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迫症患者,追求“完美”但代價高昂
一遍又一遍地洗手,想把手真的洗乾淨;一次又一次地返回家中檢查,生怕門窗沒有關好;一回又一回地從頭再來,就因為感覺順序不對勁……如果你對一些事情較真到了自己都無法承受的地步,很清楚這已經遠遠超出了認真和謹慎該有的限度,那麼要注意,這有可能是強迫症的表現。
強迫症是一種相對較為常見的精神疾病,大概有2%的患病率,特點就是會持續地出現各種強迫的想法和行為。雖然為此感到很焦慮,但也很難停下來,為了心中“完美”“完整”的執念,一遍遍地重複一個想法或者行為。區別於合理的精益求精、認真負責,強迫症患者可能每天會花數小時去重複很小的事情,這種重複的想法和動作明顯不會產生什麼額外價值,但卻實實在在地耗費了寶貴的時間,影響正常的工作、學習和生活。
最近,一項基於瑞典人口的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不僅飽受精神壓迫的苦楚,死亡風險也會更高。相比那些沒有患強迫症的人,有此精神疾病者全因死亡風險會升高82%。這其中,因各類疾病等自然原因致死的風險高出30%多,因自殺等非自然原因致死的風險更是其他群體的三倍多。
強迫症是一種較常見的精神疾病,特點是會持續地出現各種強迫的想法和行為。視覺中國|圖
這一研究2024年1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BMJ),是目前極少數嘗試探索強迫症患者死亡風險的研究。此前,丹麥奧胡斯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曾利用當地一萬多名強迫症患者的健康資料,研究過他們的死亡風險,透過分析調查研究期間的一百多個死亡案例,發現相關風險大幅升高。但因為案例偏少,具體死因無法很好地總結。
而最新研究利用1970年代以來瑞典全國層面的健康資料,分析了六萬多名診斷為強迫症的患者,其中近五千個死亡案例使具體的死因分析成為可能。統計顯示,強迫症患者的自然死因主要是非傳染性疾病,比如,心血管方面的疾病、慢性呼吸系統疾病,以及精神疾病等。
相比沒有強迫症的人,強迫症患者有呼吸系統疾病、精神及行為障礙的風險均高出60%以上。內分泌、營養和代謝疾病還有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等風險也升高50%以上。除此之外,迴圈、神經、消化等系統疾病的風險升高幅度也都在20%以上。
相比自然原因死亡,非自然原因的死亡風險升高幅度更大。對強迫症患者來說,死於自殺的風險相比其他群體高出近五倍,死於交通事故、跌倒等意外事故的風險也比其他群體高出90%以上。但比較奇怪的是,從健康統計資料上看,強迫症患者死於腫瘤的風險並不高,甚至比一般群體的死亡風險要低13%。結合以往精神疾病案例中的發現,這可能與這類群體中癌症診斷率不高有關係。而自殺和事故的死亡率偏高,可能也與這類群體精神失常有關聯,但具體原因仍有待調查。
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精神病學研究中心教授大衛·馬泰克斯-科爾斯(David Mataix-Cols)曾專門研究過強迫症患者的自殺風險。他發現,女性、父母受教育程度較高,這些特點對強迫症患者來說,算是自殺的保護性因素。相反,如果有酗酒、吸毒等物質使用障礙,自殺風險會更高,並且,曾經自殺過對未來死於自殺有很強的預測能力。
對於事故和自殺這種後果,雖然有潛在預防的可能,但對於強迫症本身,目前還缺乏有效的預防措施。大衛·馬泰克斯-科爾斯告訴南方週末記者,“目前,還不太可能預防強迫症。預防雖然是一個研究重點,但我們還遠遠做不到。當前的重點是早期診斷和治療。”
而治療對健康的改善早有一定科學證據的支撐。比如,有長期隨訪研究發現,強迫症患者得代謝和心血管併發症的風險會升高,有更高的風險得2型糖尿病,並變得肥胖。但相較而言,如果病人接受了較高劑量的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或者接受治療的時間較長,那麼相關併發症的風險就會顯著降低。
不過,和預防所面對的困難類似,強迫症發病的確切原因,現在也說不清楚。同時參與了最新研究的大衛·馬泰克斯-科爾斯教授介紹,現在雖然知道該病在某種程度上是可遺傳的,但只通過基因並不能解釋為什麼有些人會患上強迫症,研究人員還在積極尋找增加患病風險的環境因素。
最新研究中就特別對比了兄弟姐妹的健康資料,嘗試瞭解更多該病的特點以及相關的環境因素。為此,研究人員找出了三萬多名強迫症患者的近五萬名兄弟姐妹,對比他們的差異。結果發現,女性、單身、受教育程度低、家庭收入低、患有其他精神疾病……有這些特點的人更可能患有強迫症。
當然,因為只是觀察性統計,這些風險特點僅供參考。雖然最新研究是目前強迫症死亡研究中規模最大的,也是第一個對具體的自然死因進行系統調查的,擁有資料上的優勢,但因為只有一個國家的資料,相關結論可能會受到人口構成、醫療條件等具體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這也是最新研究的一個侷限,在目前同類研究相對匱乏的情況下,未來仍需要更多相關調查,以全面瞭解強迫症患者的健康風險。
就目前而言,雖然強迫症本身還無法預防,但強迫症的死亡案例主要是因為自殺、事故,以及各類非傳染性疾病,最新研究中的這一發現也意味著,相關死亡案例是有可能預防的。按照大衛·馬泰克斯-科爾斯教授的建議,做好早期的診斷和治療,透過改善疾病篩查、診斷,儘早對患者進行干預,是有可能降低相關死亡率的。
但包括抑鬱症在內,對於這些診斷和治療都相對不足的精神類疾病,如何在實際中真正做到早診斷和早治療,讓患者獲得妥善照顧,是這類疾病普遍面臨的一大挑戰。諸如強迫症這樣社會認知度並不算高、極容易被誤解為性格問題的疾病,多瞭解相關的知識,或將有助於自己和身邊的人儘早識別出症狀,及時得到干預治療。
南方週末記者 王江濤
責編 朱力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