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手術時,醫生切開的傷口不會流血?原來這裡面大有講究!
因頭條改版,增加了廣告解鎖功能,當廣告開啟後,靜等15秒鐘,您再伸出發財的小手,點選右上角的叉號關閉,就可以繼續閱讀我的文章了
平常夏季總會被蚊蟲叮咬,一旦被咬,叮咬到的部位瘙癢無比,越撓越癢。
最後把皮膚都撓破,還撓出血來,等到止血過後只剩下一道疤痕。
經歷蚊蟲叮咬後,總覺得電視裡的醫療場景格外不同,直到和手腳上的疤痕對比過後。
這才恍然大悟:電視上做手術的情節裡,病人的傷口都沒有流過血。
和電視劇演繹的不同,現實生活中一個小傷口都能讓皮膚出血,為何進了手術室,醫生切開的傷口卻不會流血了,這到底是為什麼?
強烈的好奇讓人更想得知真相。
一、做手術不會出血嗎?
人們的皮膚往往很脆弱,一點點意外都能擦破皮膚,造成出血。
出血量和擦破的皮膚面積有很大關係,指尖稍微被尖銳的東西刺穿,都會形成一滴滴血珠,倒掛在手指上。
不止皮膚擦破會出血,劃傷、撓破也會出血,磕碰也會快速發生反應。
在家裡被磕碰到,磕碰的地方會迅速形成黑色血跡,這是老人常說的淤血,擦點藥,過幾天便會沒事。
總之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之舉,造成皮膚出血的方式很多。
在手術室內病人做手術同樣會出現出血的情況,這種情況會讓醫生的笑容驟然消失,直接進入緊急狀態。
這是每個外科醫生都害怕出現的問題,在手術前,醫生會詢問好病人的血量,提前備好一定的血包,等到大出血時緊急輸血。
若是普遍的血型還好說,要是遇到熊貓血型,出現大出血狀態,會讓這場手術的風險越發大增。
熊貓血型是一種稀有血型,在國內的佔比極少,醫院內的儲備量也是少之又少。
很多手術失敗,甚至病人死亡的原因大多跟大出血有關,在一些複雜手術,尤其是肝臟,肝臟內血管眾多,大出血的機率會往上翻幾番。
針對手術中大出血的情況,手術團隊會提前準備好止血物品。
經過消毒殺菌的紗布很常見的止血物品,這是一種壓迫止血法,主要用來小面積、小範圍的止血。
還有不少透過手術工具的止血方式,最有名的當屬止血鉗。
這種一種神奇的止血工具,可以作為手術中的止血手段使用,當然,把止血鉗遺忘在病人體內,那就是一場醫療事故了。
為了避免出現醫療事故,在手術結束後,所有人都要等到護士核對手術過程中使用的物品。
只有一一確認之後,這場手術才會正式進入尾聲。遊戲中常見的醫療物品腎上腺素同樣也是止血工具。
針對不同的出血量和出血部隊,都會採用不同的止血應對方法。
當手術出現大出血時,麻醉師會全程監督病人的心率,危險時,還會輸入急救藥物,保護病人的安全。
等到止血工作完成後,整個手術內的醫護人員才鬆了一口氣。
既然醫生都很害怕手術時遇到大出血的危險,為何切口的傷口反倒不會流血呢?
其實這裡面也有著不為人知的“小秘密”,是很多隻看醫療電視劇都很難從中找出答案的。
二、為何切開的傷口不會流血?
第一個原因是手術開始前的麻醉工作,很多人認為的麻醉效果是讓病人感覺不到疼痛。
整個手術像睡著了般,模糊的意識和夢遊般的狀態。
實際上的麻醉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延緩身體內的血管運動,動脈血管的流血速度被減少。
學過生物的人都知道,身體內的血管分為動脈、靜脈,像皮膚因為劃傷、磕破等造成的出血大多屬於靜脈出血。
血液從皮膚由內往外滲出,止血工作做好不會有太大問題。
動脈出血則不同,一旦傷及到動脈,血液會滋啦地湧出,沒有及時獲得搶救的話。
嚴重時會因為出血過多死亡,而麻醉的作用也是為了阻擋動脈大範圍出血,造成病人在手術過程中出血過多的情況,減少手術風險。
第二個原因則是切口位置的緣故。
和電視劇裡,扮演醫生的演員在做手術時,直接一刀下去,劃開病人的皮膚做手術不同,現實當中的手術過程很複雜。
進行手術前,醫生要根據病人的需要做手術的部位提前設計、規劃好手術時的切口位置。
不同的手術,選擇的切口位置不同,另外,切口位置也和需要使用到的醫療器械相關。
每一臺手術考驗醫生的技術外,也對病人是一次身體上的傷害,這種術後恢復要好幾個月的時間來恢復。
因而選擇一個合適、避開大動脈、大血管位置的切口尤為重要,利於病人術後恢復,減少手術風險和病人的出血量。
出血量一多,病人的意識也會陷入危險之中,增加手術中的風險。
第三個原因是因為切口的方式不同,醫生在進行手術之後。
或者說是當醫學生、實習醫生時,要把人體內的器官熟記於心,因為每一場手術。
如果沒有高超的技術和專業的醫學知識來對應,危險程度會瞬間飆升。
人體內的器官組成是複雜、多樣,單看皮膚會以為是一種簡單的皮膚組織,在皮膚中也有各自的架構。
醫生在手術切口上會避開真皮和皮下組織,接觸到真皮層和皮下組織時,會造成毛細血管破裂,導致出血。
第四個原因是醫生特有的手術刀。
不要小看醫生的手術刀,醫生的手術工具也是讓傷口不流血的原因。
在手術工具中,很多手術刀都有不同的用處,醫生用來切口皮膚的手術刀叫電凝刀。
電凝刀是一種單刃的高頻電刀,刀刃鋒利的同時還能凝結體內的小血管,防止出血,除了電凝刀外,雙極電刀同樣具備止血功能。
現在科技的發展,高頻電刀已經經過不少更新換代。
不過想要在手術過程不出血是不可能的,現在能夠做到的就是避免大出血。
只有避免大出血,而避免大出血才能讓整場手術的風險降低,提高病人的手術成功率。
避免大出血,從止血藥品、止血工具、手術刀等多方面同時進行,當病人出現大出血症狀時,及時輸血也能提高病人的手術安全。
一切的有備無患都是在為病人的生命做努力,那麼當病人大出血又被搶救回來後,應該如何恢復呢?
三、手術後大出血如何恢復?
手術結束後,醫生都會和病人以及家屬叮囑,切記不要出現術後感染的問題出現。
這是手術後常會出現的問題,一般會出現在手術結束後的一個月左右的時間。
發熱、高燒不退、傷口疼痛或腫脹、發紅等等問題一旦出現,就意味著術後感染有很大機率發生了。
小面積的感染會清除傷口周圍被感染的地方。
要是遇上大面積的感染,嚴重時,還要面臨二次手術的風險,對病人來說,這對身體是一個不小的負擔。
感染也不是說清理後就結束了,清理感染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直到傷口好轉,不再面對感染風險時,術後感染的危險才算解除。
手術結束後,病人的身體面臨要休養的問題,術後的營養要補充到位。
不過不同的手術,需要補充的營養物質不同,可以提前諮詢醫生。
確認術後的禁忌、哪些食物可以食物,哪些食物不可接觸等等,爭取早日恢復如初。
另外手術後也會有出血的情況,有可能是手術時的操作不當導致。
或者是因為服務的藥物和身體產生反應引起的出血,更有可能是因為身體內的凝血功能出現問題。
手術後的出血有很多因素,甚至會因為出血導致休克。
因而在手術結束後的24個小時之內,得格外注意病人的身體情況,有問題及時呼叫護士和醫生,在病床上方或左右兩側有呼叫鈴,可以聯絡到護士站。
當然在進行手術之前,醫院會和病人、病人家屬事先溝通好進行手術會遇到的風險和問題。
以便讓病人和病人家屬做好心理準備,以及手術結束後,出現問題時好及時聯絡醫生解決。
當聽到手術的風險時,勿要因為風險太高而放棄。
也不要因為聽到手術就覺得惶恐、害怕,還是應該從病人的身體狀況、家庭的經濟負擔、病人手術後的護理恢復等問題考慮。
病人的身體是否能接受手術,家庭是否可以負擔手術費用,以及術後如何照顧病人直至康復,這些都是在手術前都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更重要的一點,也要從手術的成功率考慮。
結語
手術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般簡單,人們永遠都不知道危險何時會到來。
醫生的使命就是救死扶傷,只要還有搶救希望,就會拼盡全力搶救。
出血是不可避免會發生的,只有把出血控制在一定範圍內,儘量不要出現術中大出血的危險。
當搶救結束後,病人的身體也需要準備恢復的準備,畢竟手術對身體的影響極大。
而且還經歷了手術時大出血的危機,病人的身體也會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