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鮮還安全嗎?醫生提醒:若不想進醫院的話,這3種就不要再吃了
小凱的父母怎麼也沒想到,只是讓孩子吃了頓醉蟹,卻得了一種怪病。
到了醫院檢查竟然發現孩子體內長滿了寄生蟲,數量高達5000多條,有的甚至已經入侵了胸腔、腹腔和腦部。
問診後瞭解,原來小凱是生吃了帶肺吸蟲卵的螃蟹,才感染了這種可怕的寄生蟲。
生醃雖說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但一口下去,卻隨時可能帶來巨大的健康威脅。
一、一口生醃,能吃到幾條寄生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各種生魚片、生醃開始進入了人們的視野,但要小心食用不當被寄生蟲盯上致病。
肝吸蟲(華支睪吸蟲)就是一種最常見的寄生蟲,多見於淡水魚中,人食用了感染肝吸蟲的生魚片後,這些蟲體會寄生在膽囊、膽管內,甚至引發膽道病變,時間可長達20—25年,而且感染後發生膽管癌的風險會是其他人的4.5—6.1倍。
而小凱的肺吸蟲病也不要小瞧,肺吸蟲病可寄生於人體肺部,導致胸痛、咳血、氣短等症狀,也可寄生於腹部,引發腹瀉、腹痛、嘔吐等症狀,甚至還能寄生在顱內,引發視覺障礙、失語、癲癇發作、癱瘓等後果。
肺吸蟲多見於小龍蝦、蟹、蝲蛄等食物中,寄生蟲的可怕之處在於,它就在我們身邊,但我們卻看不見,日常飲食只要稍微不注意,就可能被它影響到健康。
除此之外,像蝌蚪、荸薺、黃鱔、菱角、淡水螺、生蛇肉、蛙類等食物中,也是寄生蟲重災區,平常一定要少吃。
二、海鮮中的寄生蟲也是重要的健康隱患
有說法稱“淡水魚中的寄生蟲多,不可以生吃,而海魚因為海水高鹽、有滲透壓等,寄生蟲無法存活,要比淡水魚更安全。”事實真是如此嗎?
實際上,雖然海魚寄生蟲要比河鮮少,但海魚身上也一樣會有寄生蟲,像蛔蟲、異尖線蟲等都是海魚中有的寄生蟲。如果生魚片中有異尖線蟲,隨著生魚片進入人體,就會鑽入消化道壁內,甚至還會鑽到其他臟器組織中,引發一系列急性症狀。
此外,還有人認為深度冷凍可以殺死部分寄生蟲,更是無稽之談。
有文獻發現要用商用氣流冷凍機零下30度製冷超15小時,才能殺死異尖線蟲。而且,海鮮上不光有寄生蟲,還有細菌,不新鮮的海鮮中可能會有副溶血弧菌和創傷弧菌,感染副溶血弧菌後可能會引發嘔吐、腹瀉、噁心、脫水等腸胃炎症狀,而感染創傷弧菌後可能會誘發敗血病,面臨截肢或死亡的風險。
因此,為了安全考量,海鮮儘量還是烹飪熟了再吃。
三、這3種海鮮易受汙染,你可能想不到,儘量少吃
營養豐富、口感鮮美的海鮮,一直深受人們的偏愛,但隨著人們對海鮮需求的增加,海鮮安全問題屢屢出現。各種重金屬、放射物、化學物質、有機汙染物、微塑膠等有害物質排放到海洋,就可能危害到海洋環境,甚至人體健康。
很多人覺得海鮮外表新鮮食用起來就一定安全,但其實海鮮的安全性不能光看外表,除了常見的三文魚、生魚片,這幾種海鮮也很容易受到汙染,要儘量少吃!
1、扇貝
扇貝生活在海底,以海水中的浮游生物為生,如果來自汙嚴重的水域,可能會攜帶大量的病毒、細菌和寄生蟲,未充分清潔處理就可能引發食源性疾病。
2、鰻魚
鰻魚中可能攜帶鰻魚線蟲等寄生蟲,處理或食用方式不當就可能感染寄生蟲,威脅到人體健康。
3、海虹
海虹以藻類為食,如果藻類由於赤潮等原因產生了毒素,海虹也會將毒素攝入體內,一旦將有毒素的海虹攝入人體,就可能引發中毒。
平常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提高食品安全意識,學會鑑別和購買新鮮、安全的海鮮,可透過觀察外觀、聞味道、問來源等來選購新鮮、安全的海鮮。
四、這3類人群,吃海鮮需謹慎!
海鮮作為一種營養美味的食物,食用時一定要注意禁忌事項,有些人吃海鮮要謹慎!
1、痛風患者
海鮮本身屬於高嘌呤食物,痛風患者如果大量吃海鮮,可能會加重痛風。
2、甲亢患者
蝦皮、貝類等海鮮,本身含碘量很高,甲亢患者食用後會導致症狀加重,儘量少吃。
3、胃腸道不佳人群
海鮮屬於寒涼食物,胃腸道功能不佳的人,大量食用後會引發腹痛、腹瀉等症狀,因此要少吃。
海鮮雖然高營養又鮮美,但食用不當可能會感染寄生蟲,而且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吃海鮮,最好是烹飪熟透後再吃。
參考資料:
[1] 《5000條寄生蟲吃空腦肺!再不注意,蟲爬進腦子就晚了……》.都市報道.2023-07-22
[2] 《官方預警:這種“高危海鮮”最近別吃了!毒素超標且無特效藥》.生命時報.2021-05-07
[3] 《吃了一隻死螃蟹差點“丟了雙腿”!吃海鮮一定要注意這幾點!》.健康時報.2023-05-08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