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葉刀:這種技術被證實不能提高活產率,非必要千萬別用!

柳葉刀:這種技術被證實不能提高活產率,非必要千萬別用!


(圖源網路,未允侵刪)

就在兩天前,我國婦產生殖領域兩位院士喬傑和黃荷鳳領銜,牽頭全國8個省份、10家生殖中心開展的一項多中心、開放、隨機對照研究在全球頂刊《柳葉刀》雜誌上發表了。

這項研究主要針對的是試管中要不要使用ICSI技術,尤其是針對輕中度少弱精患者,這項技術會不會帶來更高的活產率。

具體結果是什麼,快跟著圈姐一起來看看吧!

01柳葉刀:ICSI不能提高活產率和累積活產率

這項研究主要招募的是第一次或第二次接受試管治療週期的患者,男性普遍輕中度少弱精,但不嚴重。

排除那些供精、供卵以及前次受精治療週期受精率低(≤25%)的患者,以及第三代試管嬰兒患者。

一共納入2329對不孕夫妻,把他們按照中心分層、區組隨機化的方法,在知情同意的原則下,把研究物件分為常規IVF組和ICSI組。

主要觀察的結果為第一次移植後的活產率,次要結果為受精率、受精失敗率、移植率、流產率、早產率、累積活產率、低出生體重率等。

結果發現,ICSI組和常規IVF治療組第一次移植活產率分別為33.8%和36.6%,兩組之間差異沒有顯著性。

兩組之間在次要結局指標上的比較結果發現,與常規治療組相比,ICSI治療組的第三天可利用胚胎數較少,移植率較低。

在受精率、受精失敗率、流產率、早產率、低出生體重率等其他次要結局指標上,兩組之間差異均無顯著性。

在12個月累積活產方面,ICSI治療組累積活產率為44.5%,低於常規IVF治療組(50.9%)。

又繼續隨訪到2023年8月31日,ICSI治療組累積活產率為46.7%,仍然低於常規IVF治療組52.6%。

02針對結果的一些思考

按照我們的常理進行推斷,即便是不嚴重的男性因素,ICSI也可以提高受精率,降低受精失敗的風險,因為它是經過篩選的精子一對一的和卵子結合。

但這個隨機對照試驗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同,相同條件下的夫妻,ICSI可利用的胚胎比正常受精少,移植率比正常受精低,活產率雖然沒有統計學意義,但是偏低。

更重要的是一年的累積活產率,也就是條件類似的夫妻,經過一年的試管嬰兒,常規IVF的夫妻抱娃的比ICSI的夫妻反而高6.4%。

這不得不引起我們的重視,ICSI比常規IVF多了不少的體外操作,看來,針對相同條件的夫妻,體外操作越多,可能會降低抱娃的成功率。

也就是說,只是輕度少弱精,常規IVF完全可以滿足生育需要,不用為了進一步提高活產率而針對男性因素採取進一步的ICSI。

何況它並不能進一步提高活產率,一年下來累積活產率還更低,從經濟角度來講,ICSI費用還要遠高於常規IVF。

所以,無論從有效性(ICSI活產率低、累積活產率低)、安全性(ICSI體外操作多)或經濟角度(ICSI費用高)的角度考慮,常規IVF技術都應被推薦為治療不那麼嚴重的男性不孕患者的最佳選擇方案。

這也是為什麼這篇研究被柳葉刀評論為治療不那麼嚴重的男性不孕領域的一級證據的原因了。

03ICSI為啥不適合不嚴重的男性不孕患者

任何事情都需要權衡利弊,試管其實也是一樣的,ICSI就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把精卵一對一結合在一起了,但是能不能開花結果,取決於很多因素。

比如根據評述文獻,ICSI增加了表觀遺傳變化,提高了特定疾病的風險,即Beckwith-Wiedemann綜合徵、Silver-Russel綜合徵和Angelman綜合徵,當然患病率比較低。

2008年,一項利用南澳大利亞州出生記錄的大型回顧性研究確定了6000多名試管嬰兒分娩,使用ICSI的患者的出生缺陷增加。

ASRM於2008年發表了一份實踐委員會意見,討論了ICSI的影響。

他們確定,儘管先天性畸形的風險可能很低,但後代的智力或運動發育是不確定的,並且性染色體異常的風險增加。

澳大利亞的一項研究強調了智力障礙,該研究將試管嬰兒與自然受孕進行了比較,他們偶然發現使用ICSI的夫妻子代智力障礙率更高。

從時間成本來說,2001年,四對英國體外受精的隨機夫婦進行體外受精或ICSI,ICSI病例所需的實驗室時間比體外受精多三倍多,這無疑會導致更多風險。

從經濟成本來說,幾家機構估計,ICSI的成本比本已很高的體外受精成本增加了5%-8%。

最後,在執行非必要的ICSI時,不應低估卵母細胞的潛在風險。研究表明,在ICSI程式期間,卵母細胞的機械損傷率從5%-19%不等。

也就是說,ICSI必須在非常必要的情況下才可以使用,因為一旦進行了這項操作,就有可能損害卵子質量,因為這對卵細胞來說是一項有創操作。

總之,這個研究給我們敲了一個警鐘,告訴我們試管並不是一代更比一代強,任何有創操作都是有一定風險的,ICSI更不例外。

它的花費更高,體外操作時間更長,對卵子傷害更大,意味著風險也更多。

柳葉刀的研究也證實瞭如果不是特別嚴重的男性問題,ICSI對輕度男性不孕不僅沒有獲益,對活產和累積活產還有傷害。

請大家一定要根據自身情況,謹慎選擇試管方式,千萬不要被想象矇蔽了頭腦,ICSI更助孕只是一廂情願而已!

全文完!現在流量為王的年代,點贊量和在看量也是系統推薦重要的標準,所以如果您覺得圈姐寫的還不錯,希望動動您好看的小手,給我點個贊,如果您能轉發到微信群或朋友圈,就會讓更多孕育困難的小家庭受益,同時您也收穫一份功德,謝謝您!

鄭重宣告

本賬號發表的內容僅作為資訊分享,本賬號不做任何形式的營銷推廣,文章觀點不能直接用作醫療診斷或健康干預建議。在採取任何預防或治療措施前,請與你的醫療保健提供者溝通。


不傳小道訊息和謠言

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公眾號

永遠在意真實資料和文獻論證

抱娃路上,我願意陪你一起走過最無助的歲月


——THE END——


參考文獻

[1]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versus conventional in-vitro fertilisation for couples with infertility with non-severe male factor: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The Lancet, 2024.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3)02416-9

[2]Conventional in-vitro fertilisation versu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for male infertility. The Lancet, 2024. DOI: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3)02583-7

[3]DNA methylation signatures in cord blood of ICSI children. Hum. Reprod. 2017, 32, 1761–1769

[4]Birth defects in children conceived by 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A meta-analysis. Fertil. Steril. 2012, 97, 1331–1337.e4

[5]The risk of birth defects with conception by ART. Hum. Reprod. 2020, 36, 116–129.

[6]Association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treatment and parental infertility diagnosis with autism in ART-conceived children. Hum. Reprod. 2015, 30, 454–465.

[7]Conventional in-vitro fertilisation versus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non-male-factor infertility: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Lancet 2001, 357, 2075–2079.

[8]Comparison of in vitro fertilis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on live birth rates in couples with non-male factor infertility and advanced maternal age. J. Assist. Reprod. Genet. 2021, 38, 669–67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