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部!《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正式出版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推動國產消化內鏡技術高質量發展
2024年1月,由重慶消化內科學專家梅浙川教授、何松教授主編的《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由重慶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
此書為我國首部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的消化內鏡診斷圖譜,在消化內鏡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為廣大臨床醫生提供重要的參考,更將促進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蓬勃發展。
《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正式出版
更多臨床醫生、消化系統疾病患者將受益
《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由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梅浙川教授、何松教授主編,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盧俊宇教授、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彭學教授等該領域的二十餘名知名專家參編,解放軍總醫院消化內科醫學部主任令狐恩強教授傾情推薦。
此書收集並總結了來自4家醫院的94例病例、500張高畫質圖片,包括咽部、食管、胃、十二指腸、結直腸的正常和異常黏膜的白光、聚譜成像技術(spectral focused imaging, SFI)和光電覆合染色成像技術(versatile intelligent staining technology, VIST)模式內鏡影象,以言簡意賅的圖文形式對消化道每個部位的常見病及多發病作簡要描述,並介紹了SFI和VIST的優勢和應用領域。
透過閱讀此書的臨床病例分析,臨床一線的內鏡醫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應用SFI和VIST技術,提高診斷和治療能力,造福更多的消化系統疾病患者。
國產消化內鏡裝置逐步走向成熟
我國首部消化內鏡診斷圖譜應運而生
消化內鏡檢查是診斷消化系統疾病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而消化內鏡裝置是影響消化內鏡檢查質量的客觀要素。
在過去的很長時間內,國內各級醫療機構所使用的消化內鏡裝置主要為日本進口品牌。這樣一來,不僅醫療成本居高不下,學術發展也形成了壁壘。內鏡診斷理論體系幾乎全部形成於日本,國際範圍內發揮學術引領作用的核心團隊亦多以日本專家為主,我國臨床應用的消化內鏡診斷圖譜,也大多來自日本。
可喜的是,近年來,一系列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從無到有,從初步探索到臨床應用,並逐步走向了成熟。其中,以SFI和VIST為代表的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尤其突出,完全能滿足臨床需求。
2018年至2023年,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梅浙川教授、何松教授及其團隊獲科技部支援,承擔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於區域醫聯體模式的國產創新診療裝置應用示範》的子課題《國產創新診療裝置在消化道早癌“精查及微創治療”中的應用示範》。他們遴選出以SFI和VIST為代表的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並在重慶和貴州兩地的3個示範中心、5個示範點進行長達4年時間的應用示範。期間,課題組對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從陌生到熟悉,促使產品完成了從HD-500到HD-550的技術升級,使同類國產消化內鏡裝置的市場佔有率和臨床使用率均大幅提升。
更令人欣喜的是,在梅浙川教授、何松教授的牽頭下,課題組收集並總結了近百例病例,500張高質量、具有代表性的臨床檢查影象,歷時4年編纂,《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終於誕生了!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填補國內空白
此書面世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今年1月,《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已由重慶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發行,得到了業內專家的一致好評與認可。它是我國第一部基於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裝置的消化內鏡診斷圖譜,突破了學術發展壁壘、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填補了國內消化內鏡診斷圖譜的空白,在消化內鏡領域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
該書主編何松教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國產高畫質消化內鏡診斷圖譜》能讓臨床一線的內鏡醫生對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產技術進展擁有信心,對使用國產高畫質內鏡裝置開展臨床工作擁有信心,進而推進國產消化內鏡裝置的升級與發展,為醫療衛生事業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期待著“中國創造”的裝置和圖譜能走向世界,立於潮頭。
書籍主編》》
梅浙川
梅浙川,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原副院長、主任醫師、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重慶市學術技術(消化內科學)帶頭人,重慶英才·創新領軍人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從事消化內科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30餘年,從事醫院管理工作10餘年。醫療技術水平過硬,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臨床經驗,2003年獲得重慶市非典防治工作先進個人,其主持的三峽庫區重慶段炭疽墓群衛生清理及其評價方法的研究於2005年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主持的無痛苦胃鏡技術的臨床應用及安全性研究於2008年獲得重慶市衛生局醫學科技成果三等獎,主持的胃食管反流病數字診斷高階創新裝備於2018年獲得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何松
何松,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消化內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
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慢性肝病的基礎和臨床方面,以及結直腸癌的轉移機制。主持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0餘項,其中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子課題各1項。近年來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SCI論文30餘篇,累積影響因子為293.326分,最高影響因子為45.042分,主編著作3部,參編著作5部。培養碩士、博士及博士後50餘名。帶領團隊在重慶市近50家醫院積極推廣食管胃靜脈曲張內鏡診療技術,覆蓋率達95%以上,幫助90%的基層醫院掌握了食管胃靜脈曲張結紮手術和組織膠注射治療,取得了滿意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一直致力於重慶市消化道腫瘤的早診早治工作,在市級層面建立了消化道早癌篩查-精查-人工智慧輔助診斷-微創治療-病理一體化技術體系,使重慶市的消化道腫瘤早診率由2015年的6.16%提升到2023年25.35%,達到了全國領先水平。
上游新聞 周晉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