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因泡腳緊急送醫!醫生提醒5類人不適合泡

多人因泡腳緊急送醫!醫生提醒5類人不適合泡

受訪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 王克勤

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張冕

寒冷的冬季,倒上一盆熱水泡腳片刻,渾身發熱、通體舒暢,是很多人熱衷的養生法,但最近一則新聞卻給愛用燙水泡腳的人敲響了警鐘。

家住浙江的張先生今年60歲,患二期靜脈曲張多年,因擔心病情加重,他在網上購買了“祖傳秘方”,天天在家泡腳治療。9個月後,張先生的小腿和腳背發黑,且嚴重影響行走,緊急就醫後發現,靜脈曲張已從二期惡化到四期。無獨有偶,30多歲的袁女士是湖南省某銀行的大堂經理,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每天工作結束後,總感覺腿痠、踝關節腫脹不適。袁女士聽說泡腳可以緩解腿部酸脹,於是每天回家都會泡20~30分鐘。近日來,她泡完腳後總感覺腿部莫名刺癢,還出現大面積紅腫。醫生檢查發現,袁女士腿部毛細血管明顯擴張,引起腿部瘙癢的原因正是下肢靜脈曲張。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師王克勤接受“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表示:“用熱水泡腳確實有很多健康益處,比如有助改善血液迴圈,減輕頭部血管壓力,緩解頭痛,放鬆全身,促進睡眠等,但不建議用溫度過高的水泡腳。在血管外科門診中,經常有患者因泡腳不當引發不適前來就醫。”靜脈曲張的主要病因是靜脈瓣膜功能不全,泡腳時腳部溫度升高,會增加區域性血流量,但改變不了靜脈迴流速度,反而加重靜脈迴流負擔,使下肢充血,導致曲張的靜脈進一步擴張。如果患者合併心臟病,熱水泡腳後下肢血管擴張,迴流入心的血液相對減少,還可能誘發心絞痛或冠心病。

除了靜脈曲張患者,以下四類人泡腳也要格外謹慎。

糖尿病患者。糖友多併發外周動脈硬化狹窄和末梢神經病變,可引起下肢感覺神經功能異常。糖友泡腳時,一方面足部皮膚常因感覺異常而無法感知水溫,另一方面,由於皮膚血管不能正常擴張,沒有足夠的血液迴圈把體內熱量及時帶走,也可能導致區域性熱量聚集,引發燙傷。

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臟病、高血壓患者,用過熱的水泡腳會刺激末梢神經,使毛細血管擴張,加大血流量,短時間內增加心血管負擔。

兒童。人體足弓在兒童時期逐漸形成,此時如果經常用熱水泡腳,可能會導致足底韌帶變得鬆弛,不利於足弓的形成和維持,長此以往會增加扁平足的風險。

足癬患者。很多人誤以為泡腳能減輕足癬症狀,其實用熱水泡腳反而可能導致繼發性感染。

王克勤提醒,有以上問題的人要格外注意,儘量不泡腳,若確有需要,最好能遵循幾個原則。

1.溫度不宜過高。水溫以40℃左右為宜,可用溫度計測量,或用手試試,以溫熱但不燙手為宜。

2.時間不要太長。每次泡腳的時間最好別超過20分鐘,老年人、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群,若泡腳時有胸悶、頭暈等情況,應馬上停止,並臥床休息。

3.足部有損傷別泡腳。糖友如果在足部皮膚出現破損和感染時泡腳,容易加重皮膚感染,引發組織壞死等嚴重後果。足部患有皰疹、溼疹等疾病的患者也不要用熱水泡腳,一旦將皮膚弄破,很容易造成感染。

4.飯後別馬上泡腳。飯後馬上泡腳會使本該流向胃腸的血液轉到下肢,影響消化功能,泡腳至少在飯後一小時進行。

5.泡腳後及時擦乾。泡完腳別長時間晾著,應及時擦乾以免著涼,皮膚乾燥者可以在擦乾後塗抹潤膚霜。

“另外,冬季是很多人泡溫泉的高峰季,但有心臟病、高血壓、靜脈曲張等疾病的患者不適合泡溫泉。”王克勤提醒,溫泉水的溫度較高,會使體溫驟然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和心臟負荷增加,並且冬天氣溫低,出水後周圍溫度突然下降,一熱一冷的刺激會使血管劇烈擴張和收縮,容易引發心血管事件;泡溫泉時下半身浸泡在水中,相應部位血管擴張,起身時容易腦供血不足,導致眩暈等;一些室內溫泉空氣流通不暢,氧氣量相對不足,也可能引起心腦血管事件。王克勤建議,這類人如果想泡溫泉,最好在規律服藥、病情穩定、有人陪同的前提下進行,注意不要空腹泡或餐後馬上泡,如果感到胸悶、胸痛、氣短、噁心,應馬上離開休息,若症狀長時間無法緩解,應及時撥打急救電話,等待專業人員救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