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眼症,真的是“絕症”?
26歲的周漾為熬夜付出了沉重代價。今年春節期間,她每天熬夜至凌晨一兩點,復工後,乾眼症復發。每天早晨醒來,她的眼睛像被膠水黏住,難以睜開。過去半年,她一直飽受乾眼症的折磨,雙眼乾澀、灼熱,最糟糕時,她無法正常注視電子螢幕,整個眼窩以及左臉都疼痛難忍。疼痛讓她一度懷疑自己是否中風。
周漾的經歷並非個例。假期中,人們沉浸在搶紅包、刷影片的樂趣中,卻讓眼睛承受了超負荷壓力。冬季原本就是乾眼症易發季節,春節假期結束後,據媒體報道,到醫院眼科門診就醫的乾眼症患者明顯增多。
隨著電子螢幕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乾眼症正成為一種國民病。接受採訪的醫生一致指出,乾眼症曾經主要影響中老年人,近年來,甚至有向幼齡群體擴散的趨勢。一個頗為常見的問題卻困擾著許多患者:乾眼症看上去沒那麼嚴重,可為什麼這麼難治?
上海五官科醫院乾眼症就診區。圖/IC
每5人中就有1位飽受乾眼之苦
周漾第一次出現乾眼的症狀,是在2022年7月的一個工作日。她的雙眼突然感到刺痛,隨後無法看電腦和手機螢幕,閉上眼睛時,眼眶周圍也極度緊繃。周漾隨即前往公司附近一家三甲醫院就診,被確診為乾眼症,使用三天滴眼液後,乾眼症狀消失。
一年後,周漾的乾眼症復發。2023年7月,周漾在工作之餘同時籌備婚禮,幾乎每天都在熬夜,睡眠也很差,她的眼睛開始出現幹癢症狀。起初她以為是結膜炎,到了7月末,症狀加重,眼瞼沉重,眼睛幾乎無法睜開。她看了三家醫院,醫生開了不同的眼藥水,但症狀都未得到緩解。最終,她再次前往公司附近的三甲醫院,被確診為重度乾眼症。
伴隨人的每次眨眼,眼瞼內的腺體產生的眼淚,會在眼表形成一層薄薄的淚膜,幫助眼睛保持溼潤,並聚焦光線,讓人們看得更加清楚。淚液中的抗菌物質,也能防止細菌滋生。正常情況下,眼淚會保持動態平衡,一部分蒸發,另一部分透過眼角的淚管從鼻腔中排出。但如果淚液分泌不足或蒸發過多,就可能導致乾眼症。
患有乾眼症的人,會感到眼部有異物感、乾澀、發癢,或有無法準確描述的不適,有時還可能出現短暫的視覺模糊。目前,乾眼症已成為除了近視之外最常見的眼科疾病之一。據統計,全球乾眼症總體患病率為5%~50%,其中亞洲人群的患病率明顯高於西方人群。2013年版《乾眼臨床診療專家共識》提到,中國乾眼症的患病率約為21%~30%,這意味著,按保守估計,國內每5人中就有1位飽受乾眼之苦。到醫療機構門診就診的乾眼患者,佔眼科總就診人數的30%以上。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眼科主任醫師吳元從十多年前開始研究乾眼症,他向《中國新聞週刊》提到,早些年,醫生在臨床關注到的乾眼症患者,以中老年人為主。因為隨著年齡增長,人體的淚腺功能會逐漸減退,淚液分泌減少。此外,中老年人群如果出現乾燥綜合徵等免疫性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或者使用一些藥物,都會增加乾眼風險。但近十多年來,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巨大變化,尤其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乾眼症的患者和病因正發生明顯變化。“目前乾眼的發病特點是大眾化、年輕化,一些小學生,因為接觸螢幕增多,或者佩戴OK鏡矯正視力等也出現乾眼的症狀。”吳元向《中國新聞週刊》說。
圖/視覺中國
某種程度上,乾眼症成了科技進步的一個代價。根據2022年釋出的《中國乾眼專家共識:生活方式相關性乾眼》,每天使用影片顯示終端超過8小時可能導致乾眼。新冠疫情暴發後,學生群體乾眼發病率升高與居家使用影片顯示終端時長增加有關。
2023年,吳元團隊曾做過一個小型臨床研究,他們召集多位平均年齡為22歲的大學生志願者,在溫度合適的室內玩對抗性較強的手機遊戲,100分鐘後,志願者的淚膜穩定性明顯下降,同時還出現25度的暫時性近視加深的狀況。吳元解釋,人們專注盯著螢幕時,眨眼頻次減少,眼角膜更容易乾燥和出現損傷,並附著灰塵。此外,螢幕亮度、持續用眼帶來的肌肉收縮等,也會引起視覺疲勞。在吳元看來,未來隨著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人們對螢幕的依賴只會不斷加深,這會使乾眼症患病率進一步提高。
引起乾眼的病因十分複雜,長期配戴隱形眼鏡、廣泛使用眼部化妝品、熬夜、失眠、吸菸或者做了屈光手術,都會加重乾眼症狀。今年29歲的謝燁,2016年出現乾眼症狀,她當時做直播,化濃妝,戴美瞳,每天面對高強度的燈光工作3個小時。有一天,她的眼睛突然無法對焦,看什麼東西都很模糊。醫生告知她是角膜炎和乾眼症,下眼瞼板腺缺失三分之一。
長期在戶外工作的人,也比在室內工作的人更容易患乾眼症。吳元向《中國新聞週刊》提到,外賣配送員也是乾眼症的高發人群,他們長期在戶外騎車,無眼部防護措施,更容易出現乾眼。
多位受訪醫生都提到,乾眼症的診斷並不複雜。吳元根據多年的臨床觀察總結,不同型別的乾眼症,其患者是相對固定的。水液分泌不足型乾眼症通常與年齡增長有關,主要見於中老年人群體,女性更年期後由於雌激素水平下降,可能會經歷眼淚分泌腺體的萎縮,從而導致乾眼症發生。另外,某些內科疾病,如紅斑狼瘡等風溼性疾病也可能觸發乾眼症。
因淚液過度蒸發而引發的乾眼症,在臨床上更為常見,其誘因往往與患者的生活方式相關。對那些需要長期使用電子裝置的老年患者來說,他們可能會表現為混合型乾眼症。醫生結合患者的具體症狀描述,可以在儘可能少的檢查下對患者進行準確診斷。
“乾眼症改變了我的生活”
近年來,公眾對乾眼症的認知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一些誤區。北京同仁醫院眼角膜科主任接英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指出,許多人在早期出現眼睛幹癢、明顯的異物感等症狀時,不會選擇及時就醫。對乾眼症來說,如果不消除引發乾眼的原因,或僅僅自行購買一些消炎或緩解眼部疲勞的藥水,難以針對性治療。隨著時間推移,乾眼症的病情可能會惡化。
周漾的乾眼症復發是一個典型案例。吳元進一步解釋,乾眼症常伴隨著角膜受損,可能出現角膜炎等嚴重症狀。如果這一狀況得到早期治療,比如使用眼藥水、進行熱敷、增加休息,就不至於演變成嚴重後果,患者可以快速康復。
2022年,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眼科主任醫師馮雲等人發表了一篇題為《乾眼症患者焦慮和抑鬱的經歷:一項定性研究》的研究論文,研究者對47名乾眼患者進行了深入訪談。其中一位患者曾在感到眼睛乾澀後,在社群醫院就醫時被告知眼睛正常,只是需要休息。但她的症狀逐漸惡化,直到去更高級別醫院才被確診患有乾眼症。“我感到我失去了最佳治療時機,這可能會影響我的乾眼症康復效果。”該患者稱。
沒得乾眼症的人,很難想象乾眼症病人生活在怎樣一個無奈世界裡。周漾第一次復發乾眼症時,由於無法直視螢幕,請了18天病假。她回到公司上班時,眼睛還未徹底康復,不得不每半小時滴一次眼藥水,工作到下午4點,她便很難再繼續盯著電腦工作。“當時還是不能長期看螢幕,但領導可能覺得乾眼症不是一個很嚴重的病。”
謝燁的眼睛起初只是輕微乾澀,有紅血絲,伴有灼熱感,但去年10月底開始,乾眼症逐漸惡化,她常常會在半夜因眼睛乾澀疼醒,必須依賴人工淚液緩解。2016年第一次乾眼症狀出現後,她改為佩戴日拋型美瞳減輕不適,但到了去年,她發現一天中戴美瞳的時間不能超過1個小時,眼睛太乾,以致於鏡片會在眨眼時被擠出來。最嚴重時,她面對任何電子螢幕會感覺眩暈,甚至劇烈頭痛。
她曾分別在重慶一家三甲醫院和一傢俬立眼科醫院就醫,在醫生建議下,嘗試了多種治療方法,但只能起到緩解作用。去年年底,她甚至換了工作,轉做短影片,這份工作只需要她偶爾出鏡,大多數時間她在幕後工作,無須化妝或佩戴隱形眼鏡。
謝燁曾向家人和朋友傾訴乾眼症帶來的痛苦,對方很難感同身受。“他們認為只是眼睛幹,但乾眼症改變了我的生活。”謝燁承認,乾眼症讓她陷入焦慮,晚上睡不好覺,睡眠不足,又反過來會加劇乾眼症狀。
相關研究證明,乾眼症與焦慮密切相關。馮雲等人的論文中提到,乾眼症患者普遍表現出較高程度的抑鬱和焦慮情緒。一位患者描述,如果不及時滴眼藥水,她的眼睛就像有螞蟻在表面爬行,“我很生氣,一直揉眼睛,這種情況下我很難集中注意力去做任何事情,這讓我感到非常沮喪”。
不過,多位受訪醫生都強調,乾眼是生活中常見的現象,人們不需要“談乾眼色變”。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分會眼表淚液學組副組長梁凌毅向《中國新聞週刊》提到,對於絕大部分長期使用手機、電腦,熬夜的乾眼患者,問題通常並不會太嚴重,乾眼主要影響的是人們的視覺質量和生活質量。一些由系統性疾病,比如干燥綜合徵引發的乾眼症,如未得到有效診治,嚴重者可能導致失明等嚴重後果,但這在臨床上相對而言是少數情況。
治療乾眼症為何這麼難?
乾眼症患者的焦慮,主要源自於四處尋醫但未見症狀明顯改善。吳元在臨床上看到一些患者,在別的醫院就診,已疊加了七八種治療方案。從去年7月起,周漾為治療乾眼症,至少去了6家北京的醫院。
她除了使用人工淚液和其他眼藥水,還接受了三次淚小管塞栓治療。這是一種針對中重度乾眼症患者的治療方式,透過在淚道植入一個栓子,阻止淚液從鼻腔流出,延長淚液在眼表的停留時間。除此之外,周漾還嘗試了包括針灸和注射在內的中醫療法。去年年底,她的乾眼症曾幾乎康復,但在春節後再次發作。
不同醫生給出的治療方案可能有所差異。接受馮雲團隊訪談的一位患者的困惑頗有代表性:“我去了很多醫院,有些醫生告訴我,我的乾眼症是由於眼瞼腺功能不良造成的,也有人告訴我,這是由於不健康的生活習慣所致。他們給出了不同診斷和治療建議。我應該聽從哪一種意見?能否解釋一下它們間的差異?”
中國首部乾眼症專家共識釋出於2013年,在此之前,一些眼科醫生會將乾眼症當作結膜炎治療。2020年,第二版專家共識被推出,涵蓋如何定義、分類、治療乾眼症,此後國內多家醫院和診所才開始重視和完善乾眼症診治。接英坦言,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真正引領性的共識指南不多,只有角膜、結膜專業醫生對乾眼更瞭解,其他方向的眼科醫生不夠重視,可能會造成一些乾眼症漏診或誤診。
電視劇《狂飆》中,主角曾將自己的乾眼症戲稱為“絕症”,這一說法曾引起不少人的共鳴。乾眼症是否真的是不治之症?
乾眼症型別不同,答案也有所差異。接英在接受《中國新聞週刊》採訪時指出,對一些中老年患者,特別是女性,她們的乾眼症多與衰老有關,對這部分患者而言,乾眼症可能難以徹底治癒,只能改善症狀。對那些因生活習慣引起的乾眼症,透過正確使用電子裝置、改良隱形眼鏡佩戴方式和化妝習慣等,再加上恰當眼部護理,大多數患者能消除乾眼症狀。“確實存在一些病例病情嚴重,但並非所有乾眼症都無法治癒。許多家長擔憂孩子患上乾眼無法痊癒,這樣的焦慮其實是不必要的。”
此外,吳元提到,一些患者治療的效果不佳,一種原因可能是沒有找到適合的治療方式。與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病不同,乾眼症的治療難點在於,其患病症狀帶有個體主觀感受。吳元解釋道,醫生診斷乾眼症的一個重要指標是患者的主觀症狀,治療目的是改善這些症狀。但不同患者對治療方案的反應不同,比如同一款眼藥水,有些人可能效果顯著,而另一些人可能感到刺痛。
多位醫生接受採訪時指出,乾眼症的主觀體驗尤為複雜,即便醫療檢測顯示患者的狀況已得到改善,患者本人仍可能強烈感受到症狀。患者的神經敏感度差異很大。“我們使用特定裝置觀察患者的眼角膜受損神經,發現一些人的神經極其敏感,哪怕是微弱的光線也能引起強烈反應。這種情況下的乾眼症可能較難治癒,因為問題已不僅僅是乾眼症,而是涉及到神經系統的症狀。這類患者不多,不過我們也會嘗試使用如溼房鏡(一種功能性眼鏡,可以減少眼表淚液蒸發)等更高階的治療方法。”吳元對《中國新聞週刊》說。
目前,乾眼症的臨床治療方式有十多種,包括藥物治療和物理療法。藥物治療方面,眼藥水是最主要的方式,包括人工淚液、地誇磷索鈉滴眼液、中重度乾眼症患者可能用到的低濃度環孢素A等。國內上市的國產地誇磷索鈉、環孢素A等滴眼液均為仿製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顯示,相關滴眼液在國內獲批上市,視同透過一致性評價。受訪專家提到,這些國產藥和原研藥臨床效果差別不大。物理療法包括瞼緣清潔、瞼板腺清潔、強脈衝光治療等。專家強調,醫生首先要準確診斷患者乾眼的型別,從簡單的治療方式開始,如果效果不佳,需幫助患者尋找其他更適合的治療方法。
“沒有哪一種治療方式可以解決乾眼症的所有問題。”梁凌毅強調,乾眼症的治療是綜合性的,“原發病的治療至關重要”。此外,乾眼的治療“三分靠治,七分靠養”。梁凌毅舉例說,有的乾眼症可能是因生活環境太乾燥或者充滿粉塵誘發,除了使用人工淚液,患者應儘量改善環境條件,同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採用一些物理療法。對一些熬夜或者焦慮的患者來說,首先要解決心情和睡眠問題。
梁凌毅認為,醫學干預只是治療的一部分,最重要的仍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她建議患者多參與運動,運動有助於促進睡眠,運動和充足的睡眠都能幫助淚液的正常分泌。
(周漾、謝燁為化名)
記者:楊智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