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指南”來了
最近,國家醫保局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面有一些動作,面對這一“新”動向,醫療機構該如何充分認識、積極應對?
作者|徐毓才
來源|看醫界(ID:vistamed)
點選上方頭像關注“看醫界”,每天都有料!
最近,國家醫保局在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方面有一些動作,一是印發了《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立項指南(試行)》,另外在答網友問時提到“國家醫保局正有序組織各學科專家,系統開展全國醫療服務價格專案規範整合,編制形成立項指南。按照成熟一批發布一批的工作節奏,前期已先後釋出《器官移植》《臨床量表評估》《中醫類(灸法、拔罐、推拿)》《中醫外治》《口腔種植》《輔助生殖》《中醫針法》7批價格專案立項指南,產科類立項指南作為第8批優先出臺,迴應學科呼籲,滿足群眾需求”。
面對這一“新”動向,醫療機構如何充分認識、積極應對,筆者今天就談談自己的一些粗淺看法以起到拋磚引玉作用。
最近新動向令人耳目一新
儘管此前,國家相關部門印發的多項檔案已經明確提出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要規範管理醫療服務價格專案,建立目標導向的價格專案管理機制,使醫療服務價格專案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更能適應臨床診療和價格管理需要,特別強調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要突出體現對技術勞務價值的支援力度,要充分聽取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專業性意見建議,然而,實際怎麼落地,卻沒有更加具體明確的“指南”,而近期,國家醫保局“悄悄”開展的這一系列價格改革卻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改革提出,以適宜的價格專案顆粒度,體現了未來醫療服務價格將走向“整合”,改變過去將具體操作與價格專案緊密繫結的立項方式。整合的指向是對各地現行價格專案中服務產出一致、資源消耗相當的專案,對照衛生健康部門釋出的《全國醫療服務專案技術規範》逐一明確了技術服務與價格專案的對應關係,有效提升價格專案對臨床操作的相容性,有助於脫離按技術細節立項的傳統路徑,促進改良創新技術的臨床轉化。
改革明確將突出體現醫療技術勞務價值,賦能臨床業務平穩執行和發展,預示著“使醫療服務價格專案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更能適應臨床診療和價格管理需要”這一思路將盡快落地,並將賦能醫療健康發展。
改革提出,國家醫保局正有序組織各學科專家,系統開展全國醫療服務價格專案規範整合,編制形成立項指南。按照成熟一批發布一批的工作節奏,迴應學科呼籲,滿足群眾需求。顯然這一具體行動標誌著價格改革將真正重視聽取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專業性意見建議。
從本次《產科類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立項指南(試行)》看,提出將“分娩鎮痛”“導樂分娩”“親情陪產”等專案單獨立項,其目的是更好適應生育觀念轉變,促進生育服務提升最佳化,滿足生育服務多元化需求,助力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這種迴應社會關切的理念也將體現在今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中。
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歷程艱難
回首自2009年新醫改啟動以來,我國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2009年3月17日《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發6號檔案)標誌著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啟動”。檔案要求,建立科學合理的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完善政府調控與市場調節相結合、客觀反映市場供求情況和生產服務成本變化的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形成機制。
對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提供的基本醫療服務,實行政府指導價,其餘由醫療機構自主定價。
中央政府負責制定醫療服務價格政策及專案、定價原則及方法;省或市級價格主管部門會同衛生、勞動保障部門核定基本醫療服務指導價格。
基本醫療服務價格按照扣除財政補助的服務成本制定,體現醫療服務成本和技術勞務價值。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和醫生提供的服務,實行分級定價。規範公立醫療機構收費專案和標準,研究探索按病種等收費方式改革。建立醫用檢查治療裝置儀器價格監測、服務成本監審和服務價格定期調整制度。
從2010年到2021年8月,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進入艱難的“探索”階段。
2014年11月15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加快推進價格改革,更大程度讓市場定價。媒體將之概括為藥價要下來,服務要上去,醫保要保住!
2015年10月12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釋出。確立了價格改革要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即堅持市場決定、堅持放管結合、堅持改革創新、堅持穩慎推進。對於醫療服務價格,確立的原則是“理順”,要求圍繞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目標,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則,積極穩妥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合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同步強化價格、醫保等相關政策銜接,確保醫療機構發展可持續、醫保基金可承受、群眾負擔不增加。
2021年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了《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標誌著醫療服務價格改革進入“深化”階段。
會議要求,要強化基本醫療衛生事業公益屬性,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建立合理補償機制,穩定調價預期,確保群眾負擔總體穩定、醫保基金可承受、公立醫療機構健康發展可持續,提高醫療衛生為人民服務質量和水平。
會議強調,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要規範管理醫療服務價格專案,建立目標導向的價格專案管理機制,使醫療服務價格專案更好計價、更好執行、更好評價,更能適應臨床診療和價格管理需要。要加強對醫療服務價格巨集觀管理,平衡好醫療事業發展需要和各方承受能力,在總量範圍內突出重點、有升有降。要結合醫療服務特性加強分類管理,對普遍開展的通用專案,政府要把價格基準管住管好;對於技術難度大的複雜專案,政府要發揮好作用,尊重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意見建議,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要建立靈敏有度的價格動態調整機制,明確調價的啟動條件和約束條件。要搞好價格監測評估和監督檢查,確保價格機制穩定執行。要積極穩妥開展試點工作,統籌推進公立醫院補償機制、分級診療、醫療控費、醫保支付等相關改革,形成綜合效應。
2021年8月31日,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等8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方案》。《方案》決定,在河北唐山、江蘇蘇州、福建廈門、江西贛州、四川樂山5個城市,透過3至5年的試點,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經驗。到2025年,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經驗向全國推廣,分類管理、醫院參與、科學確定、動態調整的醫療服務價格機制成熟定型,價格槓桿功能得到充分發揮。
《方案》要求,要結合醫療服務特性加強分類管理,對普遍開展的通用專案,政府要把價格基準管住管好;對於技術難度大的複雜專案,政府要發揮好作用,尊重醫院和醫生的專業性意見建議,更好體現技術勞務價值。
2022年7月19日,國家醫保局辦公室釋出《關於進一步做好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工作的通知》,特別強調了醫療服務價格調整要突出體現對技術勞務價值的支援力度,提出要充分聽取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專業性意見建議,優先從治療類、手術類和中醫類中遴選價格長期未調整、技術勞務價值為主的價格專案納入價格調整範圍。
2024年3月18日,國家醫保局決定,在5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將內蒙古、浙江、四川3個省份作為深化醫療服務價格改革試點省份,開展全省試點,將改革推向更大範圍、更高層級、更深層面。
進一步突出服務產出的導向
然而,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存在巨集觀管理相對薄弱、價格槓桿功能發揮不充分、專案管理引導作用不突出等問題。
所謂巨集觀管理相對薄弱,主要是在具體專案、價格和政策上公益性體現不充分,動態調整機制未形成,價格工作的主動性、科學性、規範性有待提高,價格專案對醫療技術的相容性有待加強,特別是耗材集採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如何實現醫療服務和檢驗價格的及時調整需要跟上。
所謂價格槓桿功能發揮不充分主要體現在醫療服務價格未能實現分類管理,技術勞務價值的支援力度未能充分體現,醫療服務價格指數(MSPI)未能用好。
所謂專案管理引導作用不突出,主要是指基於臨床價值的醫療技術創新價格支援力度不夠,新增專案申報審批太慢。
從騰空間、調結構、保銜接“三醫”聯動角度看,總體上相對滯後,拖了“三醫”協同發展與治理的後腿,一個非常顯著的表現就是醫療機構虧損面擴大加深,醫保按病種付費基礎資料不真實,測算難度加大,迫切需要加速推進。
而從具體操作層面看,過去,醫療服務價格專案由各省價格部門牽頭制定,各省之間價格專案不僅數量差異較大,價格專案的名稱、專案內涵、計價單位以及耗材收費等也有較大差異。加之過去將具體操作與價格專案緊密繫結的立項方式,導致價格專案拆分過細、顆粒度過小,無法很好適應一些新技術的收費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不符合技術快速進入臨床的現實需要。
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突出服務產出的導向,將資源消耗、技術難度等基本相當的專案歸為一類,以更好適應臨床實際。
醫院、醫務人員要主動作為
結合上述改革思路,醫療機構應該積極主動作為。
一是重參與。之前,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政策中不止一次提出,對於複雜性醫療服務,其價格要充分尊重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的建議,從試點地區看,一般由醫療機構提出調價建議,而此次價格“指南”制定,國家醫保局也是委託專家團隊開展價格專案規範整合研究工作,研究論證過程也是十分細緻深入,組織召開了近20場座談會,重點聽取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省市大型三甲醫療機構的意見建議,達成專業共識後又徵求有關部門、地方醫保局、醫療機構意見,以確保價格專案整合規範的科學性合理性。基於此,各級醫療機構一定要看清楚這一“改革新動向”,充分利用政策賦予的價格參與權,制定有利於醫療業務發展的醫療服務價格。
二是提能力。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比較複雜,是一項專業性非常強的工作,醫療機構要組建包括財務、醫療、管理等專業人員組成的價格成本測算評估隊伍,學懂吃透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和國家疾控局聯合印發的《全國醫療服務專案技術規範(2023年版)》,真正搞清楚“專案編碼、專案名稱(中文、英文)、專案內涵、必需耗材、可選耗材、低值耗材分檔、基本人力消耗及耗時、技術難度、風險程度、人力資源消耗相對值、計量單位、特殊情況資源消耗調整係數、說明、收費票據分類、會計科目分類、病案首頁費用分類”等17個要素,切實提升醫療服務價格改革參與能力。
三是把方向。整合、新增、迴應社會、學科和醫務人員關切將是未來醫療服務價格改革的三大方向,作為醫療機構一定要準確把握,積極主動參與,推進醫療服務價格更好地滿足患者、醫療發展的需求這個大方向。(本文為《看醫界》釋出,轉載須經授權,並在文章開頭註明作者和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