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集團10週年,張強醫生的危機感
整理 |田棟樑
十年來,張強第一次在凌晨之後入睡,是為了籌備慶祝張強醫生集團成立十週年的“學術開放日”。
張強醫生集團十週年學術活動日選在了成都舉行,時間定在6月29日。上午是學術場——十年曆程:靜脈曲張治療的突破與發展;下午是“醫生領導力論壇”。下午的專場結束後,張強發了條微博:未來十年,從今天開始!
除了這場學術活動外,張強醫生集團的十週年並沒有舉辦其他隆重的慶祝儀式,也沒有開表彰大會,沒有請重要領導來站臺講話,用張強的話說,“沒有鮮花,也沒有掌聲,我們是帶著一種危機感去度過十週年,來籌劃未來十年的發展。”
2014年7月1日,張強醫生集團宣告成立,距今已整十年。如今的張強醫生集團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濟南等城市擁有連鎖下肢靜脈曲張治療中心——思俊診所,並且於2023年在非洲開設了首個海外靜脈曲張CHIVA治療中心。今年,美國Dr.Smile Medical Group投入運營,張強醫生集團全面啟動國際化程序。
張強醫生集團被稱為中國第一家醫生集團,在他之後,中國醫生集團迎來了一個蓬勃發展的短暫春天,醫生集團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然而歷經十年的大浪淘沙,如今還活躍的醫生集團已經為數不多,能夠實現落地並取得良好發展勢頭的更是屈指可數。如今看似發展勢頭良好的張強醫生集團,張強醫生的危機感從何而來?張強醫生集團的第一個十年走出了一條怎樣的道路?
6月30日晚,“醫學界”邀請張強醫生做客“醫學界影片號”直播間,聊了聊張強醫生集團的十年創業路,以下內容根據直播訪談整理而成,釋出之前經過張強醫生審閱修訂。
危機感
昨天我們舉辦了張強醫生集團十週年學術開放日,上午和下午的兩場學術專題活動也做了直播,全網有超過5000人線上觀看,也有很多網友提出了很多問題。今天早上我們又舉行了一場內部的頭腦風暴會,對過去十年進行了一些梳理,包括我們的預約系統、未來品牌定位,以及我們邁向國際化後所要做的調整。所以這兩天非常忙碌,基本上都是凌晨才睡。
今年十週年活動選在成都舉辦,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成都的診所在最近一年的發展比較快,另一方面,大家都知道成都有個景區叫都江堰,是古代的一個著名的水利工程,利用了流體力學讓防洪從堵到疏,這個原理與現在國際上最新的靜脈曲張的治療機制和原理相通,我們的醫生也都提出說去看看都江堰,所以我們選在了成都。明年會在北京,後年在深圳,再之後就到濟南,今後我們的醫療機構所在的城市輪流舉辦張強醫生集團的週年慶祝活動。
我們到達成都的當天,在正式的學術開放日活動之前,我們先舉辦了一個醫生助理操作超聲血流動力學評估競賽,第一名獲得者,我們會送他到日本去交流學習一週作為獎勵,大家也很踴躍參與。
在張強醫生集團十週年這個節點上,我們更多考慮的是下一步怎麼做,所以沒有舉辦隆重的慶祝儀式,也沒有去表彰誰,我覺得每個員工都非常努力,都付出很多。我們也沒有請領導講話,沒有鮮花、沒有掌聲,我們是帶著一種危機感度過了十週年,然後來籌劃未來十年的發展。
像我們早上開的頭腦風暴會,回顧了我們的預約系統,發現有時候我們習以為常的東西,其實裡面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給患者帶來很大不方便,而這個預約系統我們已經用了多年,竟然到現在才發現它當中的一些不合理之處。這是因為我們在運營管理過程中,人會慢慢地麻木,會習以為常,變得不善於改變。所以我覺得這個十週年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大家坐在一起去回顧,從患者的角度去審視我們的預約系統和流程,發現了很多我們以前做得不夠的地方。
這是我們醫生集團面臨的挑戰之一,就是我們在運營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存在瓶頸,也是我們要提高的。
第二點是我們的戰略進行了重大調整,今年重點佈局了海外發展戰略,這是我們以前從沒有經歷過的,它的多樣性和複雜性遠超國內。去年我們在非洲的衣索比亞開了靜脈病中心,今年8月份我們準備去美國開,國外的文化和環境與國內差異巨大,我們對哪一方都不熟悉,這是對我們國際化能力的巨大考驗,我們的能力和資源能不能支撐起我們的國際化戰略?都需要我們接下來快速地調整適應。
好在經過十年積累,張強醫生集團的品牌在全球都有了一定影響力。去年我走訪了澳洲、日本、美國等,國外同行對我們的認可超出了我的預期。在疫情期間,我們聯合發起了一個國際的醫療技術認證專案——CHIVA全球標準與認證專案,這是我們取得的重要成績。以前我們中國醫生都是外出學習,現在我們自己在靜脈曲張治療技術上有一定的優勢時,要反哺給這個世界。
張強醫生集團的患者服務滿意度雖然很高,去年我們做的調研大概是百分之九十六點幾,還是不符合我們的預期,因為患者基數大了後,就算是1%的患者不滿意,就意味著有很多患者的體驗不那麼好,所以在服務這一塊還沒有達到我的預期,需要改進。而在醫療技術上,我們透過技術的改進、流程的改進,把靜脈曲張手術做得更加微創,更方便患者,比如夏天患者不需要打繃帶,也不需要穿彈力襪,未來我們計劃在美國洛杉磯推出美容CHIVA,是我們與當地的整形專家聯合推出的一個新專案。在技術創新方面我是比較滿意的。
如何看待資本與醫療的關係?
資本的職責是為背後的投資人創造更多的回報,從職責上來說我認為是無可厚非的。因為它不是公益基金,也是投資人的血汗錢,而醫生團隊正好需要這筆錢。但在最終目標上,資本和醫生會有不同側重。經過這十年,我對資本的看法也發生了一點點變化。
第一,我對資本更加理解了。資本的職責就是要有更高回報,尤其是在2015年、2016年,資本的回報要求非常高。這並不是說資本就是嗜血的,它只是一個工具,這個工具可以成就你的醫學夢想,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助力。但如今回過頭來看,如果資本的回報週期要求得很著急,或者到了一定時候就要退出,這就會對醫生集團產生巨大的壓力。而實際上一個醫學品牌的塑造是很漫長的過程,十年時間我們也只能打一個基礎而已。我們現在就面臨資本要退出的壓力,所有股權慢慢回到醫生團隊手裡,但這時候我們就更容易自己去把握節奏,不至於面臨太多給股東回報的壓力。
如果我們再融資,與以前的融資方式就會不一樣,因為我更瞭解資本了。雖然我覺得我們原來的投資人也都非常好,價值觀也很正,對我們很理解也很支援,但未來要再融資我會特別謹慎,在回報週期上首先會選擇週期長的,最好這個週期可以沒有明確限定,能夠給我們更寬鬆的發展時間,因為醫療發展很慢,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所以選擇回報週期足夠長的資本非常重要。
第二點,不能把資本變成債務。什麼叫風險投資?就是資本與你共擔風險,你成功了,分享勝利果實,失敗了,各自分擔損失。現在很多資本都是風險投資,可能會在條款裡面把它變成債務,比如說對賭協議、責任連帶等,這最後都會對公司造成致命性的後果。所以這一點要特別注意,我們以後融資也會特別謹慎這方面。
未來我們會根據我們的發展速度來決定要不要再融資,如果我們的營利情況還不錯,我們用自己的力量去發展,就算步子走得慢一點,也沒有什麼不好。如果你的戰略規劃需要很大的資金支援,當前的自我造血能力還達不到,需要資本過渡,可能還是會考慮融資。
張強醫生集團沒有市場部,
也沒有營銷部
張強醫生集團是以技術為主導的團隊,營銷不是那麼重要。所以我們沒有市場部,也沒有營銷部,這是比較特別之處。
靜脈曲張是一個發病率極高的疾病,幾乎每個人身邊都有患靜脈曲張的人,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客源,而是服務好當前的患者。我覺得醫療有各種型別的形式,但如果在技術上沒有優勢的話,就難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們的患者中有1/4是醫護人員,包括大量的公立醫院的醫護人員。還有1/4來自於我們的自媒體,我也算是一箇中V吧,還稱不上是大V,我們的同事科普也做得很好。透過患者口碑相傳、引薦介紹過來的也佔1/4,還有1/4的患者可能是透過媒體對我們的報道找到我們。我們確實不走以銷售為主導的路,我們也不擅長。
張強醫生集團如何選人?
從醫生集團的隊伍建設上來看,我們的醫生規模還不夠多,醫生培養週期很長,在這個過程中有些醫生會走掉,所以我對我們的培養體系和用人體系還有不滿意的地方。在選人、用人方面的能力上我們還在摸索當中,其中也耗費了大量成本,前十年我們就是在付學費了。
對於要加入張強醫生集團的醫生,我們過去有一個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我們需要的是全職醫生,必須要從三甲醫院辭職全職加入,因為我們需要你全力以赴。光是這條標準,可能90%的醫生會缺乏勇氣,不會從公立醫院出來。
我們對團隊的要求首先是學習能力要非常之強。千萬不能說是因為公立醫院很苦很累,出來是為了找個輕鬆的地方。對不起,張強醫生集團一點也不輕鬆,加入張強醫生集團,就是參與共同創業,對一個人的考驗是非常大的,沒有一定的意志力,根本堅持不下來。所以你在體制內的時候本身就要是一個優秀的醫生,如果你在體制內就是一個不太好的醫生,怎麼可能到外面會成功呢?
這樣一來,符合我們要求的醫生就很少,而且因為我們發展速度比較慢,而人力成本是很高的,我們也不敢吸收太多的人才,因為我們養不起。也有很多醫生來問我們,如果正好契合我們的選人用人標準,我們也正好有計劃在某個省份投線下診所,需要培養人,這就有可能會一拍即合。
十年之路
回顧張強醫生集團的十年,我覺得有幾個重要節點可以跟大家分享。
一個是2014年張強醫生集團的成立,最初我們只有一個醫療小組,因為我的知名度比較高,很多患者都來找我。但一旦形成團隊後,就不能都找張醫生了,我有五頭六臂都做不過來。這時候為了從個人品牌轉變成機構品牌,我們在2015年經歷了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
2015年,我個人基本上停診了,所有的患者都轉給另外一個醫生,我在旁邊看著他做手術。患者接觸了我們其他的醫生後,覺得做的也很不錯,慢慢下次就不找張醫生了,找其他醫生也是可以的。我是這麼培養年輕醫生的,把自己的患者轉給別人。但這個過程很痛苦,因為我停診以後,我們失去了90%的業務量。但我們也比較幸運,2015年我們融到資了,我們才不怕業務量的滑坡,否則的話張醫生馬上又要開診了。就這樣,我們慢慢從我個人品牌過渡到了機構品牌。
到了2017年,我們開始開連鎖診所,連鎖化會建立我們的團隊品牌,我們不斷引進新的技術,然後患者開始衝著我們技術來,衝著品牌來。從個人品牌到目前張強醫生集團成為靜脈曲張領域的引領者,在這個轉變過程中我們付出很多,沒有資本支援、沒有決心、沒有家人的支援,我們都做不到。但從長遠看,這一轉變是必須要走的。
第二個節點是我們決定投線下醫療機構。2017年,因為杭州有個Medical Mall,我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第一次建立起了線下診所。後來新冠疫情來了,診所都關門了,所有業務幾乎處於癱瘓狀態,這時候我們推出網際網路診療,我們全體醫生去學習網際網路診療,推出了空中門診,在疫情期間也服務了幾千名患者。
最後一個節點就是國際化。疫情結束後,我們快速新建了三家線下診所,同時考慮出海。因為疫情期間我們組織了全球的CHIVA認證專案,疫情後我們可以到海外考察,為出海創造了契機,我們就開始籌劃國際化的程序。
其實我們每個發展節點之前都是危機,每個集團發展的每一次升級,其實都是危機引發的。所以說危機對我們來講是一個好事,不是壞事。
中國醫生集團的下一個十年
我覺得接下來的十年,中國的醫生集團更適合去做技術領先的領域,如果只是做普通的醫療服務,你可能做不過那些資本催動的醫院。它們的營銷模式、服務肯定要比醫生集團好,只是技術不行。所以醫生集團適合在技術領域走得很前面,充分利用你的便利條件,比如國際上最新的東西,你馬上可以拿到,而公立醫院就慢多了,要慢慢審批。
第二個方面,醫生集團要走國際化路線。總體來講,我們的國際交流往往停留在開會或者參觀這種淺層次的交流學習,所以中國的醫生要走向國際,融入到國際社會。這次我們十週年學術開放日舉行了第一期醫生領導力沙龍,接下來我們會定期在全國5個診所巡迴舉辦醫生領導力論壇,聚集更多中青年醫生,提升他們的職業競爭力。
另外我們計劃發起一個國際青年醫生俱樂部,現在很多的國際交流機會都是高年資醫生才能有,我們希望年輕醫生也儘早開啟視野,因為當你達到一定年齡後,觀念、行為一旦固化,即便讓你去看世界,也會戴著有色眼鏡去看。年輕醫生如果早點去看世界,就會很早地形成廣闊的國際視野,以及形成有領導力的思維模式。
這是我們未來十年想要做的事情。在我們20週年的時候,我希望我們已經成為全球靜脈曲張診療的最大醫療平臺,是一個跨國醫療公司,在新技術的研發上也走在前面。
來源:醫學界
責編:田棟樑
編輯:趙 靜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