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個人 逛一座城 | 名醫朱仲剛的家在南昌大樓
朱仲剛,皮膚病學家,瑞金醫院終身教授。朱仲剛教授是國內公認的、首屈一指的職業性皮膚病專家,中國現代皮膚病學的奠基人之一。朱仲剛的家在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的南昌大樓內。
職業性皮膚病專家
1937年,朱仲剛從震旦大學醫學院畢業,獲醫學博士學位,次年赴法國巴黎大學聖路易醫院學習。1942年,29歲的朱仲剛回國,13年後出任廣慈醫院(現瑞金醫院)皮膚科主任、教授。在朱仲剛去廣慈醫院之前,彼時的廣慈內科由鄺安堃教授領銜,尚未細分出真正意義上的皮膚科,只有一個越南人兼任著皮膚科醫師。朱仲剛去後,一週看3次皮膚病門診,其餘時間到震旦醫學院用法語教書。
當時,日本人曾經帶進來一種被稱為雅司病的皮膚病,起先人們都以為是梅毒,它在上海及蘇北地區迅速蔓延,帶來極大恐慌。朱仲剛透過研究發現,這種病不是梅毒,但只要有接觸就可傳染,其實打一針兩針就好了。1949年之後,朱仲剛便將與工農大眾聯絡最為密切的職業性皮膚病作為了自己科研的主攻方向。
朱仲剛研究的第一個職業性皮膚病是瀝青皮炎。1954年夏天,醫院裡一下來了六十多個急診病人,大都是皮膚暴露部位有紅斑且伴有疼痛以及流淚、嘔吐等症狀,而且都從事搬運柏油工作。朱仲剛和他的同事一起調查研究,首次對瀝青皮炎的發病原因、發病情況和預防措施作了系統的闡述,制定了預防措施和治療方案,並提出了改進瀝青的包裝盒和加強對工人的防護的建議,以減輕皮炎的發生。這一成果獲得了衛生部嘉獎,這也是1949年後廣慈醫院和上海第二醫學院的第一個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自上世紀50年代起,朱仲剛陸續為煉焦、電鍍、印染、築路、製藥、稻農行業的職業性皮膚病的預防和治療摸索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製成20多種防護油膏及工業洗手劑,使一大批工人、農民從中獲益。之後的30餘年,又對橡膠、塑膠、鋼鐵、石棉、製藥、紡織、香料、染料等工業系統的職業性皮膚病作了大量調查,提出防治措施。
南昌大樓名家雲集
圖說:南昌大樓 新民晚報記者 金晶 攝
位於南昌路茂名南路路口的南昌大樓,原名阿斯屈來特公寓,由外籍建築師列文設計,裝飾藝術風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永安地產公司投資,1933年竣工,是一棟保姆樓和公寓樓分開的8層公寓大樓。
1949年阿斯屈來特公寓改名之後,上海藝術界、醫學界知名人士陸續搬入,除了朱仲剛教授之外,還有京劇餘派老生陳大鑊、整形外科專家張滌生、鋼琴教育家丁杏仙、胃腸道專家唐振鐸等。
新民晚報記者 沈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