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的剋星“寶塔糖”,為什麼現在越來越少了?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選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有這樣一種生物,透過螢幕,細長的身形圍繞瓶身在不斷蠕動,很有活力。它就像一隻沒有眼睛、沒有攻擊性的蛇,雖然外形渺小,然而聞之惡寒。
這到底是一種什麼生物?沒錯,就是蛔蟲。
就是這樣一個不起眼的環形生物,寄生在人體的小腸內。想想它在玻璃杯裡“生龍活虎”的“得瑟樣”,便有一陣惡臭般的嘔吐感從神經末梢襲來。
以前,部分網友在生物課本中見到過對它的敘述。“蛔目蛔科動物”“寄生線蟲”“防止糞便汙染環境”,同時還配有一堆插圖讓文字的描述在腦海中具象化。
不僅在視覺上讓人生出不快,其小小的身軀對人體的健康也能造成巨大的影響。由於主要寄居在小腸腸道內,因此,其對消化系統產生不容忽視的危害。
食慾不振、腸梗阻、闌尾、腸穿都讓人頭痛欲裂。這種寄生動物依靠人類進食的食物為生,一次產卵量甚至可達二十萬。
不敢想象如果這二十萬都順利長大,人體會被摧殘成多麼千瘡百孔、痛不欲生的局面。
幸運的是,這樣的事不會發生。人體的泌尿系統會把體內的細菌、汙物排出去,同樣蛔蟲也作為其中的一部分被清除掉。
不過,有些蛔蟲的生命力過於頑強,賴在小腸這裡不走了,自然的辦法沒辦法解決。留在體內的這一部分困擾著八九歲的孩子,他們哀聲哭嚎、垂頭喪氣,愁壞了不少家長。
我國的專家們針對這一情況也在積極努力地找到合適的藥物。
可惜的是,國內還未發現任何一種藥物能夠滿足此類需求。一籌莫展之際,科學家將目光放到了國際上。他們轉變角度,開始同周邊各個國家尋求幫助。
功夫不負有心人,蘇聯伸出了友誼的小手,帶來二十顆茴蒿種子。這顆小小的種子蘊藏著大大的能量,裡面含有驅蟲藥物的成分。
為了提升培育速度,科學家把種子分成四個地區栽種。然而,只有一個地區成功了。儘管成功率只有四分之一,最終還是培育出來了。
科學家便開始提取驅蟲藥物,並且大規模地繁育茴蒿。推出食品後,不少孩童都反應出太苦、太難吃的樣子。
這麼點小問題可難不倒我們智慧與才華並具一身的科學家們。經過幾輪實驗和討論後,一款面向“青少年”的彩虹糖橫空出世。形狀極似“寶塔”,一層搭著一層。
模樣的別樣俊俏只停留在表面,輕輕一口下去,酥軟、甜蜜的感覺滑過他們的心尖,如同棉花糖那般甜美動人。
正式公佈後,“寶塔糖”得到了越來越多小朋友的青睞,許多學生自發拿出零用錢,即使是沒有飽受“蛔蟲”的摧殘,也要買上一顆以供嘴巴的消遣娛樂。
“一定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寶塔糖的。”從事工業生產的人內心都帶有這樣的期許,他們堅信寶塔糖就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好景不長,寶塔糖還是受到了不可抗力的衝擊。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在農村,種植的作物不僅僅是填飽肚子的必需物,也是養家餬口的唯一來源。
家庭是很多農民一生的牽絆。為了養活孩子,贍養父母,許多村民選擇縮小茴蒿的種植面積,擴大糧食作物的養殖。
儘管大多數農民已經選擇了放棄,但還是有極少數人儲存了下來,茴蒿得到了重生。
可好景不長,時代的更迭導致了大環境的改變。種子再一次處於瀕臨滅絕的窘境之中,甚至國家的藥局都開始出手,不提倡茴蒿的使用。
這種險境讓茴蒿走向滅絕之路。即使還有心懷善意的村民們暗自保留了幾顆,但由於種植經驗匱乏,對茼蒿瞭解甚少,導致種子自然死亡。
當人們再一次想起茴蒿時,才驀然發覺,此時已經找不到了。因為自己的不重視、不珍惜,這個可以醫治蛔蟲病、價格實惠的草藥慢慢消失在了群眾的視線裡。
有其他的一些藥品也能根治蛔蟲病,甚至效果比寶塔糖還好好上百倍。
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這顆形似寶塔的糖所代表的不僅僅是藥物,更多的是童年那段無憂無慮、隨意打滾、活潑歡樂的忘我回憶。
回首一生,也許最幸福、最快樂的日子就是那段回不去的童年時光。
由於平臺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