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遠端醫療未來可實現“觸診”?
參考訊息網1月23日報道據日本《產經新聞》1月13日報道,經歷了新冠疫情和地方上日益嚴峻的醫生短缺,醫療逐漸向線上化發展。去年秋季,日本北海道大學等研究機構開展了針對肌肉、肌腱、骨骼硬度的線上遠端“觸診”實驗。觸診上述部位可以發現骨骼和軟組織腫瘤。未來,研究人員還將開展涉及皮膚溫度和除手臂以外其他部位的觸診實驗,縮小遠端觸診與實際觸診的差距。
觸診在整形外科、皮膚科、乳腺外科等科室的診療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對於這些領域的疾病,人們擔心如果無法觸診可能存在較高的誤診風險,這導致遠端醫療難以實現。這樣一來,老年人有時不得不費盡周折跑到很遠的地方接受治療。
此次的遠端觸診實驗是去年9月到10月由分別位於札幌市、帶廣市、函館市的北海道大學醫院、帶廣厚生醫院、函館中央醫院三家醫院共同開展的。
帶廣厚生醫院的醫生將能夠測量人體各部位硬度的感測器安裝到手指上,直接對患者進行觸診,感測器隨後會將相關資料傳送出去。
數字化的觸診資料和現場影片被一併傳送至札幌,醫生手邊的人工皮膚會根據資料模擬相應的人體部位觸感。身在札幌的醫生可以在觀看現場影片的同時,透過觸控人工皮膚實時模擬現場觸診。同時,相同的資料也會被髮送到函館,與當地醫生共享觸診的視覺和觸覺體驗。而此時獲得的診療資訊都會作為影片被儲存下來,即使患者出院也可重新檢查。
參與裝置開發的北海道大學醫學研究院教授巖崎倫政強調:“觸診在整形外科治療中非常重要。目前已經可以透過裝置體驗外地醫生的實際觸感。能夠將硬度進行數值化呈現這一點也很好,是一項大有前景的技術。”對於未來,他指出,需透過反覆實驗來確認與實際診療在精確度方面的差距。
當然,該技術在投入實際使用前還要經過國家審查。首先需提高大學醫院和醫療機構等相關設施的臨床環境裝置便利性和可靠性。
參與實驗的北海道大學量子整合電子研究中心教授池邊將之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提高感測器的靈敏度,使其能夠體現皮膚質感等指標。在思考如何將其與乳腺癌等疾病的篩查相結合的同時,希望能夠構建適應多種醫療方式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