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主食和死亡率關係,提醒:不願血糖升高,少吃這3種主食
自從確診糖尿病後,老張整天都憂心忡忡的,因為他的父親當年也是糖尿病,生命的最後幾年裡,飽受糖尿病足的困擾。父親痛苦的樣子至今深深刻在老張的腦海裡,雖然他最近依靠降糖藥控制得不錯,但他覺得這樣還不夠。
他知道主食中普遍含有碳水化合物,能夠轉化為糖,不利於自己的病情,所以老張甚至開始不吃主食,肉也吃得很少,每天開始買各種各樣的水果吃。
老伴兒和兒子看著老張,也覺得不是個辦法,雖然多吃水果是好事,但是也不能拿來當飯吃。其實這也是所有糖尿病患者的誤區,就是面對主食的態度太過極端了,難道不吃主食真的是好事嗎?
一、不吃主食是大誤區!JAHA:少吃主食可增加房顫風險
其實不只是糖尿病患者,最近這些年,在減肥圈裡,也流行著不吃主食的方法,但是這樣的飲食方式是完全不健康的!近年,來自我國中山大學附屬醫院的研究團隊就透過試驗發現:
主食和穀類等碳水化合物吃得少的參與者,發生房顫的風險會提高,而且房顫不單單是會讓人感到心悸和頭暈,最糟糕的是還會增加患者超過5倍的腦卒中風險。
這項研究涉及到14000名國人,隨訪時間超過了20年,研究人員認為,參與者碳水化合物的攝入多和少,是根據每日供能佔比計算的:
如果參與者每日的碳水化合物供能佔比不足44.8%,則說明他碳水攝入的少,而中等攝入的參與者,指的是每日碳水供能在44.8%~52.4%。那麼當參與者每日供能中,碳水佔比超過52.4%,則是吃碳水吃的多。
經過資料篩查,研究人員發現:
• 碳水化合物吃得比較少的人,發生房顫的風險是中等攝入者的1.18倍,比吃碳水最多的人提高了16%。
並且學者發現,不管是用哪種蛋白質或者脂肪,來補充少吃的碳水化合物,最後的結果都不會改變,也就是說碳水化合物吃得少,還是可能會提高發生房顫的風險。
所以透過這個試驗我們能夠發現,相對來,保持在中等比例碳水攝入的參與者,發生房顫的風險最低,吃得多的人和中等比例的參與者風險相似,但是碳水吃得少的人,發生房顫的風險最高,而我們攝入碳水最直接的方式,其實就是——主食。
之所以會發生這種情況,研究人員認為可能是因為碳水本身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再者蛋白質和脂肪更容易產生氧化物質,所以吃碳水吃得少,可能會更容易誘發房顫。
因此,不吃主食其實是不利於我們健康的,所以糖友們不能輕易嘗試,反過來說,即便主食有升高血糖的風險,但是糖尿病患者不能完全不吃,而是要學會控制。
二、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少吃,糖友牢記3種主食不要多吃
一方面碳水攝入多了,我們的血糖容易上升,另一方面完全不吃主食,又不利於健康,那麼想要解決這個尷尬的問題,我們就得找到合適的食物,或者少吃不合適的主食。
在《2013年糖尿病營養共識》中提出了一個名詞,即——血糖生成指數。
這個名詞能夠一定程度上,反映不同的食物的升糖標準,因此往往被糖尿病患者當作挑選食物的標準。
比如往往血糖生成指數高的食物,澱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高,所以我們吃下去後,這些食物更容易間接轉化為糖分,或者是某些非常容易消化的食物,吃進去很快就會被消化分解、吸收,從而轉化為糖。
因此,血糖生成指數比較高的食物,往往不推薦糖尿病患者多吃,但是低血糖生成指數比較低的食物,也不一定是都可以吃。
這是因為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主要是指的食物膳食纖維豐富,人體幾乎吸收不掉膳食纖維,血糖生成才慢,但是像糖本身的澱粉含量也不高,所以它的生成指數比較低,不過糖尿病患者肯定不能輕易吃糖。
所以,血糖生成指數只能夠輔助性的幫助我們判斷,一個食物適不適合多吃,但不是絕對的標準。那麼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有三種主食是要建議少吃的:
① 米飯和饅頭
根據相關指南給出的血糖生成指數,我們能夠發現不管是糯米飯還是糙米飯,他們的血糖生成指數都是87,這算是很高的指標了,所以白米飯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一定是要控制的。
而白麵、饅頭是另外一大主食了,可惜的是,饅頭的血糖生成指數要比大米還高,達到了88.1,所以糖友們也是要適當控制的。
② 麵包
那麼我們國家的饅頭吃了升糖,國外的“饅頭”呢?
眾所周知,麵包和吐司等“舶來品”毫無疑問也被當作我們的餐桌常客之一了,甚至也是主食之一了,特別是早餐,但其實麵包的血糖生成指數往往在95左右,是要高於饅頭的,而吐司的血糖生成指數,更是高達105.8。
因此對於糖友們來說,即便是國外“饅頭”,也是要少吃的,更別說市面上的麵包大多都會有糖,並不利於我們控制血糖。
③ 土豆
土豆是很神奇的食物,既能夠當作蔬菜,也能夠當作主食,比如土豆泥等,但其實土豆的血糖生成指數達62,這在蔬菜中算比較高的了。
當然我們這裡討論的是主食,但土豆做主食時往往會長時間燉煮,然後搗碎或者直接打成泥,這樣我們吃下去後就更容易吸收了,因此燉煮的土豆,它的升糖作用會高於炒制,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土豆也不能算是一個很好的主食。
但要注意的是,我們這裡說這3種食物升糖指數高,並不是完全不建議吃,而是糖尿病患者要少吃,最好吃的時候搭配一些血糖生成指數低的食物,比如魔芋、綠豆或者黃豆等,生成指數只有20左右,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是比較合適的。
三、飲食誤區,避開才能快樂降糖
1.早餐只吃主食
早餐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餐了,但是我們國人的飲食習慣裡,就是早餐只吃主食。
這樣的習慣其實不太好,因為往往早上的時候我們身體內水分比較少,這就造成血液比較黏稠,如果只吃主食,則會造成血糖升高的比較迅速,更不利於血液流通。
因此建議糖尿病患者來說,最好早上還是要吃一點蔬菜等輔食。
2.只吃粗糧
我們都知道,細糧中澱粉多,升糖更容易,粗糧膳食纖維豐富,有助於我們控制血糖,所以很多糖友就只吃粗糧,再也不看細糧一眼了。
其實這也是不對的,粗糧裡主要的營養素是無機鹽和維生素,它的蛋白質等營養物質是不如細糧豐富的,因此對於糖友來說,不能完全摒棄細糧,而是生活中適當提高粗糧吃的比例即可。
3.不吃水果
很多糖友覺得水果甜,就完全不碰,其實水果中也有含糖量低並且升糖速度慢的,比如火龍果和柚子等,再者水果中營養素非常豐富,是我們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的主要來源之一。
醫生來總結:
總之,吃飯是人生大事,對於糖友來說,更多的是要斟酌每種食物吃的頻次,而不是“一刀切”樣地直接不吃,合理的膳食結構才是我們控糖的正解。
參考文獻
[1]仇菊,吳偉菁,朱宏. 苦蕎調控血糖功效及其在糖尿病人主食開發中的應用 [J]. 中國食品學報, 2021
[2]嶽喜國,韓冬梅. 糖尿病患者飲食誤區的調查分析及對策 [J]. 中國當代醫藥, 2010
[3]閆雅更,董鳳利,張琳等. 糖尿病患者不良飲食行為現狀調查 [J]. 中國公共衛生, 2009
[4]張福華. 糖尿病患者應糾正的幾個誤區 [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誌
[5]盧明俊,張宏偉,張永紅等. 食用蕎麥與血糖和糖尿病關係流行病學研究 [J]. 現代預防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