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不會越過越好命,主要看這1種能力,基本錯不了

會不會越過越好命,主要看這1種能力,基本錯不了


你在生活裡,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擾:

想靜下心來好好做事,卻因外界的一些風吹草動,怎麼都進不了狀態;

想嘗試新的機會,腦子卻總會響起“你不行的,別丟人了”等質疑的聲音;

和人交流時,總是畏手畏腳,總害怕說錯什麼冒犯了對方,讓對方不快……

似乎不管做什麼事,耳邊總會響起各種“雜音”攔著我們,讓我們焦慮內耗,動彈不得。

如果你也常被這樣的“雜音”困擾,不妨瘋狂培養自己的這1種能力:遮蔽力

遮蔽力,是美國心理學家羅素·貝克曼提出的概念。

它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在面對外界負面資訊、情緒和評價時,能夠保持內心平靜、不受干擾的能力。

每個人的心理能量是有限的。

我們每天都會接收和處理大量的資訊、情緒和互動。

如果不適當遮蔽一些不必要的聲音,我們就很容易累積的壓力和消耗中,逐漸內耗、焦慮,甚至精力枯竭。

比如之前曾因“內耗好嚴重”上熱搜的李雪琴。

她會因為兩年前沒有回對方的感謝一句“不客氣”而焦慮;

會因為沒有回對方的道歉一句“沒關係”而反芻;

也會因為朋友圈看到其他人的好訊息而感覺自己是個失敗者……

總會因外界的風吹草動就內心“地震”,陷入自我懷疑。

再比如我身邊一位很善解人意的朋友。

她對他人的情緒特別敏感,特別體貼入微地照顧身邊所有人。

可也因此,總是承載、吸收對方的情緒,也會因對方一句無心的話陷入內耗。

對外界的過度在意,讓她無法把時間和精力還給自己,專注在自己的目標和需求上。

然後,又在外界的各種聲音下,陷入“比較→焦慮→內耗”的惡性迴圈。

越是在這些時候,越該讓自己學會“遮蔽”。

我們身邊常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朋友:

一種很容易被外界干擾。

一點風吹草動就會擾動他們的情緒和想法,被外界牽著走;

還有一種卻極少受他人的影響。

不管被鼓勵還是阻擋,他們都能繼續堅持做自己想做的事,堅定地實現目標。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

為什麼有的人更容易被外界干擾,遮蔽力更弱呢?

這其中可能有客觀的原因:

比如有些人天生的高敏感特質,會讓他們更具共情力,也更易對外界刺激產生反應。

也有一些時代的原因:

科技的進步、資訊媒介的進化,正不停地重塑我們的大腦。

各種資料演算法持續地馴化我們的大腦去沉溺在各種打擾裡,沉迷於做更多事,追蹤更多的資訊。

但更多人的遮蔽力,是在成長的過程中被逐漸弱化掉的。

比如,在早年自我發展期間,被不斷切斷自我表達的機會。

比如,你正開心地分享秋遊的經歷,正準備描述路上的趣事,父母卻打斷:

“那些東西哪裡看不到?浪費錢和時間,老師怎麼安排的啊!”

“說到玩你就這麼積極,學習又不見你上心。”

你正認真地學習繪畫,剛完成了輪廓準備上色,父親卻突然走進來點評:

“畫得什麼玩意,比例都不對,別浪費時間了!”

當這樣的打岔+拆臺在成長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地出現,便會逐漸深印在腦海,成為我們內心的心理圖式。

就算成年後離開了父母,我們也會害怕,一做事就會出現一些聲音打斷。

久而久之,對外界的聲音變得異常敏感,做什麼事都會糾結內耗良久,擔心別人怎麼看,搞砸了怎麼辦……

再比如,成長過程中持續得到來自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師等)的負面評價。

當個體逐漸將這些負面評價內化,就很容易形成一個消極的映象自我。

這會讓我們過於看重別人的看法,尤其當別人有不好的評價時,我們最先陷入自責,難以客觀地看待問題、評價自己。

當時刻浸潤在被評判、被挑剔的擔憂中,我們很難發展出自己的遮蔽力,很難堅定地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

要遮蔽外界的擾動,擺脫他人的眼光,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為社會性動物,我們太容易被外界的氛圍感染,被他人的情緒左右了。

但正如美國作家馬德琳·恩格爾所說: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選擇的能力。

學會遮蔽那些與自己無關的聲音,我們才能更專注自己、實現自己。

以下兩個關於“遮蔽”的練習,相信能有所幫助:

① 「事實」和「觀點」的辨別練習

修煉遮蔽力的一個關鍵,是改變自己對外界的態度。

而想改變態度,就需要我們改變看待事物的方式,區分事實和觀點。

比如“今天天氣晴朗”是事實,是可以被驗證的客觀存在;

但“晴天就該去戶外跑步”是觀點,是基於個人的經驗、情感或偏好而形成的看法或態度。

面對同樣的事實,不同的人就是會生出不同的觀點,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當我們不去認真辨別其中的事實和觀點時,就很容易被外界的資訊牽著走,注意力會不由得發生偏移。

日常多進行有關事實和觀點的練習,我們能夠更快速地過濾資訊,從別人、乃至自己內心的攻擊中抽身出來,專注在自己身上。

② 課題分離練習

常練習“課題分離”,能讓我們分清楚哪些情緒我們並不需要承擔,主動遮蔽不必要的負面情緒。

很多時候,我們明明被否定、攻擊了,先質疑的卻還是自己。

如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言,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別人肯定。

可一個人做得再好,也無法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

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課題分離。

分清這裡面,哪些是自己的課題,哪些是對方的。

比如對方可能因自己的經歷和情緒,對我們生出了很多不滿,但這些不該轉嫁、發洩到我們身上。

我們就該捍衛自己的邊界,拒絕對方的入侵。

畢竟,我們的體驗、我們的幸福,才是我們來到這個世界的目的。

如果困於過去的思維或行為模式,暫時沒有足夠的能量去有效調整、去自我療愈。

不妨試試去學習心理學。

諸如認知行為療法等方法,能幫我們從認知層面去修正我們思維和行為模式。

並能帶來更為深遠的影響:

不只在學習中看見、覺察自己,解決當下的困擾,還能把這份改變傳遞到下一代,下下一代……

當然,這些需要我們更系統、科學地去學習。

畢竟,在沒有正確指導的情況下,學習心理學是可能出現偏差的。

所以,如果你喜歡心理學,想透過心理學助人助己,但又非心理學科班出身,想找到合適的入門方式,系統地學習心理學。

可以點選下方小程式,零成本規劃入門心理學。

在高效的理論學習環境中,透過科學的、循序漸進的路徑,學習到實在的、靠譜的心理學知識及技術!

↓點選圖片,領取成長路徑圖↓

如果你更進一步,有成為一名心理諮詢師的想法,那需要注意的是:

現在已經取消了二三級諮詢師證,目前心理行業已經沒有國家認可的證書了。

現在市面上推銷的證書,無論你花費了多少金錢和精力去考取,都不能真正拿到心理行業的從業入場券。

因此,要想正確入行,就要選擇正確的途徑,選擇專業平臺,以收穫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

如果你對心理諮詢感興趣

想轉行做心理諮詢師

那你可以瞭解一下

「執業心理諮詢師培養專案」

在這一版的朝陽計劃中,我們做了這些升級:

2年1個月的進階式培養

640h+理論+實踐教學

25次團體成長小組&個人體驗

16次直播主題研討

15次帶教演練

30次真實個案實習&40次專業督導

50位+業內知名大咖導師

6份學習證明

我們希望透過這2年,640多個小時的沉浸式學習培養,幫助你學習成為一名真正具備獨立執業能力的心理諮詢師。

如果你也想要學習心理學

想要成為一名諮詢師

課程包含以下福利:

① 專業顧問1V1職業規劃

②全套108頁《心理諮詢師入行手冊》

③1份心理諮詢師執業地圖

編輯:小西

圖源:圖蟲創意、Unsplash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