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長假歸來,收好這五個“健康錦囊”
春節放假是一件開心的事情,但是健康卻不能放假,每年都有很多人因為假期不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等原因誘發了各種疾病。長假即將結束,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各科室專家給出5個“健康錦囊”。
錦囊1
心梗訊號早知道,及時就診要記好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邢俊武介紹,最近早晚溫差大,長假期間很多市民的作息時間和飲食都不太規律,尤其是各種聚會、各種吃喝、各種熬夜及疲勞,血管負荷加大,高危人群發生意外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如果出現下面這5點,一定要第一時間到醫院就診:1.夜間或休息時,左前胸悶痛或壓榨樣痛;2.心絞痛症狀突然加重:發作頻繁、範圍更大、持續時間更長;3.無明顯誘因的胸痛、胸悶、乏力、心慌、氣短;4.運動時以下部位疼痛:如上腹痛、牙痛、下頜痛、左上肢痛、肩膀、後背痛中一個或多個地方疼痛時;5.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暈厥。
錦囊2
懷疑腦卒中,有個FAST(快速)識別法
冬末溫差大,假期很多人玩得比較累,尤其是腦血管疾病患者更容易引發疾病。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腦病科(神經內科)吳劍鈺副主任醫師介紹,如懷疑急性腦血管病發作時,推薦“FAST”快速識別法:
F-Face(臉):是否出現一側面部下墜,口角歪斜?能否做微笑表情?
A-Arms(胳膊):是否出現肢體軟弱無力?兩隻胳膊是否都能抬起?
S-Speech(言語):是否出現言語不清?
T-Time(時間):如果察覺到上述任何一種症狀的出現,趕緊撥打急救電話,及時到最近的醫院就診。
錦囊3
水土不服要預防,保證睡眠很重要
水土不服是旅行中最常見的病症,多數反應為腹瀉。若只是大便次數輕度增加,保持清淡飲食,不必太擔心。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肛腸科主任王元釗提醒,如果經常腹瀉,還有腹脹、腸鳴增加以及因腸痙攣而腹絞痛的症狀,或發熱且感覺疲乏,最好能及時就診。
錦囊4
登高遊玩,謹防筋骨傷
很多人為了抓住假期最後的“尾巴”,喜歡在家門口就近選擇登山之類的活動,登高望遠,開啟新的一年工作和學習的篇章。這類活動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險性。儘量選擇比較安全的路徑進行登山,且一定要做好保護措施。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骨科王睿主任醫師提醒,如果在運動時膝蓋受傷,切記不要繼續運動和刺激受傷的地方,針對運動損傷的處理,有一個專門的“大米原則(RICE)”,如果傷勢不重,可自行參照這個原則處理。
R代表rest(休息),停止受傷部位的運動,好好休息可促進較快復原。
I代表icecom-press(冰敷),這個環節非常重要,冰敷袋置於受傷部位,受傷後48小時內,每隔2~3小時冰敷20~30分鐘,冰敷時皮膚的感覺有四個階段:冷—疼痛—灼熱—麻木,當變成麻木時就可以移開冰敷袋。
C代表constrict(壓迫),壓迫使受傷區域的腫脹減小,可以用彈性繃帶包紮於受傷部位,如足、踝、膝、大腿等部位,來減少內部出血。
E代表elevate(抬高),抬高受傷部位加上冰敷與壓迫,減少血液迴圈至受傷部位,避免腫脹。受傷部位應高於心臟部位,且儘可能在傷後24小時內一直抬高受傷部位。當懷疑有骨折時,應先固定在夾板上後再抬高。
對於本就有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遊玩過程中要注意一些彎腰、提重物的動作,儘量不要逞強以免導致舊疾復發。如有不適應儘早到骨科就診。
錦囊5
熬夜疲勞不忌口,謹防口腔潰瘍
假期作息不規律,飲食不健康,抵抗力下降,再加上瓜果蔬菜等膳食纖維攝取不足等原因,最易導致上火,口腔潰瘍頻發。另外,從中醫角度看,長時間堵車及排隊等引發的情緒焦慮、急躁易生心火,心開竅於舌,火性炎上,也會誘發口腔潰瘍。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口腔科主任周俊波建議,假期歸途中少喝飲料,建議喝白開水;養成飯後漱口的好習慣,保持口腔衛生清潔;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取,清淡少鹽;多吃含維生素及膳食纖維的水果蔬菜。
通訊員 楊璞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劉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