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能力很重要,但大多數人沒有?
本文已獲授權 來源:黛西巫巫(ID:dexiww001) 作者:黛西
大家好,我是黛西。
現在很多人,自己的生活逐漸都沉浸在手機裡,絕大多數人沒了手機會感到非常焦慮。
能不動就不動,抱著手機床/沙發/地上各處癱;
不想花1-2h做飯,直接10分鐘下單外賣餵飽自己;
靜不下心看書,更愛往腦子裡塞抖音/微博裡的無聊熱點……
手機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無比方便,但壞的一面是讓我們很多能力日漸退化,如今越來越不能耐著性子,去做值得的事情。
今天跟大家提個醒,以下對你生活至關重要的幾個能力,大家一定要慢慢重視起來,我們因此會甩開同齡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敢說,絕大多數人都丟失了,認真閱讀千字以上文章的能力。
比如,看不到這篇文章的結尾,就點了跳出按鈕。
這不怪他們,怪這個時代太好了。
他們享受慣了投餵式的閱讀,絲毫沒耐心看幾百字的文章。頂多刷刷段子,稍微有點難度的遊戲都玩不下去,更別說是看專業書了。
總之內容越簡單,越不用思考越好,他們就能心安理得地,當個思維退化的猿人。
所以,即使我這這篇文章寫得再好,觀點再正確,也還是會有人看了幾眼就走掉。
對他們來說,眼前的文章只是一堆文字,就和食物、工具沒什麼區別,激不起任何思維的碰撞和花火。
西安交大的陸教授曾說過:
當代青年學生花大量時間在手機上,沒有深入閱讀過大量的原始經典名著,缺乏過硬的閱讀功底,也看不到名著的魅力,別說是鑑賞能力,就連辨別能力都沒有。
陸教授目光很毒辣,這的確是當代年輕人的現狀。
在這碎片化、膚淺化的閱讀裡,大多數人都缺少沉浸式閱讀的能力,這會直接導致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
為什麼那麼多姑娘,會被所謂情感大V的文章洗腦,天天懷疑男朋友不愛自己,甚至被pua還不自知?
為什麼那麼多人,努力完成工作,但卻效果平平,工作三五年還被剛畢業的壓一頭?
本質上就是他們不會思考,只看得到表面的東西,缺少深入思考本質的能力。
這樣一想,是不是也不難理解,為什麼會出現三人成虎,以訛傳訛的局面了?
總之,不管你信不信,你看的書越多,就會越有格局和智慧,而你刷的抖音、無腦劇、爽文越多,思想就會越發膚淺表面。
假如地鐵關門的一瞬間,有人一個箭步躥進來,沒停穩,險些撞倒你。這時候,你的第一反應是什麼?
勃然大怒?
低聲咒罵?
冷著臉不說話?
還是主動詢問對方:沒被地鐵夾到吧?
其實,最好的反應是第四個。前三個都是情緒化的產物,可能無限擴大矛盾和壞心情。
本來只是道個歉的事兒,最後變成潑婦罵街,甚至鬧到局子裡,不僅心情差到了極點,還惹上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於是,什麼都做全了,就是沒解決問題。
這樣的例子數不甚數,吵著吵著,情侶為了個外賣鬧分手、好姐妹反目成仇使勁黑對方、一言不合「老闆是個沙比」 要辭職……
但是,看看身邊年少有為、名利雙收的人,很少有動輒情緒化、一驚一乍的。
光是這一點,就已經甩開平常人好幾倍遠了。
生活中,我們有超過一半的決策,都是在情緒的影響下決定的,但這樣的決策,通常不是最優解。
當你感覺情緒失控時,不妨先在心裡倒數5秒,告訴自己先別輕舉妄動,尤其是要管住嘴,再大的惡意、欠揍的語言,只要不從嘴裡蹦出來,那就只是一團想法。
當你能控制自己情緒的時候,就會發現,生活裡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看了幾篇年輕人猝死、患病的文章,頓時危機感大增,唯恐自己身體也出了問題,搜了一堆減肥健身乾貨,但卻一直放在收藏夾吃灰,卻從沒動過。
人人都知道要鍛鍊身體,但真正付出行動,並一直堅持的人卻很少。
鍛鍊身體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個道理,每天鍛鍊就是為了儘量遠離疾病。
一旦患病,先不說動輒上萬的醫療費,肯定很難再繼續工作,斷掉經濟來源後,本就岌岌可危的存款,又要一下子掏空。
家庭條件富裕還好,窮一點的話,說不定還要父母腆著臉到處借醫藥費,人間實慘。
別以為我誇張,很多年輕人都沒存款。
尤其是疫情過後,大多數人認識最深的兩點就是:
健康真好,有存款真好。
不論我怎麼忙,每天早上都會運動半小時,再去完成一天的工作。
建議所有看到這篇文章的同學,趁著還能動,趕緊運動起來,健康最重要。
為什麼打王者我們都喜歡和MVP組排位?
為什麼我們都喜歡和學霸做同桌?
為什麼剛進公司都喜歡有人帶?
因他們對你來說,是高出自己很多的優秀之人,待在他們身邊,可以快速帶你“上分”。
很多人不喜歡和優秀的人在一起,是因為嫉妒別人,對方太優秀襯托自己很無能。
但其實,學會和厲害的人相處,把自己融入他們的環境,是非常重要的能力,這可以逼著自己快速成長,甚至輕易獲取一些平時自己接觸不到的資源。
最容易感覺到快樂的,是小孩子。對他們來說,一個鬼臉,一個棒棒糖,甚至一隻唱歌的小鳥,都能讓他們感到無盡快樂。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願望很容易滿足,開心和難過都只是一時的。
而我們就會堆在心裡,像堆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感覺這也不順,那也不好,最後因為一件小事情緒崩潰。
而崩掉後,就開始破罐子破摔——什麼“好學生”、“自律”、“好身材”都一邊去吧,根本沒心情。
於是,開始變得又喪又消極,做什麼都提不起幹勁,陷入惡性迴圈。甚至有研究表示,這種精神內耗對於身體健康的威脅遠遠大於吸菸喝酒這類的不良嗜好。
但其實,學會讓自己變得開心,是一種很必要的技能。
當我感覺情緒低落時,就會找讓自己瞬間變快樂的事,比如,搜一些搞笑的段子或者動圖,或是回憶一下,具體很能讓我開心的事。
又或者是,養些花花草草,小貓小狗,唱唱歌,跳跳舞,讓自己放空大腦忘掉情緒,沉浸在簡單的快樂裡面。
總之,在你難過時,別給自己機會陷入情感怪圈,這樣容易纏身低落和自我厭惡情緒,一定要轉移視線~
別以為你能正確評價自己,其實很多人都做不到。
我們的自我認知來源,大多是身邊親戚朋友的評價。
所以經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你在這個圈子被吹得神乎其神,有著極大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但到了另一個圈子卻跌落神壇,被貶低得一無是處,變得自卑敏感,畏首畏尾。
其實,想客觀地認識自己也不是什麼難事,主要看兩點:能力認知和性格認知。
瞭解能力,找準自身定位,要看資料。小時候的學習成績,工作後的業績資料,都是重要依據。
社會標準化的原因就是便於統一衡量,比如期末考試,就是用資料劃分學習能力的一個方式,就像量身高一樣,讓你知道自己處在什麼水平,應該定什麼樣的目標。
至於性格,一是儘可能多地蒐集別人對自己的評價,進行綜合考慮分析;
二是依靠性格測試工具等,檢測自己適合和擅長什麼領域。比如,mbti職業性格測試、霍蘭德測試等。
只有能客觀評價自己,找準定位,才能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騖遠,在屬於自己的領地長遠地走下去。
在這個資訊化的時代,知識獲取的門檻變得很低,即使聊到了自己不知道的事,也能靠「度娘」 快速瞭解。
但正是因為知識人人共享,我們想要超越別人,就只能看毅力了。
現在網路發達,什麼資源都能在網上找到,但「間歇性堅持,持續性放棄」 卻成了我們的常態,能很少有認定後,就風雨無阻地堅持下去的事。
要麼很喪,每天葛優躺刷刷抖音、看看爽文,反正自己做什麼都不行,就算努力了,也做不出什麼成績,買不起房,還不如一開始就當條鹹魚。
要麼急功近利,迫切想獲得成功和財富,今天跑去當地產銷售想一天賣好幾棟房,明天思考人生暗搓搓地想創業,後天又覺得從政做官才是正確的道路。
不論做什麼,都想著馬上就成功,不能確定自己長久發展的領域,也缺乏耐心堅持下去,做了幾天就覺得賺不到錢,於是掉頭就走,衝向另一領域。
看著曾經不如自己的同學買房買車,想到今後結婚養小孩、贍養父母的經濟壓力……都像巨山一樣壓在胸口,讓人透不過氣。
久而久之,陷入了焦慮——放棄——更焦慮的惡性迴圈。
而唯一的破解法,就是找到適合自己的領域,篤定地堅持下去。
剩下的只需交給時間,時間的複利會讓你逐漸成為領域內的重要人物,而這個過程中,也往往會伴隨著金錢、名利等收穫。
來源:黛西巫巫
ID:dexiww001
作者:黛西
圖源:網路
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常常陷入焦慮與內耗,或許唯有持續的學習,才能讓我們保持競爭力。
如果你也想提升自己的“軟實力”,探索並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領域,不妨加入壹心理【心理學交流群】,從學點心理學開始。
在這裡,你可以免費學習心理學知識、觀看大咖乾貨直播課,靜下心來沉澱,獲得深度思考的能力;可以與群友共同成長,和優秀的人交流互助,獲得寶貴的成長經驗;還可以免費領取【1V1心理職業規劃】,掌握新的職業技能,0基礎入行心理工作,開拓副業,提升收入,擁抱無限可能!
立即點選海報,免費進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