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適合中國老人的空腹血糖值是多少?解密空腹血糖與死亡風險的“U”型關係!

更適合中國老人的空腹血糖值是多少?解密空腹血糖與死亡風險的“U”型關係!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一週資訊每週一更,用研究成果指導健康生活!

整理:Nina

要點一覽:

• 對於中老年人,空腹(FPG)為5.29mmol/L時,全因死亡風險最低,FPG為5.23mmol/L時,心血管死亡風險最低!

• 長期暴露於PM2.5顯著增加我國育齡期婦女糖尿病風險!暴露越多,風險越高……

• 隔日斷食可透過肝臟代謝途徑改善2型糖尿病(T2DM)小鼠血糖穩態,獲益獨立於熱量限制。

FPG與死亡風險呈現“U”型關係

在全球人口老齡化和疾病流行趨勢下,心血管疾病(CVD)已成為重要的致死原因。既往已有大量橫斷面研究表明FPG是CVD風險的一個重要預測指標,即高FPG變異性與CVD風險增加有關。

事實上,嚴格設計的縱向佇列更有助於理解FPG與死亡風險之間的關係。既往,這樣的研究相對較少,在中國人群中更加罕見。5月17日,鄭州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發表在國際期刊BMC Public Health的研究 [1] 彌補了這一空白。

圖1:研究發表在BMC Public Health

這項研究納入了51479名2010年至2019年間參與年度健康體檢的河南省新鄭市中老年居民,中位隨訪6.26年(範圍:5.16~7.91年)。

研究結果顯示:

• 基線FPG與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的關聯呈“U”型關係(圖2);透過限制性立方樣條模型分析,確定了FPG與死亡率之間的劑量-反應關係:

• CVD死亡率的截斷值為5.23mmol/L:FPG<5.23mmol/L時,FPG每升高1個標準差(SD),CVD死亡風險降低4%[HR 0.96(0.92~1.01),P<0.001];FPG>5.23mmol/L時,FPG每升高1 SD,CVD死亡風險增加15%[HR 1.15(1.11~1.19),P<0.001]。調整潛在混雜因素後,FPG偏高(相對於截斷值)組CVD死亡風險比偏低組高25%[HR 1.25(1.16~1.35)]。

• 全因死亡率的截斷值為5.29mmol/L:FPG<5.29mmol/L時,每高出1 SD FPG,全因死亡風險降低3%[HR 0.97(0.94~0.99),P<0.001]。當FPG>5.29mmol/L時,FPG每升高1 SD,全因死亡增加15%[HR 1.15(1.12~1.18),P<0.001]。調整潛在混雜因素後,FPG偏高組全因死亡風險比偏低組高23%[HR 1.23(1.16~1.30)]。

圖2:FPG與全因死亡風險(A)以及CVD死亡風險(B)之間的U型關係

此外,按性別分類的亞組分析還顯示,男性參與者的累積死亡率高於女性參與者。綜合研究結果來看,我國中老年居民的最佳FPG應控制在5.23~5.39mmol/L區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2022年版)》中指出,無糖尿病史的老年患者門診就診需靜脈採血時,均應測定空腹或隨機血糖,FPG=6.1mmol/L是轉診內分泌科的臨界值[2]。而結合這項最新研究來看,這一臨界標準或許仍有商榷空間。

PM2.5暴露顯著增加我國育齡期婦女糖尿病風險

霧霾,或者說PM2.5暴露的影響已經成為重要的健康議題。2023年,我國學者在《國際環境》期刊上發表了佇列研究結果,該研究提示長期暴露於PM2.5可能會增加罹患T2DM的風險,具體而言,PM2.5濃度每增加10μg/m3與T2DM風險增加26%顯著相關(HR=1.26,95% CI 1.22~1.31),PM2.5暴露所致的T2DM約佔所有T2DM病例的13.54%[3]。

此外,育齡期婦女罹患糖尿病後不僅影響其本身健康,對其後代也有長期不利影響,因此,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者領銜開展了一項針對我國育齡期婦女的佇列研究,試圖明確PM2.5暴露與育齡期婦女糖尿病患病率之間的關係[4]。

圖3:研究發表在國際期刊Diabetes care

本項研究涵蓋了2010年至2015年參加中國國家免費孕前健康檢查專案的2007萬6032名20至49歲女性。利用衛星資料模型對PM2.5進行估算,並運用多變數線性迴歸和邏輯迴歸模型來分析PM2.5暴露與FPG水平及糖尿病風險之間的相關性。透過計算可歸因分數(AF)和可歸因數量來評估由PM2.5引起的糖尿病負擔。

研究發現,PM2.5與FPG水平的升高和糖尿病風險增加之間存在線性遞增關係(圖4)。

• 3年平均PM2.5濃度每增加27μg/m3,FPG水平平均上升0.078mmol/L,糖尿病風險增加18%(95% CI 16%~19%)。

• 當PM2.5暴露量超過5μg/m3時,AF=29.0%,這相當於額外增加了7.860萬例糖尿病病例。

• 在亞組分析中,超重或肥胖者、年齡超過35歲的人群、教育水平 較低者、少數民族、農村戶籍以及居住在中國西部的人群中,糖尿病風險的增加更為明顯。

圖4:PM2.5與糖尿病風險增加之間存線上性遞增關係

研究結論稱,長期暴露於PM2.5與我國育齡期婦女的糖尿病風險增加相關,且暴露量越大,患病風險就越高。這一結論警示我們,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PM2.5防護,尤其育齡期女性朋友,應儘可能減少暴露,這不僅是為了後代,也是為了自己……

隔日斷食可透過肝臟代謝途徑改善T2DM小鼠血糖穩態

間歇性禁食(IF)被認為是T2DM的重要非藥物干預手段,既往研究認為透過IF限制總能量攝入是其發揮作用的重要機制。但最近中山大學孫逸仙醫院研究人員發表在Diabetes的動物研究顯示,透過隔日斷食餵養自發型T2DM小鼠是可改善葡萄糖穩態,而不完全依賴於熱量攝入限制[5]。

圖5:研究發表於Diabetes

這項研究透過將自發型T2DM小鼠分為不同的飲食組別(自由進食、兩餐餵養和隔日餵食),考察了隔日禁食對血糖穩態的影響。研究中使用了血糖監測、葡萄糖耐受性測試、胰島素和丙酮酸耐受性測試來評估代謝指標。研究結果提示:

• 隔日禁食組的自發型T2DM小鼠表現出更好的葡萄糖穩態,包括降低的FPG和改善的葡萄糖耐受性。

• 隔日禁食組的肝臟糖原積累增強,糖異生關鍵酶的活性和表達降低。

• 隔日禁食透過促進肝臟特異性糖皮質激素受體(GR)的泛素化和降解,降低KLF9表達,從而抑制肝臟糖異生。

• 血清糖皮質激素水平在隔日禁食組中升高,可能是對肝臟GR降低的補償性反饋。

• 隔日禁食的代謝益處不完全依賴於熱量限制,而是與特定的飲食模式有關。

研究結果表明隔日禁食可能作為一種新的飲食方法,用於管理和預防與葡萄糖代謝相關的疾病。

考一考:空腹血糖>2h血糖,該怎麼解釋?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者點選文末閱讀原文連結,進入醫生站網頁版無需下載APP可學習更多內容~

參考文獻

[1] Chen, X., Ding, J., Shi, Z., Bai, K., Shi, S., & Tian, Q. (2024). Association of longitudinal trajectories of fasting plasma glucose with all-cause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among a Chinese older population: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BMC public health, 24(1), 1335.

[2] 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編寫組,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老年內分泌代謝分會, 中國老年保健醫學研究會老年內分泌與代謝分會, 等. 中國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臨床指南(2022年版) [J] . 中華內科雜誌, 2022, 61(1) : 12-50. Liu C, Cao G, Li J, et al. Effect of long-term exposure to PM2.5 on the risk of type 2 diabetes and arthritis in type 2 diabetes patients: Evidence from a national cohort in China. Environ Int. 2023;171:107741.

[3] Shen Y, Jiang L, Xie X, et al. Long-Term Exposure to Fine Particulate Matter and Fasting Blood Glucose and Diabetes in 20 Million Chinese Women of Reproductive Age. Diabetes Care. Published online May 22, 2024.

[4] Zheng D, Hong X, He X, et al. Intermittent Fasting-Improved Glucose Homeostasis Is Not Entirely Dependent on Caloric Restriction in db/db Male Mice. Diabetes. 2024;73(6):864-878.

責任編輯|馮梓瑩

*"醫學界"力求所發表內容專業、可靠,但不對內容的準確性做出承諾;請相關各方在採用或以此作為決策依據時另行核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