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診所不傳之秘:左手安乃近,右手地米,兜裡氨曲南,治病賽華佗

小診所不傳之秘:左手安乃近,右手地米,兜裡氨曲南,治病賽華佗

在城裡和鄉下,大家感覺不舒服,去小診所的人更多,而且對小診所的評價較高。不是打一針就好,就是掛幾瓶水,或是吃幾片藥就好了,往往一天見效。

在去年感染新冠病毒或流感期間,不論是刀片嗓、發高燒,還是水泥鼻、針刺腰,小診所三兩招下去,咽部舒服了,高燒退下了,身體利索了,被奉為“經典案例”。

相對於小診所治病的“短平快”,醫院的看病就被吐槽頻繁多了,主要有:


看病就看病,還要掛號收錢;掛號就算了,還分專家號和普通號;掛上號就算了,還要排隊;排隊就算了,千篇一律要先抽血化驗,有時還要B超、CT,非常耗時間。最後醫生針對化驗結果,開一堆藥回家,吃幾天還不怎麼見效。

醫院看病一個流程下來,檢查費用好幾百,甚至上千元,藥費通常也要好幾十、上百元,哪像小診所,整套下來頂多兩三百,錢花得少,時間也省下了。

有人還形象總結了醫院和診所醫生的診療差別:


醫院的醫生:“三查”少不了,就是查血液、查二便、查CT,檢查費用比藥費貴多了,好像離開檢查儀器,就不會看病了。

診所的醫生:“三素”經常用,就是抗生素、激素、維生素,有時還有輸液,看病往往只需一次就好了,講究一個快字。

這裡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為什麼診所醫生看病比醫院的要好得快?有什麼秘訣嗎?

小診所規模體量比不上醫院,講究“短小精悍”,除了常規的感冒發燒、胃痛腹瀉、腰痠腿疼等藥物外,有3張“王牌”:


第一張:安乃近

安乃近是老一輩心目中的“退燒神藥”、“止痛名藥”,尋常發高燒、牙疼等問題,一片就能解決問題,或者皮膚劃傷了,把安乃近研成粉末撒在傷口上,當消炎藥用,效果也不賴。

不過2020年3月,國家藥監局釋出公告,全面下架安乃近類藥物,現在診所的安乃近,基本屬於“存貨”。

安乃近經過長期臨床使用發現,弊大於利,表現在“一缺兩害”,即:引起“粒細胞缺乏症”,對未成年人傷害更重,大幅拉低免疫力;傷害中樞神經,誘發過敏;傷害肝腎器官,可能誘發急性腎衰。


第二張:地塞米松

地塞米松是一種糖皮質激素,相當於腎上腺素,名聲廣為人知大約在2003年非典時期,用大劑量糖皮質激素,從死神手裡“搶命”,有不少成功的案例。

地塞米松可以抗炎、抗過敏,對尋常的炎症效果不錯,但長期使用、一生病就用,會引起三大問題:一個是骨質疏鬆症,中老年人表現更為明顯;一個是免疫力下降;一個是消化道潰瘍


第三張:氨曲南

如果說安乃近、地塞米松是放在明面上用的藥,氨曲南就是暗地裡偷偷用。這是一種注射類抗菌藥物,屬於抗菌藥裡的“藥王”。

如果是非常難受的炎症、感染、疼痛等問題,小診所來一劑氨曲南,起效很快,療效很好,是診所醫生的“壓箱底秘密”。

但根據國家《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辦法》規定,氨曲南必須是高階專業技術職稱資格的醫師才能使用,小診所通常不具備使用該藥的資格;即使小診所任職有高階資格醫師,但診所的資質。不可能允許使用氨曲南。


亂用氨曲南,可能會引起藥物性肝損傷,味覺異常;更主要的是,用了氨曲南,再用其它抗菌藥,很可能就耐藥了,這是非常麻煩的事。

所以,小診所左手握著安乃近,右手拿著地塞米松,兜裡偷偷藏著氨曲南,足以對付大部分年齡段的不同患者。但這幾個藥,要麼是下架藥,要麼是限制藥,要麼不能濫用。

在醫院,這些藥物是不允許用的,或者審批流程非常嚴格,或者藥房會反覆核對確認。這幾個藥的本質,是降低患者的免疫抵抗,來減輕炎症反應,達到退熱、止痛、消炎的目的,讓病人誤以為病好得差不多了,其實埋下不小隱患。

站在患者角度,去醫院,或者去診所,選擇並不容易:

1、去診所,用猛藥“費命”,好得快,用錢少,但後遺症大,對身體損害難以評估。

2、去醫院,檢查很“費錢”,用藥謹慎,好得慢,可能反覆折騰,治癒週期長。

換成是你,如何選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