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建築如何讓患者體驗“友好”?從“穿梭醫療樓宇的風雨長廊”說開去……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21幢樓宇分散在三個院區,如何解決不同院區間的通行問題?僅靠地面交通還不夠,中山醫院透過規劃建設立體醫療交通體系,利用總長超過1200米的風雨連廊,將各個醫療樓宇在空中相連,極大便捷了患者和醫護在不同樓宇間穿梭,同時也豐富了醫院的景觀生態。醫療建築承擔大量診療業務之時,如何實現溫馨細膩的“患者友好”?建築設計理念本身大有講究。
今天,由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召開的相關活動上,與會專家列舉1200米“風雨連廊”的建築細節,同時對醫療建築的科學人文提出真知灼見。
規劃設計將建築效率提升至最大
2 023年國家衛健委印發《關於開展改善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主題活動的通知》以來,上海市級醫院重點圍繞醫療環境、醫療服務、就診流程、醫患關係和醫院治理等五個關鍵環節持續發力,提升人民群眾就醫獲得感和幸福感。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投資建設部副主任馬進表示,改善患者體驗,上海加快推進醫療機構基本建設規劃專案之時,正在努力提升多院區管理水平,努力為患者提供優質醫療環境。
最佳化醫療環境空間佈局,從建築設計入手實現均衡佈局、加強配置,可以讓患者感受更友好就醫環境。以市一醫院為例,醫院建築規劃時,按照疾病診療一站式的概念設計,力求最大程度方便患者,虹口院區眼科綜合診療大樓還開創首個垂直疊加的多學科中心模式,新大樓內設有眼科、消化疾病、泌尿疾病等三個臨床醫學中心,集相關學科與功能區域為一體,將建築效率提升至最大。
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化繁為簡,也在規劃之時打造“一站式”服務中心,整合集預約、取檢查報告、病歷列印、大病醫保辦理、電話諮詢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服務部,輻射至各分診臺37個服務點,提供同質化接力服務,實現從“跑斷腿”到“整合化、一站式”,由此成為門診服務的新標杆。
建築顏色裝飾實現更好醫患互動
華建集團上海建築設計研究有限公司總建築師陳國亮介紹,醫療建築設計理念與應用大有講究,建築顏色與裝飾可以實現更好醫患互動。專家舉例:走進上海市皮膚病醫院不難發現,門急診醫技病房綜合樓時,外觀使用白灰綠三色,內部空間以微冷、淡色配色,避免紅、黃、紫等深色或暖色刺激。大廳佈置以淺白玉微鴨蛋青的汝窯陶瓷為主背景,接近人體皮膚的溫潤、柔和,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顏色的設計從助力患者康復角度出發,可以打造安靜、平和、舒適的就診空間,促進環境和患者心理的良好互動。
類似的“巧心思“在兒童友好醫院建設領域也有所嘗試。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科綜合樓設計建設時,核心主線是著力營造童趣的診療環境,創新打造醫患共建的模式。建設在標識導向、就診空間、病房佈局等方面,合理運用色彩、精準把握尺度、適度運用卡通,特別是邀請小朋友共繪醫院“最美樓梯間”,創造性地讓使用者共同參與到醫院建設中來,希望給患兒家庭帶來溫馨愉悅的體驗。
建築佈局結合不同患者實際需求
將建築設計與不同患者需求相結合,可以營造開放、自然、放鬆的療愈環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內,面向不同年齡段患者提供個性化設計。針對10-18歲之間的青少年兒童患者,圍繞少兒心理與康復的需求融入到兒童青少年病房環境設計中,對建築外型、色彩、燈光、內部功能佈局及空間環境精心考慮,透過營造家庭式氣氛,讓孩子在病房裡更好的激發自主式康復與訓練。針對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認知障礙的患者),則對病房環境進行適老化改造,為老年患者提供更多的便捷和關懷。
而中國福利會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奉賢院區在規劃之初,就結合孕產婦患者就醫需要與動線安排,在空間佈局上反覆斟酌。奉賢院區以圍產科、大婦科的邏輯進行佈局串聯,分別以圍產科、大婦科的相關科室進行門診樓層功能劃分,確保每名患者尤其是孕產婦,能透過最短的動線便捷位移到對應診區。
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下階段,上海市級醫院將按照“改善服務、提高質量、控制費用、便民利民”的工作要求,以“醫療環境更友好、醫療服務顯尊重、就診流程更便捷、醫患關係增互信和醫院治理促合作”為目標,改善全過程就醫感受,提升患者體驗,推動醫療服務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來源:作者:顧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