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晚期無法手術?瑞金醫院醫生幫他重獲生機
72歲的老沈從去年夏天開始,胃口就不太好,吃完飯總感覺冒酸水,腹脹,有時剛吃下去的食物就吐出來,慢慢地還會伴有頭暈、心慌的症狀,上腹部也開始疼痛。家人連忙帶他到附近醫院做胃鏡檢查,沒查出原因,他的症狀卻越來越嚴重,人日漸消瘦,嘴唇也沒了血色,還偶有黑便情況。到底是什麼毛病?輾轉幾個醫院後,老沈來到了瑞金醫院,胃腸外科劉文韜副主任醫師接診了他。
無法進食、暴瘦10公斤,背後的原因找到了
“一吃東西肚子就脹,只能喝點水,最近一個月體重下降了10kg。”見到劉文韜醫生時,老沈狀態極差。仔細瞭解情況後,劉醫生判斷“還是胃部有問題”。果然複查胃鏡後情況不妙:胃體-胃竇中部起可見黏膜充血水腫,自發性滲血,有一巨大增生性病變,堵塞了胃腔,整個胃都變形了。病理顯示為低分化腺癌,入院後更詳細的檢查提示老沈已經出現了腹膜、腹膜後淋巴結轉移,這種晚期胃癌,立刻做手術可能無法根治。
暫時不手術不等於放棄治療。“患者除了胃部腫瘤,還存在嚴重的貧血,血紅蛋白只有正常人的一半,營養狀態極差。他還是稀少的Rh陰性‘熊貓血’。我們要先給予支援治療,解決這些問題,再著手腫瘤治療。”劉文韜醫生思路清晰,立刻聯絡臨床輸血科,從中心血站調來珍貴的血液進行輸血。同時,請消化內科何相宜醫生在胃鏡下放置了鼻空腸營養管,建立“狹窄”的通道給老沈進行腸內營養支援,解決了他無法進食的問題。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經過支援治療後老沈營養狀況轉好,為後續成功治療奠定了基礎。
精準評估、聯合會診,個體化的最優治療方案
任何一個腫瘤的治療方案,都是基於全面評估的基礎上,而在瑞金醫院,腫瘤治療從來都不是“統一藥方”,醫生會根據不同患者、不同病情制定個體化方案。老沈也是這樣,由胃腸外科、腫瘤科、放療科、病理科等多學科會診提上日程。專家們反覆琢磨老沈的檢查報告,精準評估了腫瘤的侵犯程度,經過綜合討論,考慮到老沈已無法口服藥物,決定先為他實行個性化治療策略——單純靜脈化療聯合免疫治療的方案,待病灶縮小達到降期之後,再做手術根除病灶。
經過3個週期化療,影像報告顯示,老沈腫瘤體積明顯縮小,原本存在的轉移灶全都消失。營養狀況也明顯好轉,血紅蛋白恢復了正常。劉文韜醫生團隊為老沈做了根治性胃癌切除手術,他很快可以正常飲食,出院回家了。更令人欣喜的是,病理報告提示,癌細胞消失了!顯微鏡下找不到一點癌細胞的殘留。
“剛確診時萬念俱灰,從營養狀況差、嚴重貧血的‘等死’狀態,到幾個月後‘起死回生’,瑞金醫院給了我重生的機會。”老沈感慨萬千。而像老沈這樣原本已經沒法開刀的胃癌病人,經過了一段時間治療後再進行手術,並達到良好效果的病人,在瑞金醫院並不罕見。
“胃癌腫瘤,不是簡單的開一刀就結束了。特別是中晚期、腫瘤比較大或者多發轉移的病人,往往已成為全身性疾病。我們要想辦法做根治性治療,提高病人術後的生活質量。”劉文韜醫生解釋道,透過轉化治療的理念與臨床實踐,相當一部分晚期胃癌患者的轉移病灶可以被有效控制,把大腫瘤轉化為小腫瘤,把全身性疾病轉化為區域性性問題,再透過手術根治,延長患者的生存期。同時,劉文韜醫生提醒,胃腸道腫瘤是可防可治的,建議大家定期做胃鏡檢查,早發現早治療。
通訊員 祁潔 新民晚報記者 左妍