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動就出汗是氣血“漏了”,把氣血收住,汗就少了

一動就出汗是氣血“漏了”,把氣血收住,汗就少了

在中醫理論中,出汗過多,不論是在進食時、夜間休息,還是在溫暖氣候下,常常被視為氣虛的表現。中醫學認為,氣體在人體內扮演著重要角色,特別是在維持體液平衡方面。氣的一個關鍵功能是固攝,或說是控制和保持體內津液。津液轉化成汗液是一個自然過程,但這個過程需要氣的支援來確保津液不被過量排出。

氣虛,簡而言之,意味著體內的氣不足以執行其正常功能。這種能量的不足導致皮膚的毛孔閉合功能失常,無法有效地保持津液。結果,體內的津液過於容易地透過汗液形式流失。這種情況下的過度出汗,既是氣虛導致皮膚功能障礙的直接結果,也是身體試圖調整和適應內部不平衡的表現。

虛汗停顆粒是一種什麼藥?

虛汗停顆粒源自宋代經典配方牡蠣散,著錄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此藥物以固澀為主,旨在緩解過度出汗問題,經過現代改良最佳化而成。牡蠣散的原配方包括黃芪、浮小麥、麻黃根、煅牡蠣,透過水煎方式服用。出汗過多常因肌膚表層鬆弛,導致體內津液外洩,影響氣血正常迴圈。浮小麥、煅牡蠣和麻黃根共同作用於減少汗液流失,提升體內氣血穩定。浮小麥因質地輕,可浮於水面,有助於固表止汗。牡蠣分為生牡蠣和煅牡蠣兩種形態,其中煅牡蠣在止汗方面效果更顯著。麻黃根與麻黃莖不同,前者有助於減少汗水分泌。虛汗停顆粒中將麻黃根替換為糯稻根,後者性質更為溫和,既能止汗又能生津。氣虛引起的自汗以及陰虛導致的盜汗都是該藥物調理的重點。黃芪的加入進一步補充氣血,穩固肌表,使虛汗停顆粒在益氣養陰、固表止汗方面效果顯著,適合於輕微氣虛引起的出汗問題。

如果你總是稍微一動就出汗,一起幹點啥,別人還沒咋樣呢,就你一頭一臉的汗,這是怎麼回事?

出汗是身體調節體溫和排出廢物的自然過程,但當汗水排出過量時,這可能指向身體的不平衡狀態。汗水的排放是透過皮膚上的汗腺進行的,而控制汗腺開合的是我們體內的一種能量——稱為防禦能量。這種能量像是守衛,保護身體免受外界不良因素侵擾,並調節汗液的產生,避免水分的過度喪失。當防禦能量不足,身體的防護機制就會減弱,輕微的活動也可能導致過度出汗。

以一個日常比喻來說明,像煮水一樣,需要水和火的合作才能讓水沸騰。水沸騰後產生的蒸汽,可類比為人體內的液體通過出汗排出體外。當身體過度排汗時,就如同液體和熱能同時流失,這在傳統中醫中被認為是“氣血”的流失。氣血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元素,過度出汗不僅會導致水分流失,還會影響到氣血,表現為疲勞、易感冒和麵色蒼白等症狀。

傳統中醫認為,持續的出汗問題源於“氣”的虛弱,導致身體外層防禦不穩固。因此,要解決這一問題,關鍵在於補充“氣”,增強身體的內在力量和穩固防禦機制,從而減少無謂的汗液流失,恢復體內的平衡狀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