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協和這群醫護放棄團聚,為心衰男子植入一顆地道“中國心”
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聶文聞 趙炯
2月10日,正值農曆大年初一,家家戶戶張燈結綵迎接農曆新年,而在武漢協和醫院的手術室內,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手術室、體外迴圈等專家“聯手”,爭分奪秒搶救生命。
32分鐘後,一顆國產最小“人工心臟”成功植入心衰男子體內,相當於“加裝馬達”,讓衰竭的心臟暫時得到休息。目前,男子的生命得以延續,目前正在加速恢復中。
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為首的專家團隊完成了龍年第一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
51歲的張先生(化姓)沒想到,自己的心臟在春節前突然“告急”。據他回憶,十多年前自己曾檢查發現心臟有擴大,直到最近常胸悶,稍一活動就氣促。1月30日,張先生一度發生室顫,病情危急,甚至出現了意識喪失、心臟驟停、小便失禁。
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周誠教授緊急搶救,透過胸外按壓、電除顫,終於將心跳“拉”了回來,血壓也逐漸恢復。1月31日,心外科團隊植入主動脈內球囊反搏,先解燃眉之急,減輕心臟負擔、增加心臟的灌注、緩解患者的心衰症狀,從而延長等待移植心臟的時間。
但張先生的情況不容樂觀。董念國教授表示,供心等待的時間會很長,考慮到他的腎臟功能也不好,對抗排藥的耐受性差,專家團隊綜合評估後決定,爭分奪秒,儘早安裝人工心臟輔助裝置,以幫助患者挺過危險期。
10日上午,大年初一,協和醫院以心臟大血管外科主任董念國教授,夏家紅教授為首的專家團隊,完成了龍年的第一例人工心臟植入手術,幫助患者迎來了新生。
實際上,“人工心臟”由人工泵、控制器和充電電池組成,其中核心部分放在心尖,透過一根導線與體外控制器和電池相連,啟動後代替左心室的功能,輔助心臟血液迴圈。目前,患者已順利完成手術,後續還有數關要闖,整體情況較平穩。
超小型國產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
“當人工心臟植入變成終末期心衰外科治療的常規可及手段時,意味著我們在本領域達到國際同步水平。”董念國教授介紹,該院已經完成近40例人工心臟移植手術,近中期存活率達國際先進水平。
人工心臟的出現,無疑為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了希望。據估計,我國心力衰竭患者約1000萬人。約7%-10%心衰患者為危重症,因供體嚴重不足,每年全國僅約900例終末期心衰患者可接受心臟移植手術。
對於終末期心衰患者而言,藥物治療和常規手術基本無效,唯一的辦法只有心臟移植。董念國教授表示,由於心臟供體緊缺,很多患者往往還沒等到合適的供心就遺憾離世,人工心臟給了終末期心衰患者活下去的希望。
極目新聞記者瞭解到,經過十多年發展,國產“人工心臟”打破國際壟斷並投入臨床應用,不僅打破了國外“卡脖子”的局面,也在為越來越多終末期心衰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協和醫院自2022年開展人工心植入手術,植入的人工心臟為超小型磁懸浮離心式人工心臟,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是顆地道的“中國心”。
(來源:極目新聞)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