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多次警告的“X疾病”會是什麼病?丨科技觀察
封面新聞記者 譚羽清 寧芝
近期,“X疾病”一詞備受關注。1月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世界經濟論壇設定了題為“為X疾病做準備”的分論壇,世界衛生組織(WHO)與多國代表研討如何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X疾病”。前不久結束的世界政府峰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講話時再次提及了它,表示“X疾病”可能引起下一次大流行病,世界應該為之做好準備。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圖片來自新華網)
“X疾病”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
據悉,“X疾病”是世衛組織在2018年採用的一個術語,指一種假設的、尚不為人所知的病原體導致嚴重國際大流行的可能性。因此,它不是一種具體的疾病,而是一種現實可能性。
在近日的世界政府峰會的演講中,譚德塞舉例:“COVID-19(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是一種‘X疾病’——一種導致新疾病的新病原體。但還會有另一種‘X疾病’‘Y疾病’或‘Z疾病’。”
早在2018年,“X疾病”就被列入了世界衛生組織的重點病原體(即可引起疫情或大流行的病原體)清單。與之並列的還有埃博拉病毒、寨卡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症(SARS)病毒等。世衛組織官網訊息稱,列入“X疾病”是為了涵蓋可能導致嚴重國際流行病的未知病原體。
下個“X疾病”可能透過呼吸傳播
“自然界的病毒時刻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儘管目前已經發現了300來種可以感染人類的病毒,但是仍然有大量未知病毒待確證,其中就有很多病毒可能具有突破物種間的障礙感染人的能力。”
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院長盧洪洲接受中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一項研究顯示,在被調查的25個病毒家族中,有約167萬種未知病毒有待發現,其中63.1萬到82.7萬種可能感染人類。
考慮到全球細菌、病毒等微生物種群的巨大規模以及變異的速度,許多科學家認為高傳播性“X”病原體“幾乎是一定存在的”。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衛生安全中心的資深學者,醫學博士阿梅什·阿達爾賈(Amesh Adalja)曾設想了一些“X疾病”的可能特徵,包括它很可能是病毒而非細菌、真菌,它可能來自動物也可能是一種發生了變異的人類病原體,以及它可能透過呼吸傳播。
對於為何認為“X疾病”可能具有呼吸道傳染病的特徵,阿梅什解釋說:“因為這對病原體來說更有效。公共衛生(措施)很難干預人們說話、大笑、咳嗽、打噴嚏等行為,就像我們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看到的那樣。”
人類能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在世界政府峰會的講話上,譚德塞曾表示,從歷史看來,下一次可能由流感病毒、新型冠狀病毒或“X病毒”導致的大流行病的暴發“不是會不會發生的問題,而是什麼時候發生的問題。”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的報道中則提到,根據世衛組織的資料,如果人類沒有做好準備,“X疾病”可能比新冠更致命。新冠疫情已導致全球超過700萬人死亡。
那麼,面對可能造成嚴重影響的“X疾病”,人類能採取怎樣的應對措施?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介紹,首先需要提升公共衛生應急能力,包括建立未知病原的檢測技術,形成更敏感有效的監測預警網路;其次,提升醫務人員的臨床救治水平和服務能力,能夠應對突發的醫療需求激增的情況;第三,提升新疫苗的研發技術和生產能力,能夠在“X疾病”暴發後在人群中快速建立免疫屏障。
阿梅什則認為,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取得的疫苗製備經驗能幫助人們應對“X疾病”,“如mRNA和腺病毒疫苗平臺,它們有能力真正改變(人們面對新型病毒的)反應時間。這些技術可以將疫苗開發速度加快到不到一年。”
例如,研究人員一旦掌握了病原體的基因序列,就可以很快研製出mRNA疫苗。新冠病毒基因序列釋出42天后,科學家就設計出了第一款mRNA疫苗。同時,如果病毒變異導致疫苗失效,mRNA技術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1-2個月),改變mRNA序列,推出升級版的疫苗,以及時應對病毒變異。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