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議8點前吃早飯?每晚一小時,心血管病風險增6%

為什麼建議8點前吃早飯?每晚一小時,心血管病風險增6%

你一般幾點吃早飯?

很多人現在都會關注每頓飯吃的是否營養,而忽略了吃飯時間,其實進餐時間無形中會影響機體的代謝水平。

一項發表在國際醫學期刊《自然-通訊》的研究,探討了早、晚餐時間和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聯。

《生命時報》結合新研究和多位專家觀點,教你健康吃早、晚餐。

早、晚餐吃得晚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這項研究顯示每天第一餐(早飯)吃得晚與心血管風險增加有關,每延遲一小時相關風險會增加6%。

研究人員分析了大型營養學佇列研究中103389名參與者資料,透過問卷形式收集了參與者的飲食情況以及進餐、禁食時間、進食次數,分析了進餐、禁食時間與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之間的關係。

在平均7.2年的隨訪期間,研究人員發現:

  • 早餐每延遲一小時,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6%。如與早晨8點吃早餐相比,9點吃的人患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6%。
  • 與晚上20點前吃晚餐相比,21點後吃晚餐的人整體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13%;與晚上20點前吃晚餐相比,21點後吃的人患腦血管疾病風險增加28%。

優質早餐要看人備菜

早餐時間過晚,會延遲身體啟動的新陳代謝功能。北京協和醫院臨床營養科教授於康表示,早餐時間最好安排在7~8點,此時食慾最旺盛,且符合人體的生物節律。

除了時間,吃什麼也很重要。中國人民解放軍火箭軍特色醫學中心營養科副主任營養師關陽表示,高質量的早餐重在營養均衡,應該包括四類食物:

  • 谷薯類主食,如雜糧粥、蒸紅薯、蒸玉米等;
  • 蛋白質類食物,奶、蛋、豆類食物的安排應不低於兩種;
  • 蔬菜和水果,建議各安排100克左右;
  • 堅果,建議選擇核桃、松子、巴旦木、花生、瓜子等,每天攝入10克左右。

在優質早餐的基礎上,不同人群應根據各自的特點,適當替換或增減調整,以滿足身體的需要。

偏瘦人群

一般來說,這類人群新陳代謝較快,早餐應保證充足的能量供應。建議保證75~100克的主食,適當多吃雞蛋、豆腐、瘦肉、魚蝦等高蛋白質食物;蔬菜可以炒製為主,有時間建議做葷素搭配的菜餚。

超重和肥胖人群

不吃早餐不但不能減肥,還會增加肥胖風險。因此,對於肥胖者來說,早餐不僅不能忽略,還要調整食物搭配來減少熱量的攝入。

主食可以多選擇飽腹感較強的雜糧煎餅、雜豆粥或蒸薯類;蛋白質類要選擇低脂的食物如去皮禽肉、魚、蝦等,牛奶選擇低脂或脫脂的;蔬果多選擇富含膳食纖維、飽腹感較強的,比如西蘭花、紫甘藍、蘋果等;多采用拌、蒸等少油的方式烹製,不吃油炸食物及甜食。

老年人

老年人活動量較少,且消化功能變差,容易出現便秘問題,早餐應注意安排充足水分、多纖維、比較軟爛、容易消化的食物。

主食可選擇雜糧粥、蒸薯類等,搭配一些富含優質蛋白質的湯羹類食物,如雞蛋羹、牛肉番茄湯等。同時,也別忘了補充蔬菜,注意用清淡少油的方式烹飪。

高血糖人群

早餐應注重粗糧的安排,進食時注意乾溼分離。建議主食粗細參半,且以乾製為主(雜糧飯、雜糧饅頭等);多選擇富含優質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魚、蝦、煮雞蛋等;多選擇粗纖維蔬菜,和主食搭配著吃,可安排什錦拌菜、素炒或白灼青菜等;多選擇低升糖指數的果蔬,比如蘋果、生菜、聖女果等。

吃好晚餐4原則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會長王旭峰提醒,晚餐對健康很重要,主要有以下原則:

1. 儘早吃,能在晚上6~7點吃最好,如果不能,也不要太接近睡眠時間;

2. 吃得越晚,吃得越少。晚上吃得太多不僅容易導致熱量堆積,也容易影響睡眠質量;

3. 查漏補缺,穀物粗糧、薯類、雜豆、蔬果類、魚、禽、蛋、奶、瘦肉、豆製品等食物種類,白天沒吃的晚上要補回來;

4. 一定要堅持低脂清淡飲食。▲

本期編輯:鄧玉

版權宣告:本文為《生命時報》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