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研究者重磅釋出,慢性硬膜下血腫治療進入新時代
中國研究者又一次為全球神經疾病領域提供高級別證據。
日前,一項來自中國研究者的關於腦膜中動脈栓塞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MAGIC-MT研究結果在2024年國際卒中大會(ISC 2024)上重磅釋出,研究結果顯示:腦膜中動脈栓塞術可以顯著降低症狀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腫的進展/複發率或全因死亡率。
第一財經瞭解到,上述MAGIC-MT研究,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下稱“華山醫院”)和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下稱“長海醫院”)共同牽頭,華山醫院毛穎教授和長海醫院腦血管病中心劉建民教授擔任共同主PI(主要研究者),聯合國內31家中心,歷時3年完成,是目前國際上關於評價腦膜中動脈栓塞治療慢性或非急性硬膜下血腫的最大樣本量RCT研究。
(圖為歐洲微創神經治療協會(ESMINT)前任主席Jens Fiehler教授對MAGIC-MT研究結果給予高度評價。)
為此,歐洲微創神經治療協會(ESMINT)前任主席Jens Fiehler教授對MAGIC-MT研究結果給予高度評價稱“中國研究者這項神奇的MAGIC-MT隨機對照研究,展示了透過Onyx栓塞腦膜中動脈治療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效果!祝賀!”
慢性硬膜下血腫,是神經外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常見於中老年人。傳統治療方式,包括以阿託伐他汀為代表的藥物治療和以鑽孔引流術為代表的手術治療,但傳統治療血腫進展率和複發率高達10%至30%,是臨床面臨的重大問題。
近年來,不斷有研究提出透過栓塞腦膜中動脈阻斷慢性硬膜下血腫包膜的血供,可以防止血腫的擴大或復發,使慢性硬膜下血腫的治療理念獲得了革命性的突破。
作為一項研究者發起的多中心隨機對照試驗,上述MAGIC-MT研究採用優效設計,比較腦膜中動脈栓塞術和傳統治療方法治療症狀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腫的療效。主要終點是90天血腫進展/複發率或全因死亡率。
具體來看,方案設計上,MAGIC-MT研究入組患者722例,其中腦膜中動脈栓塞組360例,傳統治療組362例。腦膜中動脈栓塞組和傳統治療組的主要終點事件發生率分別為7.2%(26/360)和12.2%(44/362),率差為-4.93%(95%可信區間[-9.37, -0.63],P=0.02),研究證實了腦膜中動脈栓塞術可以顯著降低症狀性非急性硬膜下血腫的進展/複發率或全因死亡率。
(圖為MAGIC-MT研究主要結果。)
“實際上,腦膜中動脈栓塞術在臨床上已有實踐,但其作為一則真正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的)臨床證據還有所不足。”毛穎告訴記者,為此,研究團隊採用高級別的,多中心、隨機對照的研究來證明這一治療方法的有效性。這也為慢性硬膜下血腫(也稱為非急性硬膜下出血)的治療,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治療思路和創新的治療理念。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以腦血管疾病為主的神經性疾病發病人數逐年遞增。腦血管病的介入治療誕生以來因其微創、安全、併發症低等特點越來越受到醫患的認可,其中大規模、多中心、高質量的臨床試驗廣泛開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透過腦膜中動脈栓塞(介入治療)聯合手術治療,有望降低一類患者手術的複發率。那麼,介入治療聯合手術治療是否有望讓更多患者獲益?
毛穎對此表示,採用這種方法,可能在今後會有一些新的治療研究逐步開展,這也會涉及到新的治療物件,但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結論,“我們可以期待,透過介入治療聯合手術治療的理念,會產生新的治療組合,來應用於我們臨床上一些長期以來治療效果並不是特別好,或者治療過程中需要更多改進的疾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