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裡像是有幾十只知了叫個不停”——這個病困擾多人,切莫忽視!
“耳朵裡像是有幾十只知了叫個不停”“感覺腦袋一圈全是蜜蜂在飛”“嚴重的時候無法睡覺,整個人都不在狀態”…… 這是患者們對自己耳鳴感受的描述,難以忍受、長年累月、無法控制是耳鳴患者最真切的體會。
據統計,我國至少有1.3億耳鳴患者,平均10人中就有1人被困在“不存在”的噪音裡。多位臨床專家提到,隨著生活、工作及精神壓力的增大,耳鳴的發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趨勢。
患者深受困擾,易出現衍生疾病
64歲的鄭大伯患耳鳴已經30多年。年輕時當兵受演練的槍炮聲影響,聽力下降,再加上勞累過度,發展成神經性耳鳴,久治不愈。他說,每天一醒來,耳朵裡無數知了在叫,卻怎麼也無法擺脫。
“家裡人跟我說話都要扯著嗓門,孫女嫌棄我說爺爺耳朵壞掉了,這麼多年大醫院幾乎跑遍,就是不見好,我其實已經放棄了。”鄭大伯非常無奈。
不僅是老年人,部分中青年也受到耳鳴的侵擾。今年40歲的許毅(化名)在一家外企工作,一個月前突然發現自己的右耳嗡嗡地響。他覺得自己聽外界的聲音也不像以前那麼清晰了,而且有迴音感。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主任李華偉表示,耳鳴在各年齡段都可能發生,但相對而言成人期發病的患者更多。以前老年人患病率最高,但當下社會壓力大,有不少年輕人也患上耳鳴,整體來看耳鳴患者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
專家介紹,耳鳴通常為無具體內容的耳內、耳邊或顱腦內的噪聲,根據嚴重程度分級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其中達到重度和極重度的耳鳴患者一般占人群的3%到4%。這意味著我國有大量患者正飽受嚴重的耳鳴困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耳鼻喉科副主任柴亮說,除了聽到鳴響外,耳鳴往往還伴隨著睡眠障礙、心煩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焦慮、抑鬱,會在多個維度影響生活質量。耳鳴患者有較高的心理或軀體障礙發生率,其中以焦慮和抑鬱最常見,根據文獻資料,33%的耳鳴患者伴隨抑鬱。
成因複雜,耳鳴治療成世界性難題
受訪專家表示,耳鳴病因複雜,發病機制尚無定論。部分學者認為通常由外周的聽力損失觸發,從而導致邊緣聽覺神經活動下降,中樞聽覺系統因為缺乏外界聲音輸入(或刺激)而做出適應性改變。
“聽力損失(如聽力下降、突發性耳聾)確實可能產生耳鳴。本來聲音是雙側進入,倘若只有一側進入,那麼聲源定位、降噪功能都會下降,導致大腦中樞訊號傳導異常,從而產生耳鳴。”李華偉說,“不少患者的耳鳴是由耳聾引起的,而感音神經性耳聾的成因一般是病毒感染、免疫性疾病等。”
專家解釋,導致耳鳴的另一類原因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或疲勞過度,精神壓力、情緒波動、睡眠障礙、生活不規律就像是懸在人們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可能對聽力造成影響。
李華偉表示,耳鳴的治療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是世界級難題。“從藥物上看,目前全球沒有一個是國家批准的、專門用於治療耳鳴症狀的藥物,原因在於耳鳴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另外,如果用藥干預中樞機制,可能會對人的正常思維和情緒產生不良影響。”
文獻資料也指出,沒有藥物能顯著降低耳鳴程度,加上很多患者對耳鳴沒有科學的認識,甚至還有很多誤區,導致了干預困難。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主任醫師舒易來提到,耳鳴導致的焦慮、抑鬱、失眠等問題容易強化耳鳴的存在,加重耳鳴對心理健康甚至軀體健康的危害,負面情緒問題與耳鳴疊加,形成惡性迴圈。
傳統+科技,
多樣化療法讓患者有更多選擇
據瞭解,耳鳴的常規治療包括諮詢教育、心理治療和聲治療等。李華偉告訴半月談記者,目前常使用的療法之一是認知行為療法,這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心理療法。
“聲治療也是目前我們常用的手段。譬如個性化耳鳴聲治療,主要是根據耳鳴中樞機制,應用對耳鳴頻率和響度進行調製的特殊治療聲。”李華偉說,該院研究團隊研發的復旦耳鳴RS,覆蓋了聽力測試、耳鳴診斷、耳鳴諮詢等功能。近期,一項臨床研究顯示個性化聲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耳鳴症狀,包括降低耳鳴嚴重程度、提高生活質量等。
數字化為實現耳鳴聲治療帶來了新變革,傳統中醫療法也受到不少患者認同。
在浙江省中山醫院針灸科耳鳴耳聾工作室,浙江省級名中醫高宏每週二都穿著白大褂穿梭在病床間,手握三寸銀針,捻轉、提插,一氣呵成。躺在診療床上的患者鄭大伯在接受幾次治療後感慨,“針感很強,耳周每一針下去,我都明顯感到酸脹的感覺傳到耳道里。”
臨床30多年,高宏一直鑽研針灸療法。從起初治療常見病、多發病,再到選定主攻方向為耳鳴耳聾等聽障疾病,他自創了針灸為主的治療方案——導氣通絡療法,用小小銀針和一劑劑中藥,努力讓聽力障礙患者回歸清爽的聲音世界。
“耳周施針時痠麻等得氣感內傳至耳道內,才能達到我們治療的要求,這就是導氣通絡療法的奧妙之處。”高宏解釋說,“這也是歷代針灸醫家強調的 ‘氣至病所,氣至而有效,氣速則效速’。”
鄭大伯在第三次治療後,耳鳴就出現好轉。鄭大伯說起來難掩內心激動:“整整一天,知了叫全停了,幾十年來都沒覺得這麼安靜過。”
原標題:《耳鳴:困在“不存在”的噪音裡》
半月談記者:黃筱 袁全 龔雯 / 參與採寫:張珺潔
編輯:尤立
*本文為《半月談內部版》2024年第2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