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線、牙間隙刷(牙縫刷)和衝牙器如何選擇?
本文要點:
· 正確使用牙線對控制牙齒鄰面的齲齒有效果,但對控制牙齦炎症效果較弱。
· 對於牙周炎患者來說,牙縫刷比牙線清潔效果更好,對牙齦炎症控制效果也更好。
· 絕大多數衝牙器無法沖掉牙菌斑,但也許可以透過改善齦下菌群環境來預防牙齦炎症。不推薦用衝牙器代替牙線或者牙縫刷,但是對於難以使用牙線或者牙縫刷清潔的位點可以使用衝牙器。
健康的牙齒離不開牙縫的清潔,因為刷牙是無法清潔到牙間隙的空間的,目前最普遍使用的牙縫清潔產品包括牙線、牙縫刷和衝牙器,這篇文章將從循證醫學的角度講解一下如何選擇這些產品。
牙線
牙線有悠久的歷史,含蠟牙線從1898年開始被申請專利並推廣使用,1981年,帶狀牙線開始被使用,正確的使用下可以清潔80%齦上菌斑,甚至齦下2-3.5mm的菌斑也可以被清除(Waerhaug 1981b).
含蠟牙線和非含蠟牙線被證實效果相同: 非含蠟牙線多用於鄰接點鬆緊正常的牙間隙,穿過接觸點後牙線會自然散開,使其與牙齒的接觸面積更大,含蠟牙線用於鄰接點比較緊的牙齒,易於穿過接觸點。
專業牙線棒可以作為一種選擇,研究證明它去除菌斑和預防牙齦炎的功效與傳統牙線相同(Gordon et al. 1996)。需要注意的是,我們市場上絕大部分的廉價牙線棒都是不符合要求的,通常都是用廉價的棉線或者尼龍線,受壓不會變扁,很難進入較緊的牙間隙,而且可能有使牙縫增大的風險。
下方的幾張圖片是主流的兩種專業牙線棒,第一種清潔前牙比較方便,第二種清潔後牙比較理想,手柄較長,方向也更適用於後牙牙縫。
近年來,循證醫學對牙線在預防牙周炎的作用上存在了質疑,Berchier et al. (2008) 系統綜述發現使用牙線對菌斑指數和牙齦指數沒有影響。Sambunjak et al. (2011)的Cochrane系統綜述在回顧了很多牙線相關文獻後得出結論:在刷牙之外使用牙線可以有效地幫助控制牙齦炎症,但相關證據較弱。
所以基於以上證據,如果目的是控制牙周炎,牙線也許不是最好的選擇,如果患者偏愛使用牙線,醫生需要給患者足夠的指導,患者需要有比較靈巧的雙手並且強烈的意願去堅持,否則使用牙線的效果就不會太理想。
牙間隙刷(牙縫刷)
牙縫刷作為清潔牙間隙的產品,自1960年開始發明和使用,它由尼龍絲纏繞在鋼絲上製成,有時中心鋼絲會造成使用時牙齒敏感,可以選擇有塑膠塗層鋼絲的牙縫刷。牙縫刷直徑應根據不同牙縫大小選擇,通常按照比牙縫大一號選擇,清潔功效更好。
以上兩圖說明了對於牙周炎患者,牙縫刷優於牙線的原因,牙周炎患者通常伴有牙齦的萎縮,牙根暴露,牙縫刷可以清潔到牙根的凹陷面,而牙線則很難清潔到這些表面。
1998年,Christou等發表了一篇關於比較牙線和牙縫刷清潔效果的臨床對照研究,26名受試者的在6周時間內分別用牙縫刷和牙線清潔自己的左側或者右側牙齒(隨機分配),比較基線和六週後的菌斑、牙齦出血和探診深度以及使用者心得。6周後,使用牙縫刷的一側平均菌斑指數和平均探診深度(牙周袋深度)比使用牙線的一側顯著下降更多,也就是說牙縫刷的清潔效果更好,對牙周炎控制也更有效。此外,問卷調查顯示使用者認為比起牙線,牙縫刷的操作更容易,清潔程度也更高。
2008年Slot等發表一篇系統綜述,結果發現,相比牙線,牙縫刷去除菌斑的效果更佳。綜述中的多篇研究都發現了牙縫刷減小探診深度(牙周袋深度)的效果比牙線更顯著。
牙縫刷正確的使用方法為:牙縫刷應從空隙更大的牙縫根方進入,刷時應壓迫牙齦,摩擦兩側牙面(或根面)。
使用牙縫刷時應避免用牙膏,因為牙膏的摩擦劑可能會造成不耐磨的牙根部的磨損
衝牙器
自1964年開始出售,AAP(美國牙周學會)介紹:那些口腔衛生控制不好的人,使用衝牙器可以達到比單純刷牙更好的控制牙齦炎症的作用。
然而,2008年Husseini等發表的系統綜述中在分析了所有相關研究後,發現衝牙器+刷牙比起單純刷牙對控制菌斑沒有顯著差異。一部分文章(3/7)顯示衝牙器對出血指數和牙齦指數有顯著改善,還有一部分文章(2/7)顯示衝牙器對牙周袋深度有顯著改善。簡而言之,衝牙器衝不掉牙菌斑。
對於衝牙器不能去除菌斑確可以改善牙齦狀況有很多種解釋,但都是沒有得到證實的解釋,其中最主流的解釋為,衝牙器水流可以改變牙齦的菌群環境,減少致病菌比例。另外的解釋包括,衝牙器的水流可以沖掉食物殘渣以及影響菌斑成熟等等。
衝牙器被俗稱為水牙線,但是其實它正確使用方法並不只是衝牙縫,為了達到改善牙周菌群平衡的作用,衝牙器應該沿著齦緣移動,使水柱可以衝到齦下,如下圖所示:
由於多數衝牙器無法沖掉牙菌斑,所以對於牙周炎的患者還是建議主要使用牙縫刷清潔牙縫,衝牙器不能代替牙縫刷,但是正確使用可以有一定輔助作用。另外對於一些牙縫刷實在很難清潔的部位(比如牙冠等修復體太大使鄰牙間沒有牙縫刷的清潔通道),可以考慮用衝牙器作為刷牙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