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如何“管住嘴”?醫生提醒:別讓食物代替心靈的渴求
封面新聞記者寧芝
都說減肥的關鍵是“管住嘴、邁開腿”,然而對於很多人來說,“管住嘴”就是最難的一步。有網友說:“明明不餓,但是總想著吃東西,嘴巴一刻都停不下來。”還有網友說:“一難過就想吃甜的。”
為何經常用食物來尋求安慰?該如何溫柔地對待自己?成都市第四人民醫院心理治療師蒲雯提醒,在減肥中,理解我們向食物尋求安慰的深層原因,不僅關乎身體健康,更觸及我們情感和心靈的成長。
小心
用食物安撫自己
蒲雯說,當人們試圖透過食物來安撫自己時,其實是為了尋求一種最直接、最溫暖的撫慰。
在心理學中,情緒性進食被視為一種應對機制。人們在面對壓力、孤獨、傷心等負面情緒時,可能會轉向食物尋求即時的安慰。畢竟食物是唾手可得的安撫物,一杯奶茶、一塊巧克力都可以暫時擺脫心靈的陰雲。尤其近年來社交媒體中各種“美食分享”的內容日益增多,觀看這些內容可能進一步加劇情緒性進食行為。
但是瞬間的食物慰藉並不能真正觸及我們心靈的深處,無法解決根本的情緒問題,反而可能引發不健康的飲食模式,給身體和心靈造成傷害。
身體飢餓是由於身體需要能量和營養,這種感覺通常會逐漸增強,而且吃任何食物都可以得到緩解。
相反,情感飢渴通常是突然出現的,往往指向特定的食物,比如高糖或高脂食物,這些食物能快速啟用大腦的獎勵系統,讓人心情快速變好。
提醒
讓愛住進你心裡
“在伸手觸碰那些食物之前,讓我們暫停一刻,進行正念飲食的練習。”蒲雯說,深呼吸,給自己一個溫柔的擁抱,問問自己:“這是身體需要的養分,還是心靈需要的關愛?”讓我們真正傾聽身體的需求,而不是僅僅回應心靈的瞬時衝動。
蒲雯表示,真正的滋養和愛,遠遠超出食物所能提供的。當明白了食物無法填補那份內在的空洞,就是開始真正愛護自己的時刻。心靈深處的空缺,需要的不是食物的臨時慰藉,而是持續的自我關愛、理解和時間。
在感受到孤獨或悲傷時,給自己一個溫暖的擁抱,找到那些能真正觸及我們心靈的活動和情感的源泉。試一試用自己喜歡的書、音樂或是一場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來滋養心靈,讓生活的美好和世界的溫柔填滿那些空白。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