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咽部多了一個“孔”,兒外科專家手術補“漏洞”

女孩咽部多了一個“孔”,兒外科專家手術補“漏洞”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1月23日訊(通訊員薛源)脖子頻頻紅腫化膿,年僅15歲的女孩蕊蕊(化名)飽受這種痛苦已經七年了。四處奔波就醫後,最終在武漢兒童醫院確診少見先天性疾病——先天性梨狀窩瘻,原因竟是咽部多了一個米粒大小的“孔”。醫生透過針對性手術,終結了她多年的病症。蕊蕊目前正在康復中。

“孩子不用再受罪,這下我終於放心了!”蕊蕊家住咸寧市,媽媽宋女士介紹,七年前,只有8歲的蕊蕊脖子上突然鼓起個膿包,做了切排引流手術,不過,當時手術後兩個月就復發。從那之後,蕊蕊脖子上的膿包就反覆發作。大大小小的醫院不知道看了多少家,但是一直沒有得到根治,令他們苦不堪言。頻繁地接受切開引流手術,蕊蕊的脖子上也因此留下不少疤痕。

今年1月初,蕊蕊再次出現頸部腫痛,為了尋求有效治療,媽媽帶著她到武漢兒童醫院就診。該院普外科副主任醫師閆學強檢視蕊蕊病情後,根據病史以及症狀,初步考慮可能是頸部一種相對少見的疾病——先天性梨狀窩瘻伴頸部感染。

經綜合評估後,閆學強帶領手術團隊設計了適合蕊蕊病情的手術方式。術中,手術團隊在電子胃鏡下找到位於喉咽部梨狀窩的先天未發育好的“小洞”,瘻口內建入導絲定位瘻管走向,在胃鏡監視下,完整切除瘻管,紮緊了瘻口。蕊蕊術後恢復很好,媽媽再也不用擔心她的頸部膿腫復發了。

醫生檢視女孩術後恢復情況。

閆學強介紹,梨狀窩是位於咽喉深部的一個正常凹陷,它緊鄰食道入口,正常的梨狀窩光滑、完整,食物可經此順利進入食道。而梨狀窩瘻是梨狀窩底部一條先天異常發育的管道。通俗來講,因為發育異常,在食物下嚥的通路上有個小洞,其結果可想而知——咽部分泌物和食物殘渣等進入瘻管,導致頸部繼發感染。

“先天性梨狀窩瘻一旦確診,手術完整切除是唯一有效的根治辦法。但梨狀窩瘻管走形複雜且深淺不一,不同型別牽涉到的重要解剖結構不同,與面神經、迷走神經、頸部動靜脈等結構關係密切,稍不小心可能造成誤傷,手術難度較高。有時瘻管很長很深,如果不能完整切除整個瘻管,術後很容易復發。”閆學強解釋說。

臨床上,梨狀窩瘻往往以反覆發作的化膿性甲狀腺炎或頸部膿腫為首發症狀。若同時存在咽部的內瘻口和頸部的外瘻口,患者進食或飲水時,偶爾還會從頸部流出。他提醒,反覆頸部腫脹,或者頸部經過多次切開引流的患者,應該高度懷疑梨狀窩瘻的可能,希望更多的家長認識這個疾病,使更多患兒不再被梨狀窩瘻疾病困擾,爭取做到早診斷早治療。

【編輯:餘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