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見併發症!七院多學科協作救治,重燃小夥生命之光

罕見併發症!七院多學科協作救治,重燃小夥生命之光

最近,20多歲的小鞠準備出院回家了。他的母親馬阿姨準備了四面錦旗,分別送給曾經救治過她孩子的醫護團隊——重症醫學科、骨科、針灸科(推拿科)、康復醫學科。她還將感謝信送到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副院長鬍聃的手中,激動地說:“我給了兒子第一次生命,而他的第二次生命是醫院給的!”

圖說:馬阿姨給醫護團隊送來錦旗 採訪物件供圖

2023年國慶節前夕,在上海出差的小鞠乘坐大巴準備趕回老家與家人團聚。沒想到,大巴在路上遭遇意外車禍,他被120送至市七醫院時已昏迷不醒。

接到120指令,市七醫院迅速啟動“移動ICU”,急診外科、重症醫學科、急診骨科、急診搶救室等醫護人員組成的專家團隊早已準備到位,接診後立即開展建立靜脈通路、補液擴容等急救措施,助其穩定生命體徵。

第2天, 小鞠突發呼吸異常,意識障礙再度加重。經骨科、重症醫學科、針灸科(推拿科)、康復醫學科組成的MDT團隊會診討論,結合胸部CT及顱腦MRI檢查結果,一致認為其患有脂肪栓塞綜合徵的可能性極大。作為創傷骨折的一種罕見併發症,患者可出現嚴重的呼吸衰竭、休克、昏迷,從而導致死亡。

在浦東新區衛健委的指導下,由市七醫院院長禹寶慶帶領的專家團連同本市其他4家三甲醫院專家團隊共同會診,市七醫院制定的治療方案得到一致認可。接下來一場彙集各科室專家的搶救“接力賽”開始了。重症醫學科雷鳴團隊對患者給予激素衝擊、肝素抗凝、控制顱內壓等治療方法,並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為更好地促進患者意識恢復,針灸科(推拿科)金珠團隊早期參與,制定了化痰通絡、醒腦開竅的針灸方案;重症康復科陸靜珏團隊及時介入,於傷後第三天對患者進行心肺康復、肢體康復等治療;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創傷骨科劉丙立團隊為其開展股骨骨折內固定手術。

一個月後,小鞠終於恢復了自我意識;三個月後,他能夠藉助柺杖下地行走。

想起3個月前接到醫院電話的那一刻,馬阿姨的淚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來。“當時聽到兒子出了車禍正在市七醫院搶救,我覺得天都快塌下來了!”她說,“我趕到上海後,既擔心兒子醒不過來,又覺得人生地不熟,有些無助和彷徨。市七醫院的醫護人員,不僅悉心治療和照護我兒子,對我也一直很關心。短短三個月,我們相處成得像家人一樣!”

小鞠的主治醫生馮文濤,是馬阿姨三個多月來接觸最多的醫生。第一次見到馮醫生,馬阿姨一直在問兒子是否能醒過來,馮醫生耐心地安慰她說:“你放心!我們會全力救治的!我家離醫院很近的,有事情隨時可以找我!”馮醫生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馬阿姨說:“馮醫生的話,讓我感覺有了依靠。後來我經常問她孩子的病情,她也特別有耐心。我每次感謝她,她都會對我說‘應該的’。”

市七醫院醫務處主任、針灸科(推拿科)主任醫師金珠在為小鞠做針灸促醒治療時,一直鼓勵馬阿姨:“您要不斷地在兒子身邊持續呼喚他,為他加油打氣,他聽到母親的呼喚就會醒過來的!”馬阿姨說,“我覺得兒子能醒過來並恢復這麼好,不是奇蹟,而是七院的醫護人員在一起為他加油!”

“感謝所有為了救治我而默默付出的七院醫護工作者,伴我在醫院度過了難忘的3個多月,是七院給了我重生!”由馬阿姨代筆,小鞠“寫下”了這封感謝信。雖然他的手還未完全康復,但還是一筆一劃地在感謝信的落款處寫了簽名。

通訊員 劉季婷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