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粗糧被列入傷骨黑名單?醫生:想要養好骨,學會這2招很重要
錢大爺六十多歲時確診了糖尿病,自那以後就控制飲食,把精米精面逐漸替換成了粗糧,帶糖的更是一口不沾。這樣堅持了三年,控糖效果確實非常明顯,但身體卻出現了其他問題。
最近錢大爺總覺得腸胃不適,導致他飯量都變低了,無奈之下到醫院檢查原因,檢查後醫生還發現大爺明顯缺鈣,最好服用鈣劑補充。
瞭解了大爺的飲食習慣後,醫生認為粗糧導致大爺消化不良,建議大爺可以適當吃點精米精面,不要只吃粗糧,不然也會影響鈣的吸收,甚至損傷骨骼。
錢大爺卻納了悶,人人都說粗糧好,怎麼醫生還讓少吃?粗糧竟然真的傷骨?
一、研究發現:吃粗糧“消炎”的效果,或許是獨一無二的
粗糧囊括的範圍很大,比如玉米、紅薯、芋頭、糙米、常見豆類等,沒有經過精製加工的穀物、豆類、薯類,都屬於粗糧。
因為粗糧比較粗糙,其中的粗纖維更多,所以同等質量下含有的碳水更少,是減脂降糖人群的常見替代主食,而且眾多研究還發現,每天吃一定量的粗糧,可以讓身體煥然一新。
2022年哈佛大學的研究團隊,詳細評估了膳食纖維攝入量,與老年人炎症水平的關係,並將最新研究釋出在《JAMA Network Open》中。
該研究中對4125名參與者,進行了將近12年的觀察研究,其中涉及飲食攝入資料、炎症發生情況、日常生活習慣等,最終統計資料發現:
• 每天增加5g的總纖維攝入,C反應蛋白水平(提示炎症)顯著降低。
隨後,研究人員對總纖維的來源進行了篩查,主要分出三類,穀物、蔬菜、水果,結果發現,穀物纖維的攝入量與炎症水平的出現呈現負相關,而蔬菜、水果纖維的攝入並不影響炎症的出現,因此研究認為:
• 對老年人來說,穀物纖維可以更好的降低身體炎症的出現。
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們簡單從以下兩個角度理解。
第一,粗糧纖維有利於最佳化腸道功能。
粗糧中的粗纖維營養鏈更長,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全消化、吸收,有研究發現,這一過程加速了腸道有益菌的生長。
我們都說病從口入,當腸胃功能更加強健時,從食物中帶入的病菌被及時消滅,進入血液、神經的可能性更小,身體出現炎症的風險也就更低。
第二,粗糧可以“淨化”血液,進而影響身體各部分的功能。
粗糧含有較少的脂質、糖分與碳水,這本身就限制了營養的攝入,當身體的自然代謝大於攝入量,那血液中堆積的膽固醇、葡萄糖都會適當消耗,此時血液濃稠度下降,必然達到淨化作用。
血液又是供養器官、組織的主要通道,血液純淨推動器官正常工作,可以更好的清理異常細胞與死亡細胞,也能避免炎症的出現。
二、粗糧“傷骨”是不是真的?這3種情況真的不冤
其實從穀物減少炎症、淨化血液的角度出發,還能衍生出降低心血管疾病、癌症發生率等諸多優勢,但穀物並不是“萬能好物”,以下三種情況確實會傷骨!
1、“偽粗糧”
隨便在購物網站上搜索“粗糧”,都有會五花八門的產品映入眼簾,比如全麥饅頭、五穀粉、即食燕麥片、雜糧餅乾等,可其中多數都是“偽粗糧”。
因為正經粗糧的味道並不好,而且乾澀難嚥,所以部分商家為了保證效率,就開始“掛羊頭賣狗肉”,精緻穀物加上白砂糖、澱粉等作為主材料,粗糧進行點綴,確保口感的同時有了噱頭,但卻沒有吃粗糧的效果。
“偽粗糧”更像小零食,攝入過多影響了脂質、糖分的代謝,延緩身體能量消耗,更加速了骨骼炎症的出現,對體重過大的人來說更加危險。
2、特定年齡只吃粗糧
粗糧確實是全年齡段飲食,但如果身體健康的老人只吃粗糧,反而容易加劇鈣質缺乏。
因為身體需要更長的時間消化粗糧, 此時會影響蛋白質、脂質與其他營養的吸收,這本就不利於身體營養均衡。而且有研究發現,糙米等粗糧中含有大量的植酸,它可以與鈣結合,降低鈣質的吸收率。
特別對老年人來說,腸胃功能降低,導致營養的吸收少3成,如果再幹擾鈣質發揮作用,那出現骨骼問題可能也是遲早的事。
3、特定人群常吃粗糧
粗糧也不是什麼“萬能藥”,並不適合所有人。
比如說從粗糧的吸收過程來說,並不適合腸胃功能比較差或患有消化系統疾病的人吃,如果本身缺金屬元素,或免疫力比較低,也不能常吃粗糧,限制營養物質的吸收。
同時,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生長發育的未成年人,都需要大量的營養滿足身體需要,但粗糧中蛋白質、脂質、碳水等人體必要的營養比較少,反而可能會影響身體健康。
三、吃粗糧有講究,做到以下幾點提高健康獲益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成年人每天需要攝入三分之一主食的粗糧,加上豆類、穀物、薯類等,至少需要吃夠300g。那怎麼吃才能兼顧健康呢?下面三個方法建議嘗試。
首先,粗糧細做、調整口味。
因為粗糧沒有細糧好吃,大家才覺得吃粗糧是“上刑”,但調整做法後,粗糧也能很美味,比如涼拌山藥、葛根圓子、玉米糊、糙米飯包等,都是常見的家常菜,新增不同的調料,適當改變粗糧的口感,讓家人愛上粗糧。
但也要注意,儘量避免過度烹飪,煎炸爆炒會破壞粗糧的營養,儘量選擇清炒、蒸煮、涼拌等製作方法。
其次,粗細搭配適合所有人群。
如果從接受度與身體健康兩方面綜合考慮,粗糧、細糧搭配食用,是更好的選擇。
這是因為,精米、精面確實可以提供更多能量,確保血液中不缺失必要營養,而粗糧則可以減少身體垃圾,避免營養堆積。兩者搭配就迎合了身體迴圈的基本規律,而且滿足了口腹之慾,也不需要限制特定人群,是價效比最高的方法。
不過怎麼搭配因人而異,完全接受不了糙米飯的,可以適當減少細糧的食用量,並在菜品上下功夫。比較愛吃肉的,也可以把主食替換,減少碳水的攝入。
最後,適當遵守“越雜越好”的準則。
人是雜食動物,本身就什麼都可以吃,而且什麼都需要吃,從粗糧角度講,每種粗糧都有自己的優點,比如玉米維生素A與煙酸的含量更高,紅薯的營養更均衡,小米中胡蘿蔔素與維生素B更多,黃豆中植物蛋白非常豐富。
我們不能把飯當藥吃,什麼缺了吃什麼,反而是什麼都吃,常見穀物輪番登場,左一口、右一口才不容易缺營養。
引用文獻:
[1]李玲. "給孩子吃粗糧,好嗎." 大眾健康 (2021).
[2]劉菊英.小心"偽粗糧"的健康陷阱[J].祝您健康, 2023(9):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