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就是大腦:醫護對缺血性腦卒中的快速響應

時間就是大腦:醫護對缺血性腦卒中的快速響應

急性缺血性卒中(俗稱中風)是致殘和致死的主要疾病之一,佔所有卒中病例的80%。治療的關鍵在於儘早開通阻塞的血管,挽救缺血半暗帶。目前,靜脈rt-PA溶栓是被證實有效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血管再通治療方法之一。然而,靜脈溶栓的治療效果存在最佳化空間,特別是對於大血管閉塞或病情較重的患者治療效果不佳,其血管再通率低。因此,血管內治療方法,特別是機械取栓,成為了對大血管閉塞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一種重要治療手段。


從2015年開始,一系列研究證明了對前迴圈大血管閉塞性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進行機械取栓治療相比標準內科治療的優勢。基於這些研究結果,多國相關指南推薦在發病6小時內的急性前迴圈大血管閉塞性卒中患者進行血管內治療。而近年來,DAWN和DEFUSE 3研究將血管內治療的時間窗擴充套件到了24小時,為更多的患者提供了治療機會。

對於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的影像評估,實施血管內治療前使用無創影像檢查明確是否存在顱內大血管閉塞是基本要求。對發病6小時內的前迴圈大血管閉塞患者,推薦使用CTA或MRA檢查。對於發病6至24小時的患者,推薦進行CTP、MRI DWI或PWI檢查,以評估梗死核心和缺血半暗帶。

機械取栓治療的目標是獲得血流再灌注而不僅僅是血管再通。橋接治療,即在靜脈溶栓基礎上進行動脈內介入治療,是在早期關於取栓的RCT中90%以上患者採取的治療方案。

但往往患者就診時,有些醫院不一定具備溶栓、或者取栓等能力,這需要下級醫院的醫護要有足夠的識別能力。

針對醫院的醫護人員,在面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時,以下幾點尤為重要:

1. 提高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認識

及時識別:掌握腦卒中的早期症狀,如面部歪斜、肢體無力、言語不清等,以便於及時識別並迅速採取行動。

知曉治療視窗:意識到靜脈溶栓治療的時間視窗(4.5小時內)的重要性,對於有條件進行血管內治療的患者,瞭解治療時間窗可延長至24小時。

2. 最佳化初級醫療響應

建立綠色通道:與上級醫院建立腦卒中急救綠色通道,確保患者能夠在最短時間內接受專業治療。

緊急轉診:對於超出治療能力範圍的腦卒中患者,應迅速啟動緊急轉診機制,確保患者能夠及時得到進一步的治療。

3. 強化醫護人員培訓

提升專業技能:定期組織醫護人員參加腦卒中識別與急救的培訓,提高對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治能力。

學習最新指南:鼓勵醫護人員學習和掌握最新的《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內治療中國指南》,瞭解最新的治療進展和方法。

4. 加強公眾教育

普及腦卒中知識:透過舉辦健康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方式,增強公眾對腦卒中的認識,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急救意識。

推廣BEFAST模型:普及腦卒中快速識別方法(平衡失調、視力問題、面部下垂、手臂無力、言語障礙、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提升社會公眾的自我救護能力。

結語:

醫護人員在面對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時,應強化對腦卒中的認識,最佳化緊急響應機制,加強專業技能培訓,並積極參與公眾教育,共同提高腦卒中患者的救治成功率和預後。透過這些措施,可以有效減少因腦卒中引起的致殘和死亡,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