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內科專家:如何將心血管病推遲10年?

心內科專家:如何將心血管病推遲10年?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一直佔據著“全球頭號健康殺手”的稱號,在我國每年導致的死亡人數達400萬,佔總死亡的40%以上。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汪芳表示,相關指南和研究分析指出,若積極做好“一級預防”工作,就能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時間推遲十年。

《生命時報》邀請專家,告訴你怎麼做才能儘可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受訪專家

河北省人民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郭藝芳

北京醫院心內科主任醫師 汪芳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 張海澄


如何將心血管病推遲十年?


“一級預防”的核心,就是把疾病扼殺在萌芽之中。如果進展成疾病,治療所付出的人力、物力將會成倍增加,而效果未必有多好。


2023年《中國心血管病一級預防指南基層版》就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一級預防”給出了具體建議。

1


合理膳食


在導致心血管疾病的全因死亡中,飲食不健康佔比超過三成。整體來看,健康飲食需要滿足多樣、全面、低油、低脂、低鹽、低糖等特點。

  • 建議大家多吃新鮮果蔬、豆類、堅果、魚類等,少吃高膽固醇食物,避免攝入人造黃油和奶油等反式脂肪,用橄欖油、菜籽油等不飽和脂肪代替豬油、黃油、棕櫚油等飽和脂肪。
  • 少吃鹽,每日鹽的攝入量不超過5克。
  • 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占每日能量的50%~55%,多吃全穀物等優質碳水,少吃精米細面和新增糖。

2


運動減重


適度的運動能鍛鍊心肺功能,增強骨骼肌肉的韌性,提高免疫力,預防心腦血管疾病。


建議大家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者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如無法達到推薦量,儘可能多活動也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3


遠離菸酒


抽菸有百害而無一利,儘量不吸菸並遠離二手菸。戒菸1年後,冠心病患者的死亡及再次發病比例可下降50%;戒菸15年後,冠心病和心衰患者的死亡風險與從不吸菸者相似。


研究顯示,每週酒精攝入100克以下者,心血管死亡風險最低,在此基礎上隨著飲酒量增加,房顫、心梗、心衰風險都會升高。

4


健康睡眠


長期熬夜會導致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血壓、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加重動脈粥樣硬化。在中年猝死病例中,相當一部分與熬夜有關。


對大多數成年人來說,每天應保證7~8小時充足、良好的睡眠。

5


放鬆心態


抑鬱、焦慮、暴怒等情緒和心理狀態,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保持樂觀有助維持心血管健康。

6


管好“三高”

  • 調節血壓

《指南》強調,合理膳食、限鹽、限酒、減重和身體活動等,在任何時候對高血壓患者都有效。


河北省人民醫院副院長郭藝芳表示,建議大家將降壓治療最佳目標設定為130/80毫米汞柱以下,基本目標為140/90毫米汞柱以下。


  • 控制血脂

評估心血管疾病風險,血脂是重要指標之一,建議日常增加果蔬、谷薯類及魚類攝入。藥物方面,臨床常用的降脂藥包括他汀等,他汀治療不達標時,可聯合使用依折麥布、PCSK9抑制劑。


  • 管好血糖

研究證實,遵循健康飲食模式(如地中海飲食、得舒飲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心血管疾病及相關死亡的風險顯著降低。


建議糖友每週至少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身體活動,有氧運動聯合阻力訓練可改善血糖、控制體重。


7


科學用藥


《指南》重點講述了阿司匹林的使用。目前,建議阿司匹林一級預防的劑量為每天75~100毫克。

  • 心血管疾病高危且合併至少1項風險增強因素(靶器官損害、血清生物標誌物升高、肥胖等),但無高出血風險的40~70歲患者,可以考慮應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進行預防。
  • 中低危、年齡小於40歲或大於70歲、高出血風險的患者,不建議採用低劑量阿司匹林預防。

心血管好是長壽的關鍵

疾病間會相互影響,心血管的健康狀態關乎身體代謝、呼吸,甚至癌症風險。


影響大腦功能

近年來,心血管疾病合併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逐年增加,越來越多的研究也表明,痴呆症與心血管疾病有密切聯絡。


癌症與心血管疾病常常疊加

臨床發現,大多數癌症患者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心臟損害,有些醫院為此開設了腫瘤心臟病學多學科聯合門診。


此外,腫瘤本身也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之一,必須予以警惕。


心與肺常常一損俱損


人體心臟泵血及肺部吸入氧氣的能力,直接關係全身各系統和器官的健康。


很多心血管疾病會出現呼吸系統症狀表現,心與肺幾乎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關乎糖尿病風險

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的首要併發症和死亡原因。血糖主要為心血管供能,血糖過高會損壞血管內皮細胞,引起內皮損傷,通俗理解就像醃糖蒜,血管長期泡在糖水裡一定會廣泛受損。


八成心血管意外可以預防

超過80%的心血管不良事件,都可以透過健康生活方式和管理已知危險因素來預防。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張海澄表示,對已患有心血管病的人群,應在遵循“一級預防”生活方式指導的基礎上,加強“二級預防”,即尋找和控制危險因素,堅持遵醫囑用藥。同時,儘量將血壓、血脂、血糖控制在適宜範圍內。


1、比如,高危人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最好別超過1.8毫摩爾/升。


2、70歲以下人群,收縮壓控制目標為120~130毫米汞柱;70歲以上為140毫米汞柱。


3、所有服藥者,舒張壓最好控制在80毫米汞柱。


4、75歲以上高齡患者或頭頸部血管病變嚴重的患者,收縮壓不宜控制過低,在140~150毫米汞柱即可,保證腦部血流的灌注。


5、對於糖尿病患者,建議將治療目標定在糖化血紅蛋白小於7%。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也可稍放鬆,以避免低血糖帶來的風險。


總之,遵循《指南》中提到的7條建議,就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即使已經患上了心血管病,也有助預防嚴重的心腦血管意外。▲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