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同濟有同事!”西班牙專家機場跪地救人後,“點”了這位武漢醫生的名

“我在同濟有同事!”西班牙專家機場跪地救人後,“點”了這位武漢醫生的名

長江日報大武漢客戶端2月27日訊 “我在同濟醫院有同事!”2月5日,武漢天河機場候機廳,一位年過五旬的女士突然暈倒,正在值機的西班牙心外科副教授Eduard Quintana及時出手,一番心肺復甦後,拍著胸脯告訴對方,“去同濟醫院找魏翔!”

據介紹,天河機場跪地救人的西班牙醫生,此行來漢剛向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心外科主任魏翔討教心肌旋切手術,並欲向歐洲範圍推廣。該手術術式由魏翔團隊全球原創,目前已取得全球近20項專利。下週,該女士將在同濟醫院接受微創心肌旋切手術。

魏翔是誰?他和他的團隊何以“吸引”國外同行不遠萬里前來“取經”?2月27日,由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攜手長江日報社打造的醫學人文微紀錄片《我是醫生》首集上線,聚焦武漢醫生魏翔如何用“中國方案”破解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這一世界難題。

全球首創,突破傳統手術術式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也叫“肥心病”,是一種遺傳性心肌病,我國保守估計有200-500萬的“肥心病”患者。患者活動能力和生活質量會顯著下降,甚至完全喪失勞動能力,還可能引發猝死。

“我們只需要切除心臟裡面很小一塊心肌,真的需要大動干戈嗎?”近60年來,世界上一直沿用由美國Morrow教授創立的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它被認為是心外科最難掌握、也最難推廣的手術之一。

其難點主要集中在幾個方面,首先肥心病梗阻的部位和程度因人而異,切多切少很難定量,高度依賴於術者的主觀經驗;其次手術視野非常狹窄,類似管中窺豹;最後需要將病人胸骨鋸開15~20釐米,在心臟停跳、體外迴圈下進行手術,一臺手術下來至少要花上4個多小時,創傷大、手術風險高、恢復慢。

魏翔和他的團隊不斷自問,“能不能研發出一個器械從某個地方進去,把這塊肉拉出來。這樣手術不就大大簡化了嗎?”

核心成員、同濟醫院副主任醫師方靜清楚記得,2018年3月的一天晚上,他正在家裡修改論文,魏教授亢奮地打來電話,“我想到了一個好創意,可以很好地應用於肥厚型梗阻心肌病!”

第二天,兩人泡在辦公室就一些實施細節討論熱烈,魏翔邊比畫邊激動,“好,你先申請一個專利!”方靜說,“魏教授經常會突發奇想,臨床上一旦遇到具體問題,他就會不斷地去想解決方案。”在此之前,魏翔團隊已經成功申請了5個專利。

數年磨一劍,與研發應用“死磕”到底

“這個產品到底值不值得我們投入?”2018年4月的一天早上,加上魏翔微信後,湖北省先進手術器械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孫雲心裡一直打鼓,“沒想到,魏教授中午就從同濟趕到光谷東,帶著一沓厚厚的專利、產品設計的原理動畫,甚至包括此前在北京做的產品草樣。頭一次看到一位醫生,對器械創新如此執著,這麼高的熱情”,孫雲回憶初次見面。

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手術器械呢?最開始是一張超聲圖片,引起魏翔對於手術的思考。查閱無數文獻資料後,他把範圍擴大到生活中去尋找,最終發現削菠蘿的刀很接近手術想要達到的效果。

起草圖、做原理動畫、聯絡公司配合製作,經過3年的試製、實驗、改進,研發7次原理樣機迭代後,最終形成定型樣機。

器械問題解決了,動物實驗也很順利,但團隊在投稿時卻屢屢碰壁,質疑聲、唱衰聲也隨之而來。

“這不就是做了個大號的心肌活檢嗎?”

“60公斤的豬隻切了0.5-0.7克,放在臨床上根本起不了作用!”

“我們最多的一次文章被拒了25次。”

……

利刃出鞘,首次臨床應用大獲成功

2022年2月,經心尖心臟不停跳室間隔心肌切除手術應用於臨床試驗的倫理終於獲批,一位28歲的小夥慕名找到魏翔,表示願意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4刀、7克心肌,實現了60多年來治療“肥心病”顛覆性的突破。切完後小夥子的症狀明顯緩解,術後一個月他就去健身房鍛鍊了。

為14歲的樂樂心臟“減肥”12.8克;為73歲的胡奶奶切除5.4克心肌;為一對母子解除心臟梗阻……

這項新技術的成功應用,讓手術時間從六七個小時縮短到一小時;一年只能做四五例患者擴大到一天可以做9臺手術;術後患者需要插管到第二天才能拔管縮短到一週就能出院,大大減輕了患者的負擔。

數年磨一劍,是魏翔團隊在至暗時刻的默默堅持,才讓越來越多肥心病患者有機會重獲“心”生。“從2018年產生構想,到2023年上半年完成數百例手術。其實靠的就是兩個字——堅持。科研創新的路註定艱難漫長,但醫者應該相信‘堅持的力量’”,魏翔說。

給醫學生講課時,魏翔經常引用王國維《人間詞話》裡的一句詩,“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什麼是高樓?就是要做有意義的研究,要能真正解決臨床痛點,而不是為了發文章而去做研究;望盡天涯路,關鍵是一個“盡”字,做研究之前一定要把疾病的來龍去脈、前世今生搞清楚,把所有的文獻全部看遍,才能夠為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我是醫生》錄製現場,魏翔笑眯眯地說:“你想做一件事,不需要任何理由;你不想做一件事,就會有一萬個藉口。科技創新道阻且長,但要相信你一直在準備、一直在努力,幸運終有一天會來臨。”(長江日報記者陳馨 鄧景 通訊員李韻熙)

【編輯:餘麗娜】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大武漢”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59222222。此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錯誤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權益,您可透過郵箱與我們取得聯絡,我們將及時進行處理。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