單抗或者英克司蘭這種小干擾RNA。而對於透過改變飲食、體育鍛煉、生活方式,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仍然很高,特別是已經有高血壓、頸動脈斑塊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應該更積極地使用小干擾RNA。

採寫:南都記者 曾文瓊

實習生:梁貝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