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500餘例斷指(肢)患者再植成功!戴假肢的骨科醫生為患者“接續”人生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 陳琳輝)“作為斷指再植主刀醫生,爭分奪秒與時間賽跑是常態。”7月5日深夜,剛為患者做完手術的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骨傷科四病區副主任陳彪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他平時除常規骨科手術外,還負責對有需要的患者進行斷指(肢)再植、功能重建、神經血管修復等工作,其中損傷嚴重病情複雜的手術可能要持續工作10小時以上。
去年年底陳彪創下墊江中醫院骨科手術耗時最長紀錄。陳彪解釋,斷肢、斷指離體後最佳手術時間為6-8小時內,而斷肢、斷指再植需要在顯微鏡下將斷掉的血管、神經接上,所以手術對時間和精密度要求高、耗時長,非常考驗醫生的技術和體力。
“有一場手術我們做了18個小時。”患者不慎將右手絞進木料粉碎機裡,右手手腕、手掌已“面目全非”。陳彪判斷“軟組織損毀嚴重,難度大,但有機會”。他將損毀的肌肉清除,對創傷面進行清創處理,將離斷的手掌用鋼針固定,找到血管、神經、肌腱的斷端,再在顯微鏡下用細如髮絲的針線縫合血管神經。
重慶市墊江縣中醫院骨傷科四病區副主任陳彪正在為患者手術。受訪者供圖
經過18個小時的搶救,患者的手總算是保住了。陳彪說到,這麼久的手術對醫生來說確實是一場關乎體力和技術的硬仗,患者感覺及運動恢復可,剛做完了第二次康復性手術。
“自己淋過雨,總想給別人撐把傘。”談及為何選擇手外科這個技術精度高、工作強度大的“冷門”專業時,陳彪坦言,自己在7歲時因為外傷感染未得到及時治療,致右脛骨遠端骨髓炎,骨骺壞死並缺損,逐漸發生右小腿短縮畸形。成年後,他的右腿比左腿短10釐米,做過骨延長手術。
“因為從小備受肢體殘疾折磨,所以很小的時候我就立志成為醫生,這樣就能幫助更多和我一樣需要救治的農村患者。”陳彪說,“剛工作的時候正值墊江縣中醫院骨傷科擴建,可以創立手足顯微外科專業,於是毅然選擇回老家墊江。”
“當時,沒有區縣公立醫院顯微外科開展斷指(肢)再植手術,一旦有患者斷指、斷肢,只能到主城尋醫急救,而路途的顛簸和斷指、斷肢儲存不當,就會失去再造的機會。”陳彪說,不想再看到如他一樣,因醫療條件有限或救治不及時而造成殘疾的農村患者。
2015年,為斷指患者贏得了時間的陳彪,自己卻不得不接受截肢手術。因長時間站立,保持同一姿勢進行高強度手術,他的右下肢長期腫脹,導致幾年前的骨延長手術失敗。安裝了假肢的陳彪,傷口剛好,他就拄著柺杖返回診療一線。
“因為我自己截肢,所以對患者更加能夠感同身受。”陳彪表示,當面對患者是否選擇截肢的難題時,他總是在患者身體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選擇“保命且保肢”的更高難度路徑。
從醫十餘年來,陳彪參與手術1萬餘例,主刀手術5400餘例,其中斷肢再植成功500餘例。如今,墊江縣已成為重慶市唯一擁有公立醫院顯微鏡下斷指(肢)再植技術的區縣,當地患者在家門口就能得到及時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