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藥品治療頑固性失眠,被寫入診療指南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韓金序 喬芮)“麻醉藥品被寫入指南,讓失眠治療有了更加規範的選擇。”6月27日,重慶西區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睡眠醫學中心主任蔣曉江向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表示。由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睡眠障礙學組牽頭的《中國成人失眠診斷與治療指南(2023版)》,首次將麻醉藥品在失眠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技術“麻醉睡眠誘導術”寫入指南。蔣曉江是主要執筆人。
“麻醉睡眠誘導術是運用麻醉性藥物異丙酚誘導睡眠平衡恢復,再經過針對性的物理和藥物治療,使患者恢復自然的睡眠週期,從而達到治療頑固性失眠的一種方法,是對現有失眠治療手段的重要補充。”蔣曉江介紹。
為證明合理應用麻醉藥物進行睡眠誘導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蔣曉江帶領團隊透過大量臨床試驗積累病例資料,在2005年完成此項技術的首次臨床應用。經過10多年的不斷論證和完善,麻醉睡眠誘導技術已成為國內多家醫院較為成熟的治療技術。
蔣曉江為失眠患者做檢查。受訪者供圖
蔣曉江介紹,相較於傳統療法,麻醉睡眠誘導術的優勢在於起效迅速,能夠在治療後次日即顯現效果,遠快於物理治療(通常需2-3周)和行為治療(至少4-6周)。它能夠針對性解決頑固性失眠和其他療法難以觸及的問題,快速糾正睡眠“債務”,重啟睡眠平衡,對於特定患者群體而言,是現有治療手段的有效補充。
“頑固性失眠患者一般需要3-5個療程,每個療程住院3-5天,每兩個療程間隔一個月。大部分患者出院後,均可減少藥物服用或停止服藥。”蔣曉江表示。
然而,蔣曉江強調,並非所有患者都適宜接受麻醉睡眠誘導術,尤其是那些伴有嚴重睡眠呼吸暫停、肺功能障礙、心臟節律異常或低血壓等基礎疾病的患者,因其身體狀況可能不符合該療法的安全條件。“在考慮採用此療法前,患者應與醫療團隊進行全面溝通,細緻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從而制定出最為合適的治療計劃。”蔣曉江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