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到底有啥區別?腫瘤科醫生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 | 大醫生開講

經常運動和不運動的人,到底有啥區別?腫瘤科醫生的回答令人大吃一驚 | 大醫生開講

俗話說,

生命在於運動,

相信很多人都喜歡

在工作和學習之餘

去健身房跑步跳操。

但是對於很多腫瘤患者來說,

應該都有這樣的經歷:

親朋好友往往會對其

一舉一動異常緊張,

在生活中想事事代勞,

一味讓腫瘤患者休息靜養

......


3月28日,《大醫生開講》邀請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腫瘤內科主任醫師施烯、副主任醫師劉晨、主治醫師張舒做客直播間,圍繞腫瘤患者能不能運動這個問題為大家答疑解惑。



直播中,觀眾互動十分熱烈。截至發稿,福建衛生報直播平臺、影片號、抖音號、福建日報影片號等多平臺的觀看與回看量已超49萬人次。


適當運動能夠延長腫瘤患者生存時間


許多腫瘤患者和家屬認為生病了,身體這麼虛弱,就要少動、少消耗,儲存體力才能戰勝病魔。


2018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公佈:相比久坐不愛動的癌症患者,治療前後積極鍛鍊的患者死亡風險可降低40%。2022年我國也釋出了《中國惡性腫瘤患者運動治療專家共識》。


施烯介紹,腫瘤患者透過運動可以提高對放化療和靶向治療的敏感性,減輕毒副反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促進手術後恢復等。


腫瘤相關性疲勞、厭食、早飽、腹脹、便秘、貧血等是影響腫瘤患者生活質量的最常見原因,體力活動是治療這些問題的最佳非藥物方法。



除此以外,腫瘤患者常見的死亡原因可能並非腫瘤本身,而是重要臟器功能衰竭、嚴重感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並存疾病。


而透過適當運動可以降低並存疾病的死亡風險第二原發腫瘤的發病率,間接延長生存時間,且能夠降低腫瘤的復發與轉移,直接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這是任何一種藥物治療都無法達到的療效。


腫瘤患者運動具體有哪些益處?


劉晨在直播中分享了一個讓網友特別感興趣的事,早在2018年,美國耶魯大學在醫學權威雜誌《柳葉刀》上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顯示美國人一週運動45分鐘所帶來的經濟價值,相當於一年多賺了17萬美元,由此可見運動帶來益處是非常可觀的。



那麼

腫瘤患者運動具體有哪些益處?


01 首先是可以增加肌肉含量和質量,尤其腫瘤患者是慢性營養消耗,發生肌少症的現象很常見,肌肉減少表現為站立困難、步履緩慢、容易跌倒骨折,嚴重甚至會影響器官功能,可能會引發心臟和肺部衰竭,甚至死亡。


02 其次是運動保證了骨骼和關節的健康,腫瘤患者在營養流失的前提下如果沒透過鍛鍊刺激骨骼和關節,就很可能出現骨徑變薄、骨質疏鬆、關節退化等問題,加大骨事件發生的可能,進一步降低生活質量。


03 第三個就是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和免疫能力,運動所帶來的心跳加速、血流加速、呼吸加速,是人體新陳代謝必要的大練兵,無論是腫瘤病人還是健康人群,都能透過運動增加心肺功能、造血功能、免疫功能的儲備,更大程度耐受病痛。


04 最後一點很重要,“腫瘤要治好,心情先要好”。腫瘤的身心共治,就是要不僅關注患者的身體功能,更要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而運動恰恰就是這樣一味良藥。


劉晨介紹

運動對神經和肌肉的鍛鍊能夠刺激大腦,一方面維持良好的大腦功能,預防痴呆、中風等功能性異常;另一方面,運動會刺激下丘腦內啡肽釋放,這是一種類似嗎啡的神經激素,能夠帶來欣快感、滿足感,增加腫瘤患者生存的信心,還能減輕化療導致的噁心嘔吐反應和腫瘤所導致的疼痛不適,是提高生活質量的關鍵所在。


腫瘤患者缺乏運動會增加死亡率


研究表明惡性腫瘤患者的疲乏高達76%,臨床上表現為無精力、虛弱、懶散、思想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沮喪、冷漠,這種疲乏感被稱為“癌因性疲乏”


張舒提到,過去人們常常認為“靜止”、“靜養”能減輕疲勞感,恰恰相反,休息過量會導致體能下降,形成“累-休息-更累”的惡性迴圈,這個迴圈裡確實存在腫瘤及抗腫瘤治療的原因,這和普通人的勞累綜合症透過休息改善不同,這時需要合理的運動打破這個惡性迴圈,改善精力。



世界衛生組織曾列舉出十大導致死亡疾病的行為,其中久坐位於我們熟知的吸菸、高鹽飲食、飲酒之後,位居第四位。全球每年有200多萬人因久坐或缺少運動而死亡,因此久坐也被稱為“最溫柔的慢性自殺”。


張舒強調,對普通人是這樣,那腫瘤患者增加的風險就更多了,每天久坐超過8小時的腫瘤患者和每天久坐少於4小時的人相比,癌症死亡風險增加127%。


久坐不行,少走也不好。研究表明每日行走不足 4000 步的人群比每日行走8000步以上的人群,全因死亡率升高了51%,其中腫瘤患者也得出相同結論。


除此以外,缺乏運動也會影響腫瘤治療的預後。目前運動與腫瘤患者預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乳腺癌、結直腸癌和前列腺癌中。


大量研究證明,無論是診斷前還是診斷後的體力活動均可改善這三種腫瘤患者的生存。


腫瘤患者如何居家運動?


不少網友表示,既然運動這麼好,那麼腫瘤患者在家到底什麼時間段運動合適呢?


施烯解釋,人體能量水平在一天之中會有波動。一般來說,在中午前後和傍晚時分,能量水平較高,這兩個時段可能是進行體力活動的最佳時間。


研究顯示,肌肉力量和耐力在下午到傍晚達到峰值,這意味著在這個時間段內進行的鍛鍊可能更加有效,尤其是力量和耐力訓練。


而且在下午,人的心率和血壓稍微升高,這可能有助於進行更加強度的有氧運動。因此,腫瘤患者居家運動康復選擇下午到傍晚較為適宜。


但需要注意的是,每個人的生物鐘都略有不同。例如,有的人早上更有活力(所謂的“早起型”人群),而有的人可能在晚上感覺更加精神(“晚睡型”人群)。因此,制定運動計劃時,還應考慮個人的生物節律。


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可能需要考慮關節的柔韌性和肌肉的恢復時間。早晨的溫和運動,如散步或輕柔的瑜伽,可以幫助身體漸漸進入狀態,而避免劇烈的運動。但是一定要避免晚間劇烈運動,建議在晚上選擇放鬆性質的運動,如散步或輕柔的拉伸運動。


劉晨補充說,腫瘤患者有條件還是建議增加戶外活動,就算是散步也是很好的運動。沒有出門條件的人在家鍛鍊也可以,但要注意“安全”與“舒適”


▶保證運動環境的安全,可以在地上鋪設軟墊,移開可能導致磕碰的傢俱。


▶穿著寬鬆柔軟不限制活動的運動服或者居家服。


▶抗阻力訓練優先選擇彈力帶、彈力球代替啞鈴、壺鈴等容易導致砸傷的暴力運動器械。



主播觀察


主播陳香:


都說肥胖是美容美體的大敵,全社會甚至有一種身材焦慮,瘦的就自信,胖的就自卑。


在直播中三位醫生打破大家的固有觀念,劉晨醫生分享到,“老爹”身材,也就是那種雖然肌肉發達但是肚子有肉、大腿較粗的體型,患病率較“白骨精”和“肌肉男”來的低。女性也一樣,梨形身材,也就是屁股有肉,大腿粗壯的女性,患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降低,平均壽命延長。


原來我們全身的脂肪其實還分為“有益脂肪”和“有害脂肪”。例如:臀部及大腿的脂肪是“有益脂肪”,肚子上的肉肉是“有害脂肪”。這個觀點讓不少觀眾眼前一亮。


因此過快的消瘦,更加引起腫瘤科醫生的警覺。人體是一個精密的儀器,其中各個器官系統構成微妙的平衡,這個平衡不容易被打破但是一旦打破後果就很嚴重。人生本想熱辣滾燙,當心適得其反。


活動組織


主辦單位:福建衛生報、福建日報·新福建客戶端

協辦單位: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

支援單位:齊魯製藥有限公司

特別鳴謝:大福盛薈健康餐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