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立春,不論多忙,牢記“6吃3忌”,病不沾身,吃出全家齊安康

明日立春,不論多忙,牢記“6吃3忌”,病不沾身,吃出全家齊安康

每年的2月3日或4日,當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我們迎來了一年中重要的節氣之一---立春。立春,顧名思義,就是春天到來的意思,它標誌著二十四節氣的新起點,也預示著天氣逐漸回暖。就在明天,2月4日,我們將迎來這個充滿生機和希望的節氣。

今天南方小年,明天就是立春了。立春不僅是自然界的節氣,也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我們有“咬春”的習俗,而且還有“立春3不做,做了人難安”的傳統禁忌,這些都是我們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古人有“不時,不食”的說法,意思是我們的飲食應該順應季節的變化。在春天這個萬物生長的季節,我們的飲食也應該是生機勃勃的。那麼,在立春這一天,我們應該吃些什麼呢?根據傳統習俗,立春一定要“咬春”,據說這樣來年家庭喜事會更多。民間在立春這天,各地有不同的風俗。

一、“咬春”名人記載

“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盤出高門行白玉,菜傳纖手送青絲。”1000多年前的立春日,大詩人杜甫在他鄉看見了春盤,一下子就回憶起當年兩京(就是我們現在的西安和洛陽)的盛況了。

當時,每年立春一到,那些有錢有勢的人家,就會把新鮮的韭菜芽盛放在精緻的白玉盤裡,然後互相贈送,感受節日的歡脫氣氛。這就是我們的美食文化中的"咬春"習俗哦。每年立春這天,大家都要吃春餅、蘿蔔,還有五辛盤等等,甚至南方的朋友還會吃春捲。

二、立春要“6咬”

立春這天,民間有“咬春”的習俗。2月4日立春,別忘了吃“立春6寶”,為開春打好基礎。

1.春餅

春餅的製作歷史悠久,起源可以追溯到晉朝。據《關中記》記載,唐朝的人們在立春的這一天就會製作春餅,他們會用春蒿、黃韭、蓼芽來做餡兒到了明清兩個朝代,皇帝在立春的那一天還會向百官派發春盤春餅作為節日禮物。

至於春餅的做法,可是各式各樣的,你可以用麵粉烙制或者蒸製出來,然後捲上蔬菜來吃,簡單而美味。

想要在家自己製作春餅也很簡單,只需要準備麵粉、一些你喜歡的蔬菜,就像春菇、豆芽、生菜、韭黃,還可以加上一些雞蛋、蝦仁或者豆腐等等。把所有材料準備好之後,就可以開始手動製作自己的春餅了。不僅過程很有趣,製作出來的春餅也非常美味。

春餅包含了各種各樣的蔬菜,寓意吉祥、豐饒和復甦,象徵新的一年五穀豐登。此外,"餅"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團圓和和諧的含義,所以立春吃春餅也有團圓和諧的寓意。

2.春捲

春捲,又稱春盤、薄餅,是一種用薄面皮包裹餡料,然後可以炸或者蒸著吃的小食品。在南方,特別是江蘇、浙江和上海那些地方,人們立春那天都會吃春捲。

每個地方的春捲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和做法。有的人會在立春那天做春捲,然後和家人、朋友們一起分享,這種方式迎接春天的到來,寓意著新的開始和未來充滿希望。春捲的餡料也多種多樣,比如韭菜、豆芽、胡蘿蔔和肉末等,有的地方為了讓味道更好,還會加入各種調料和香料!

3.蘿蔔

在立春這天,有的人家不做什麼春餅、春捲,而是買來大大的蘿蔔,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大家分著吃,一口大蘿蔔咬得嘎嘣響,這也叫作“咬春”。

蘿蔔在我們中國的傳統食療裡可是好東西,它能消痰、下氣、解毒,立春這天吃蘿蔔,不僅對身體好,還有祈福的意義。那種大口咬大口嚼的方式,更是強調了這個儀式感,好像是透過這種方式,人們都能迎來一個健康、活力的春天。

這個吃蘿蔔的習俗,可能跟當地的天氣、飲食習慣和歷史傳統都有關係。有的地方,立春的時候蘿蔔正豐收,所以就成了那天特別的食物。蘿蔔又脆又爽口,營養還特別豐富。

4.春茶

在浙江溫州那一帶,立春時的“咬春”習俗中流行吃“春茶”,但這可不是我們平時喝的茶葉哦,而是一種特別的飲品。

這種“春茶”是怎麼做的呢?先把柚子切成小塊,然後和黑豆或白豆一起煮,有時候還會加入紅豆、柑橘、桂花等食材,最後再放紅糖一起煮到軟爛。這個過程聽起來好像挺複雜的,但是做出來的飲品香氣撲鼻,味道肯定很好喝!

這個“春茶”的製作方式和食材選擇可能和當地的氣候、飲食習慣和歷史傳統有關係。立春那天喝這樣的飲品,人們希望迎來一個健康、充滿活力的春天。

食材們也有自己的象徵意義。柚子象徵著吉祥和豐收,黑豆和白豆則象徵著健康和長壽。柑橘和桂花的加入讓飲品更加香甜,寓意著生活的甜蜜和幸福。

5.生菜

這裡說的生菜不是我們在超市裡見到的,而是野菜。立春一到,古人就有了個吃生菜的習慣,這時候大自然恢復生機,百花爭豔,野菜也剛剛冒出綠油油的芽兒。人們會採摘這些新鮮的野菜來做菜,暗示著新春的開始,同時求個好運,希望一年到頭都健健康康的。

這個習俗在漢代就有歷史記載,可以看出來古人對立春吃生菜很有講究。古人把這個當做是迎接春天的一種方式,吃著脆脆的野菜,感受著春天的新生與活力,寄寓了對新一年生活的美好期待和祝福。

都是立春吃生菜,但在不同地方玩兒法可能會不太一樣。有的地方可能就很精簡,清洗乾淨的野菜用清水一煮,配點兒簡單調料就吃了。也有的地方可能要花心思,把野菜和各種美食配在一起,做成特色的大餐。

6.吃潤餅

立春一到,閩南地區的人們就開始準備吃潤餅了,這可是他們的老傳統習俗。潤餅,就是那種皮薄如蟬翼的熟麵皮,包上各種各樣的餡料,比如春筍絲、胡蘿蔔絲、高麗菜絲、韭黃、綠豆芽、香菇、酥海苔、豬腿肉、蝦仁、蛋皮絲,熱乎乎地上桌,舔著醬料就吃。

這一天,全家人會圍在廚房裡忙活,弄出一點一點的潤餅,枕頭一樣的形狀,誘人的香味。這不光是為了慶祝立春,也是大家一起玩兒、聊天、增進感情的好機會。

製作潤餅需要大家一起動手,互相幫忙,這也是為什麼它被稱為增進親情和民俗交流的食物。每年立春這一天,閩南的家庭都會趕製潤餅,傳承這個古老的傳統習俗。

三、立春做事有3忌

第一忌:脫衣

俗話說得好,“立春就像小孩子的臉,一天變三次。”“立春”的天氣變來變去,讓人摸不清頭腦。一會兒太陽特別好,就像春天到了一樣,一會兒冷風勁吹,又讓人不想讓冬天回來了。

主要原因就是在立春這段時間,冬天和春天互相打架,冷熱空氣混在一起,所以天氣冷一會兒熱一會兒。在我們中國,立春通常發生在二月份,那個時候白天天氣會暖和些,晚上還是很冷。所以每天都得看看天氣預報,看看需不需要多穿點衣服,防止被感冒攻擊。

例如,在中國南方面,立春那天白天可能還挺暖和,但是早晚還是很冷的。立春這天如果太早就把厚衣服脫了,晚上可能就會受涼,會影響健康。所以有個說法就是:“立春就別脫衣服”,這樣才能更好的適應天氣,保持身體健康。

立春的天氣對農民們種地也有影響。他們需要看天氣,安排一下農事活動,注意保暖防凍,防止作物生病。立春還是萬物復甦的時候,農民們可以開始準備春耕,提前做好準備迎接收穫的一年。

還有,立春也是病毒活躍的時候,可能會容易得感冒、咳嗽之類的呼吸道疾病。古人就說,立春多穿衣服能預防病毒。所以“立春忌脫衣”這個說法就是提醒我們立春那天要注意保暖,保護好自己的身體。

第二忌:賴床

立春忌賴床,也就是告訴大家在立春這一天最好別粘在床上,要早點起來活動活動,迎接新的一天。 立春就是春天的開始,意味著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在立春這天,古人就教導我們要跟著自然的節奏走,把作息時間調整到和自然同步。早早起床,精神就會特別飽滿,迎接春天的到來,身體也會更健康。

如果你賴在床上,那可就是不順應自然的規律了,可能還會影響到你的身體健康和精神狀態。 再說,立春時候,天氣開始變暖,萬物開始復甦,農民叔叔阿姨們也要開始忙碌的農事活動。

古人就說,早起的人可以把時間安排得特別好,還能積極參與到農事活動中,幫助他們打好豐收的基礎。所以,“立春忌賴床”的說法就是要教導我們要勤奮,順應節氣,開始新一年的忙碌生活。

第三忌:動怒

春天來了,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意味著新生活的開始,生命的重新喚醒。這一時期,我們的心態特別重要。

古代的祖先們觀察到,春天是我們體內陽氣開始活躍的時候,新陳代謝會加速,氣血流動也變得更猛烈。在這個階段,如果情緒波動太大,可能會打破陰陽的平衡,對健康產生影響。尤其是生氣,這會對肝臟產生負面影響,而在中醫裡,肝臟是春天的代表。 情緒波動也能影響我們的食慾、睡眠質量和免疫功能。所以,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生氣,特別是在立春這天,對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立春忌動怒"的習俗提醒我們在春天,尤其是立春這天,應儘量讓心情平和、積極,做更多有益於身心的活動,比如散步、欣賞花卉、閱讀等,維持好的情緒狀態。

四、立春其他習俗

1. 踏春賞花

春天到了,花兒開放,是外出欣賞美景的最佳時機。 "春打六九頭,五九六九沿河看柳",這是古人對春天的獨特詮釋。這句話裡的"六九"是指農曆的第六個九天,"頭"在這裡代表著開始。

也就是說,從立春這一節氣開始的第六個九天,春天的氣氛最顯濃厚,柳樹開始發芽,河邊的柳樹成為了標誌春天到來的象徵。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的意思是在立春後的第五個和第六個九天,大家可以沿著河岸看到柳樹的新芽,這是春天到來的明確訊號。踏春賞花,也會讓心情更加愉悅。

2.打春牛

在中國的立春這天,有個古老的民俗活動叫"打春牛",主要是為了提醒大家春天來了,農事活動要開始,新的一年希望豐收,國泰民安。

"打春牛"這個儀式通常是由當地官員或者農民的頭頭來主持。春牛是用桑木做骨架,上面包上泥巴塑造出來的。春牛的身高和長度有特定的象徵,比如高度表示一年的天數,長度表示一年的月份,牛身上的圖案則代表四季和二十四節氣。

立春前一天,人們會把春牛搬到一塊固定的地方,舉行祭祀儀式,然後用五彩的鞭子抽打春牛,就像在催促春牛幫著大家耕地,開始新的一年的農活。

除了抽打春牛,還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活動,比如男人們打春牛的時候,女人們會帶春,頭頂上戴活潑顏色的幡幟,飾品上面還會用剪紙的春燕、春蝶裝飾。老人和孩子們會進行"咬春",也就是吃春捲或春餅。

各地的"打春牛"的操作細節可能會有些不同。有的地方和耕作戲搭在一起一邊耕地一邊跳舞,有的地方則會在舞臺上舉行相關的表演。在有些地方,春牛是由縣官執鞭,而在其他地方則可能由群眾自主主持。

3.貼宜春字畫

在中國,為了慶祝立春的到來,人們會把被稱為"宜春字畫"的裝飾掛在門上。這個傳統可以追溯到唐代,長安的百姓會在立春這一天掛上富含吉祥象徵的迎春字畫,被稱為"宜春字"或"宜春畫"。

這些字畫可能包含的主題如"迎春"、"春色宜人"、"春光明媚"和"春暖花開",表達人們對春天的歡迎和對新一年的期盼。另外,有的人也會在門楣上貼一句祝福語,用以表達對立春的喜悅和期待。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傳統逐漸演變成了貼春聯。

4.燃放炮竹: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人們會在立春這天點燃炮竹,這也是一個傳統的習俗。以四川為例,人們會透過放鞭炮的方式來驅逐邪惡,他們相信這能夠消除所有的厄運,給新的一年帶來好運和好預兆。

立春被看作新年的開始,所以放鞭炮就變成了一個慶祝這個節氣的傳統活動,人們透過這種方式期望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五、立春的發展歷史

立春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的一個重要日子,在秦代時就有以立春作為一個年度開始的習俗。在立春這天,天子會帶著大臣們去向東邊的郊區,迎接春天,同時祈禱豐收,這個傳統已經沿襲了3000年以上。在古文獻《呂氏春秋》的“十二月紀”裡,已經有了我們現在二十四節氣中,最重要的八個節氣的名稱,它們包括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被用來標識季節的轉換。

立春被認為是一年新的開始,意味著生命力的復甦和發展,萬事萬物都開始新的生長。古代有個傳說,當立春快要到來的時候,縣官會帶領當地的名人去農田裡挖一個坑,然後放入輕如羽毛、雞毛這樣的東西,當這些輕物飄起來的時候,就代表立春已經來臨,大家會開始放鞭炮慶祝,期待明年的豐收和風調雨順。

在立春的十五天裡,也有所謂的三候:“一候東風解凍,二候蟄蟲始振,三候魚陟負冰”,解釋的是東風開始吹暖,地面開始解凍,冬眠的蟲子開始醒來,河面的冰開始融化,魚也開始遊向水面。

立春有豐富多彩的風俗習慣,這些古老的傳統不僅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為豐富多彩,也湧動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期待。讓我們沉浸在春天的氣息中,滿懷希望地歡迎新的一年,並期待美好的運勢。關於立春的知識,早知道早收益,最後祝大家春節快樂,闔家幸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