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最高等生物,為啥我們的生理結構卻存在諸多不合理?
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綜述
我們總是自詡為萬物之靈,但是如果認真比較一下,我們會發現人類的身體真的是太差了。如果把一個普通的成年人扔到深山老林裡或是非洲大草原上,大機率用不了多久就會變成野獸的口糧。
而即便是在日常生活中,人類脆弱的身體也讓我們面對著很多危險。今天就來盤點一下,人身上有哪些弱點。
太陽穴
人類頭顱上的太陽穴是一個獨特的結構,位於額骨、頂骨、顳骨和蝶骨的交匯處,又被稱為“翼點”或“翼縫”。它呈橢圓形,大約長4釐米、寬3釐米,位於眉毛後方和眼睛外側。
太陽穴具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與咀嚼肌相關,二是與視覺相關。作為咀嚼肌的起始點,太陽穴連線著顳骨,參與了咀嚼食物的過程。同時,它也是視覺神經的通道之一,將眼球傳來的視覺資訊傳遞至大腦的視覺中樞。
太陽穴的優勢和劣勢相輔相成。優勢在於為人類提供了高階的智力和視覺能力,使我們能夠適應複雜的環境。
然而,太陽穴也是顱骨最薄弱的部位,容易受到外界傷害。其骨板厚度僅1-2毫米,易受暴力打擊而引發骨折,甚至導致腦震盪、顱內出血,甚至死亡。此外,太陽穴周圍的血管和神經也很脆弱,易受感染或炎症影響,引發頭痛、眼痛、視力障礙等症狀。
盆腔
人類盆腔位於腹部下方,由髂骨、恥骨、坐骨和骶骨組成,形成環形骨結構,與脊柱相連,承擔著上半身的重量,同時保護著內部的生殖器官、泌尿器官和消化器官。其形狀和功能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盆腔有著顯著的不同,這主要源於人類直立行走的進化歷程。
人類的髂骨較短、較圓,能夠向外擴張和彎曲,形成了寬而呈盆狀的骨盆。這種骨盆為肌肉提供了附著點,使得直立行走更為穩定,同時更寬敞的產道也能夠容納更大的嬰兒。
類似這種骨盆模式早在人類的祖先身上就已經出現,比如440萬年前的地猿。與大猩猩和黑猩猩相比,人類的骨盆是彎曲的並向外旋轉,以支援直立行走。
直立行走對人類的進化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提高了運動效率和平衡能力,使得人類得以遷徙和探索更廣闊的環境,同時也為手部和腦部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然而,直立行走也帶來了一些代價,其中之一便是生育的困難。
人類的骨盆因適應直立行走而變窄,而人類的腦容量又因智力提高而增大,這導致了胎兒的頭部較難透過母體骨盆,造成了分娩的困難。
這種問題在其他動物中較為罕見,因為它們的骨盆相對較寬,胎兒的頭部也相對較小,因此分娩過程較為順利,不需要過多的醫療和社會支援。
心臟
人類的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下方,是一箇中空肌性器官,其主要功能是為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將血液運送到身體各個部位。
心臟大致呈圓錐形,約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重約250克。它由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組成,透過心瓣分隔,防止血液迴流。外部由心包包裹,內部包括心外膜、心肌層和心內膜。
人類心臟的進化是為了滿足大腦和腿部高能量需求,以提高思維和運動能力,而做出的一種權衡。人類大腦是最發達的,消耗約20%的身體能量。因此,心臟必須具備強大的泵血能力,以供應大腦足夠的氧氣和養分。
同時,腿部作為支撐直立行走和奔跑的關鍵器官,也需要大量的能量供應。心臟透過肺迴圈和體迴圈分別將血液輸送到肺部和全身組織,以實現氧氣的有效利用和二氧化碳的排出。它還具有較高的可塑性,能夠調節心率和心輸出量以適應不同的運動需求。
然而,這種高效能也帶來了一定的風險,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率,使心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因此,人類心臟的進化是一種平衡的結果,既體現了人類競爭的優勢,也揭示了人類健康脆弱性的存在,需要透過飲食和鍛鍊來進行調節。
眼睛
人類的眼睛是一種極為複雜精密的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接收外界光線,並將其轉化為神經訊號傳送至大腦,從而形成視覺感知。位於頭部前方的眼睛呈球形,直徑約為2.5釐米,由眼球和附屬結構如眼瞼組成。眼球包括瞳孔、晶狀體和視網膜等重要部位。
角膜位於眼球最前方,是一層透明的薄膜,負責折射光線使其聚焦到視網膜上。虹膜是眼球彩色部分,含有肌肉和色素,能夠調節瞳孔大小以控制光線進入量。瞳孔則是虹膜中心的黑色圓孔,是光線進入眼球的通道。
晶狀體是眼球后部的透明雙凸透鏡,透過改變曲率調節光線焦距,使其在視網膜上形成清晰影象。玻璃體是眼球內部透明的膠狀物質,支撐著眼球形狀並傳遞光線。而視網膜則是眼球最內層,含有感光細胞和神經細胞,將光線轉化為電訊號並傳送至大腦。
人類眼睛的功能主要在於視覺感知,即識別和判斷外界物體的顏色、形狀和距離等。視覺作為一種高階感覺,對人類認知溝通至關重要,能夠獲取大量資訊,表達情感和交流思想。
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人類眼睛逐漸完善。現代眼睛進化理論認為,所有眼睛都是由一個古老的基因家族 Pax 6 控制發育,而不同的眼睛型別則是由於不同的進化途徑而形成的。
人類眼睛屬於相機型眼,透過單一鏡頭將影象聚焦到視網膜上,再將其轉換為神經訊號傳送至大腦。
這種結構的進化原因在於增加視網膜表面積,提高視覺敏銳度和清晰度,但也帶來了視網膜盲點的問題。視網膜的感光細胞朝內,而視神經穿出眼球底部,導致一個無視覺細胞的區域,使得視覺質量和效率下降。
相比之下,其他動物的眼睛則不存在盲點問題,比如章魚的視網膜朝外,沒有留下空洞,因此視覺更為清晰敏銳。這是因為章魚眼睛是在體表凹陷中逐漸發展而來,沒有經歷視網膜翻轉過程。
人類眼睛雖然存在一些缺陷,但也有許多優勢。它對顏色、運動細節的感知能力很強,能夠區分大量顏色、捕捉物體速度和方向、分辨微小差異。但同時也容易受到損傷和疾病的影響,需要注意保護。
結語
儘管人類生理結構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對生命的探索與理解。相反,這些不合理之處或許正是我們進一步探索生命奧秘的鑰匙。在未來的道路上,讓我們懷著探索的精神,繼續向前,探尋生命的奧秘,開啟更加輝煌的未來。
最後,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