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千克重的早產寶寶遇食管閉鎖,醫生用米粒大小胸腔鏡手術創醫學紀錄
體重僅為1千克、身長僅及A4紙,31周+4天的早產寶寶惜惜(化名)不幸遭遇先天性食管閉鎖,危在旦夕。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兒普外科王俊教授團隊“螺螄殼裡做道場”,利用米粒大小的胸腔鏡裝置展現指尖絕技,為惜惜創造了生命奇蹟,同時也創造了胸腔鏡治療食管閉鎖新的世界紀錄。
2月26日上午,患兒惜惜順利出院。出院後,惜惜將會進入新華醫院“食管閉鎖兒童及危重症併發症全疾病週期精細化診療系統”的前瞻性佇列研究中,長期隨訪直至成年,該佇列研究也有望填補我國對於先天性食管閉鎖術後長期合併症治療評價體系的空白。
極低體重早產兒,出生後面臨生命挑戰
由於早產,小惜惜出生時的體重僅為1千克。出生後,媽媽常規餵養,他出現了反覆嗆咳,當地醫院醫生經檢查,考慮小惜惜可能罹患了先天性食管閉鎖,並告知手術和治療風險極大。為盡最大努力挽救弱小的生命,小惜惜的父母將他從江蘇轉至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接受治療。
出生後不久的惜惜(化名),猶如袖珍寶寶。本文圖均為 上海新華醫院 供圖
入院後,王俊領銜的新華醫院先天性食管閉鎖多學科診治團隊立即啟動了先天性食管閉鎖的診治流程,會同兒急危重症醫學科醫生謝偉、麻醉與重症醫學科主任江來、杜溢、兒心臟中心孫晶等,針對小惜惜早產、極低出生體重的特點,進行聯合術前評估並制定治療流程。專家組確診小惜惜所患的是食管閉鎖伴食管氣管瘻,同時合併心臟房間隔缺損,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左向右分流。
王俊介紹,食管閉鎖伴食管氣管瘻是一種嚴重的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發病率為1/3500-1/5000,且往往合併其他合併畸形。食管閉鎖共分為5型,小惜惜所患的是Ⅲ型食管閉鎖,即近端食管閉鎖,遠端食管與氣管相通,這種型別的食管閉鎖佔所有食管閉鎖的85%左右。
目前,國際上對於食管閉鎖術後生存率的總體預估基於兩個標準,一是出生體重,二是是否合併重大心臟畸形。據文獻檢索,足月兒且不合並重大心臟畸形的總體生存率為95%以上,但若低於1500g體重,其死亡率就高達40%-50%。
“就在積極開展術前準備的過程中,小惜惜還一度出現了吞嚥功能障礙和反覆嗆咳,肺部感染加重的風險極大,必須要儘快手術。”王俊決定挑戰難關。
為了小生命挑戰世界紀錄,出院後將長期隨訪研究
選擇什麼樣的手術方案,是專家組面對的第一大難題。
院方透露,當前,該院小兒外科對於食管閉鎖一期手術通常採取胸腔鏡微創手術,但小惜惜體重極低,肺部發育不成熟,胸腔容量很小。目前文獻報道,世界上胸腔鏡治療食管閉鎖最低體重記錄為1025g,絕大多數極低體重初生兒選擇開胸治療或者分期手術治療,以降低手術風險。
“開胸手術創傷大,對呼吸迴圈功能影響巨大,且遠期容易造成胸廓發育畸形;而分期手術對於患兒來說是兩次手術損傷,這對於極低體重患兒也是風險極大。”最終,王俊團隊決定為了小生命挑戰世界紀錄——採取手術難度更大、但同樣對患兒利益巨大的胸腔鏡,為小惜惜進行微創手術。
手術中。
此外,由於極低體重新生兒由於肺發育的不成熟,雙肺都很羸弱,而胸腔鏡還需要創造一定的氣胸空間。“目前國內根本沒有為惜惜這類患兒進行單肺通氣的專門器械,這就對手術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術中插管通氣後,需要精細地調整呼吸機引數,來減少患兒生命體徵波動,並保證足夠通氣,同時需要外科醫生術中熟練、快速的操作,儘快結紮食管氣管瘻口。”杜溢說。
在手術中,王俊採取了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僅如同米粒般大小的3mm胸腔鏡器械進行手術操作,術中猶如在“米粒”上“繡花”,手術僅耗時1個半小時便順利完成。
術後,小惜惜在兒急危重症科謝偉主任團隊的精心治療下,順利脫離呼吸機,目前已完全恢復正常餵養,他的體重也在逐步增長。
2月26日上午,在精心照顧2個月後,小惜惜的體重達到了2900g,身體其他各項指標和食管功能都達到了出院的標準。
專家團隊看望惜惜及其家人。
上海新華醫院方面透露,出院後,惜惜會進入醫院“食管閉鎖兒童及危重症併發症全疾病週期精細化診療系統”的前瞻性佇列研究中。該系統將從食管閉鎖寶寶出生起,由多學科診療團隊長期隨訪直至成年。該佇列研究有望填補我國對於先天性食管閉鎖術後長期合併症治療評價體系的空白,極大地提高危重先天性食管閉鎖寶寶長期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